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項羽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國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人,秦朝末年西楚軍事家、政治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6/06 | 方格子vocus

從《史記》屈原與項羽的故事,觀察華夏文明中「家」的庇與陷

項羽其實和屈原一樣都算是姓羋(這是楚國的國姓),項羽的項和屈原的屈都算是「大夫」的「氏族名」。但是劉邦稱帝後,中國進入「家天下」的「體制」,漢朝天下成為「劉家天下」,「家」也成為華夏政治文化中最基本運作單位。

2021/09/20 | 精選書摘

錢穆《秦漢史》:秦政府之覆亡,此誠中國歷史上一絕大變局也

史學大師錢穆,以嚴謹的史學研究方法,就學術、政治及社會各層面,深入淺出地對秦漢史加以探討。全面性的論述,不但一解秦漢史學的疑惑,更能提高讀者的眼界,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讀者,不可不讀的一部佳作。

2020/08/27 | 彭振宣

「欠缺大局觀」的黃國昌,終將把自己搞成眾叛親離的「項羽」

時代力量的所謂「放話文化」不過是最枝微末節的現象,真正撕裂時代力量的是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形勢」。是黃國昌自己走到了項羽的位子上,底下的人才紛紛叛逃到劉邦那邊去。

2017/10/02 | 精選書摘

《資治通鑑》大講堂:韓信將兵與劉邦的領導力

司馬遷、司馬光都總結項羽的失敗,是因為不懂政治,他放逐義帝自立為霸主,他在制度建設上,不借鑑前人的經驗,奮其私智,創制了一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制度。因此項羽的死很悲壯,具有美學意義,審美意義。但是從現實操作和領導人物的素質講,項羽的做法還是不能肯定。

2017/10/01 | 精選書摘

《資治通鑑》大講堂:韓信將兵、垓下之圍和劉邦的領導力

司馬遷、司馬光都總結項羽的失敗,是因為不懂政治,他放逐義帝自立為霸主,他在制度建設上,不借鑑前人的經驗,奮其私智,創制了一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制度。因此項羽的死很悲壯,具有美學意義,審美意義。但是從現實操作和領導人物的素質講,項羽的做法還是不能肯定。

2017/04/07 | Stanley

戰神與無賴的死亡交叉:項羽分封因追求「齊頭式平等」才失天下?(下)

在漢朝之後的中國王朝,多少會封開國功臣為諸侯王,但在比例上也會分配一些同姓諸侯箝制異姓諸侯的擴張,或是如宋朝施行強幹弱枝、重文輕武,弱化遠端軍人的權力,這可能多少都吸收了項羽的分封失敗與劉邦轉向家天下的歷史教訓。

2017/04/07 | Stanley

戰神與無賴的死亡交叉:項羽分封因追求「齊頭式平等」才失天下?(上)

單打能力極強的項羽最終卻輸給看似不起眼的大叔劉邦,讓後人大惑不解。其中「分封不公」一直被點名為項羽與劉邦的死亡交叉。然在下卻以為項羽的分封除了劉邦之外,都是非常公平公正公開的。

2015/06/13 | 網路追追追

誤傳千年的8句俗語:你知道「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句俗語原本說的根本不是黃河嗎?

根據我們的查證,發現「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句俗語最原始的版本其實是「不到烏江心不死」。教育部國語辭典網站解釋,「不到烏江心不死」是描寫項羽一路力拼敵軍,直到烏江自刎而死的事件,比喻不到完全絕望,絕對不可能認輸放棄。

2015/06/13 | 網路追追追

誤傳千年的8句俗語:你知道「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句俗語原本說的根本不是黃河嗎?

根據我們的查證,發現「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句俗語最原始的版本其實是「不到烏江心不死」。教育部國語辭典網站解釋,「不到烏江心不死」是描寫項羽一路力拼敵軍,直到烏江自刎而死的事件,比喻不到完全絕望,絕對不可能認輸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