2020/02/10 | 清涼院 讀《倦怠社會》:21世紀已再不是傅柯所說的「規訓社會」,而是「功績社會」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功績社會」鼓勵各人追求成功和卓越,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但是當工作績效被過度強調,將發展成自我剝削。可怕的是,這比外在的剝削更有效率,因為它伴隨著一種自由的感覺,最終讓人過度緊張並產生無力感。 倦怠社會 功績社會 More... 韓炳哲 杜斯妥也夫斯基 規訓 過勞 自我剝削 效率 積極 倦怠 精神疾病 疲倦 自由 2020/01/23 | 精選書摘 《透明社會》:唯有永久監視才能達到彼此透明,這就是「監控社會」的邏輯 如今,監視不再如我們一般認定的,是對自由的攻擊。我們反而自願委身於一覽無遺的透視目光。我們暴露自己,展示自己,刻意共同建造數位環形監獄。數位環形監獄的囚犯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這就是自由的辯證。而自由,證明是一種監控。 透明社會 韓炳哲 More... 歐陸哲學 倦怠社會 監控社會 環形監獄 規訓社會 邊沁 2020/03/03 | 藍玉雍 韓炳哲《精神政治學》書評:當自由不再是權利而是權力時 讓我真正對此書有所感觸的,是在於我發現作者對於大數據思維的批判,可以放到對民主這一政治制度的省思。因為如果作者批判大數據主義將所有人複雜的資訊都單單只是視為數字的作法,那麼以投票多數為政策、政務官產生依據的民主制度,同樣也有可能面臨相同將政治理念價值窄化成數字的威脅。 韓炳哲 精神政治學 More... 權力技術 大數據思維 亞馬遜 量化自我 民主制度 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