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6/08 | 精選書摘

《學習如何學習》:管理者要做好及時分享,不要讓團隊猜測你的想法

管理者要把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業務思路及時傳達給自己的團隊,傳達前要利用「知行合一成長體系」做好總結,並運用各種方式進行傳達。比如系列文章整理得越清楚,表達的內容就越精確,團隊就越懂你的想法,才知道如何配合你。優秀的團隊不要互相猜,而是在精準資訊指導下進行緊密的配合。

2023/05/16 | 精選書摘

《Facilitation引導學》:引導者又被稱為「支援型領導者」,他必須創造出一個有效溝通的場域

作者堀公俊在書中從主持會議與推動專案開始,詳細解說引導學的四大核心能力,包括場域營造、高效溝通、討論架構化與形成共識,協助我們培養即時引導團隊或個人的能力,進而帶領眾人的智慧相互激盪,成為一位善於形成共識、解決問題的引導者(Facilitator)。

TNL+ 2022/12/17 | TNL特稿

【2022卡達世界盃】跌跌撞撞12年,「末日孤艦」梅西終於煉成了真正的國家隊與聯賽領袖

從馬拉度納到斯卡羅尼這12年間,梅西為阿根廷隊掛上隊長袖標後經歷多位總教練,期間甚至曾因戰績不佳退出國家隊,更離開了孕育自己的巴薩隆那,今天的梅西雖然已從當時站在一邊的害羞男孩,變成球場上的真正領袖,但過程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坎坷。

2022/11/22 | 精選書摘

《我想和你聊一聊》:「夾槍帶棒」的指導沒有效,當你感到威脅時大腦就會進入封鎖狀態

你現在要做的,不是削弱他的自主性,而是讓他明白自己的情況,來提升他的自主性。「我希望你能幫助我了解實際的情況,你對於上週沒能如期完成工作,有什麼想法?」當你設定一個新的截止日時,同樣要給對方一些自主性與控制權。

2022/07/11 | 精選轉載

激怒聰明員工的最佳方式:如果你認為哪個員工是白痴,只有兩種可能

不要等到那時才哭天喊地,慌忙甩鍋給任何離職員工,然後期望上司不會降罪於你這位天經地義的英雄。讀下去吧,一群人合作的目的不是因為有些人可以當英雄,而是大家能夠把事情做好,把錢賺到,然後回家睡覺。

2022/06/07 | 廣編企劃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你也可以是「社內創業家」!德州儀器擁抱主人翁思維,助年輕人在職涯首站創造個人價值、站上世界舞台

半導體產業大缺工潮來臨,「高薪搶人才」成為全民關注的唯一焦點。畢業即在德州儀器服務的台灣業務總經理馮偉意,以過來人經驗分享,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除薪資福利不能委屈外,企業提供的資源及舞台更是在職涯發展中的致勝關鍵!你不僅要贏在起跑點,更要將眼光放遠成為職場最後的贏家!

2022/04/08 | 精選書摘

《工作焦慮》:許多看似表現良好的人,實際上卻是處在隨時會「溺水」的狀態

我們訪談的大多數領導者,都有一種誤解。由於他們大多想不起來,最近一次員工跟他們討論焦慮或憂鬱的問題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假定他們的團隊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2021/10/19 | 精選轉載

【專訪】清大科管所洪世章談《創新六策》:寫給企業經營者的六堂策略必修課

在《創新六策》中,洪世章為企業經營者打開六扇大門:能力、定位、簡則、整合、開放、賦名。前三者作為企業經營的內功「心法」,後三者則是行走江湖的外功「招式」。

2021/09/15 | 讀者投書

強調「重拾領導力」的朱立倫,過去的領導戰績卻讓人有些擔心

朱立倫欲以「改變」當作競選最後一哩路的主軸,但朱聲稱的「已經改變」在他中常會中途離席、不尊重他人的行為面前,顯得蒼白無力,朱立倫依舊是那個換柱的朱立倫,最需要改變的是朱立倫自己,

2020/12/21 | 精選書摘

《賦權》:身為「授權者」不要直接給答案,試著問「你認為哪一個最好?」

身為「授權者」,如果下次在授權後「被授權者」仍在考你:這三個可行方案中,哪一個最好?不要再上當,不要直接給答案,要問:那你認為哪一案最好?

2020/12/08 | 精選書摘

《從內做起:頂尖領導大師淬鍊25年的10堂課》:為什麼人們抗拒「被」改變?

當人聽到將來會有改變,第一件事情就會問:「這改變會影響我什麼?」何以如此呢?因為他們擔心必須要放棄些什麼。有時候問這個問題是有道理的,例如你有失業之虞,或有失去家庭的憂慮。但大多數時候,生命本就是一連串的交易。

2020/11/25 | 精選書摘

《創意電力公司》:對皮克斯來說哪一個比較有價值,好點子還是好人才?

皮克斯電影的每一句對話、每一束光、每一片陰影、每一段音效,都是因為對整部電影有幫助才會出現......電影不是一個點子,是很多點子結合在一起,而這些點子的背後是人。

2020/08/18 | 精選書摘

《火箭模式》:面對團隊衝突應該進行管理,但目標不是盡可能減少衝突

最好的團隊了解衝突的管理和衝突的降低是不同的。有成效的團隊領導者都知道,衝突太少、大家把問題藏在檯面下的團隊,只會出現表面的和諧和團體的迷思。但是如果衝突過多,就會導致混亂與卑劣的紛爭。

2020/08/05 | 林澤民

從「拔除郝柏村」與「化解台海危機」解讀李登輝的領導風格

李登輝有一句名言:「我是不是我的我」,世人把這句話解為他善於沉潛、偽裝。但要在權勢之前沉潛、在虎口之下偽裝,即使不是做不到,也不容易甘之如飴。李登輝做得到,必然有他絕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