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28 | 袁齊

法國禁止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期間佩戴頭巾,聯合國回應:任何人都不應告訴女性她該與不該穿什麼

法國政府將禁止法國代表隊運動員在2024巴黎奧運期間戴頭巾,因為他們須符合「公共服務使命」,不得表達特定宗教觀點或信仰,聯合國人權機構對此強力譴責。事實上,法國長久以來就因對世俗主義的嚴守,對穆斯林女性服裝上有許多禁令,而和人權委員會一直衝突不斷。

2023/09/19 | 德國之聲

艾米尼之死一週年,抗議浪潮給伊朗帶來了哪些變化?

一年前,22歲的伊朗女孩艾米尼在被警察拘留期間喪生。她的死亡在伊朗引發了一場抗議浪潮,示威活動給伊朗帶來了一些變化。

2023/08/18 | 賴明君

塔利班勸善懲惡部:女性的臉在公共場合被看見,就會喪失價值

勸善懲惡部發言人阿基夫向《美聯社》表示,在塔利班政府的執政下,男性不再像上屆政府那樣,盯著女性看,或是騷擾女性。對於塔利班的頭巾禁令是否符合伊斯蘭律法,阿基夫表示,「政府所有的法令都是出自於伊斯蘭律法,是1400年前就制定好,並且延續到今日的規定,而塔利班並沒有增加任何內容。」

2023/04/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稱「頭巾」為「民族文明基石」,宣布加裝攝影機監視女性配戴

自艾米尼之死事件發生以來,有越來越多伊朗女性選擇不佩戴頭巾來表達抗議。為進一步遏制女性違反強制服裝規定的風氣,伊朗警方今天宣布,將在公共場所和大街上安裝攝影機來辨識未配戴頭巾的女性,並予以懲罰。

2023/03/08 | 德國之聲

伊朗女學生大規模神秘中毒事件,全國遍布攝影機卻找不到兇手?

幾個月以來,伊朗各地已經有1000多名女學生遭到毒氣襲擊。儘管該國安裝了密集的監控攝影網路,但是伊朗當局仍然表示,無法查清這一系列襲擊事件的背後主使是誰。

2023/01/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警方恢復衣著警告,要求女性在車內須戴頭巾;異議記者獄中聲援頭巾革命,獲釋消息遭家屬否認

正當伊朗因宗教警察爭議引發的「頭巾革命」全國抗爭仍持續延燒,伊朗媒體2日報導,伊朗警察已經恢復警告民眾,女性甚至在汽車內也必須戴上頭巾。一則據稱是警方發出的訊息寫道:「在您的車內出現移除頭巾情況。有必要尊重社會規範,並確保這個行為不再發生。」

2022/12/31 | BBC News 中文

伊朗抗議100日:一場「回不到過去」的反政府抗爭,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伊朗的抗議開始至12月27日已100日,這場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政府抗爭,動搖了政權,但卻讓民眾付出沉重的代價。根據該國《人權活動者通訊社》(HRANA)信息,已有超過500名抗議者身亡,當中包括69名兒童。

2022/12/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女西洋棋選手海外比賽未戴頭巾,似聲援國內示威;伊朗西洋棋協會稱其「不代表國家」

伊朗西洋棋女子選手哈德(Sara Khadem)28日在哈薩克參加國際比賽時沒戴頭巾,似乎在聲援國內的反政府示威。伊朗規定女性運動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賽事時,必須遵守嚴格著裝規定,包括遮住頭部;對此,伊朗西洋棋協會會長塔米米表示:「她不是透過協會參加這些比賽,而是自行參賽並做出這種行為。」

2022/12/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艾米尼之死」頭巾抗議百日逾500死:當局逮捕7名煽動示威嫌犯,譴責英國扮演挑撥角色

儘管伊朗過去也曾發生全國性示威活動,一次是從2017年持續到2018年初,另一次則是在2019年11月,但都無法與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抗議活動比擬,因為這場由婦女領導的示威浪潮涉及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示威者在抗議活動中不斷高呼「女性、生命、自由」等口號。

2022/12/13 | 德國之聲

阿拉伯頭巾意外成為世界盃新時尚,但各國之間的細微差別還是只有本地人才懂

在卡達舉行的本屆世界盃上,不少男性觀眾在現場都戴起了阿拉伯傳統頭巾,周邊商鋪也熱銷這一商品。這到底是觀眾們刻意入鄉隨俗,還是象徵著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理解?

2022/12/13 | BBC News 中文

塔利班統治下,阿富汗女作家分享她們秘密寫下的故事

帕蘭達是一個筆名,它的字面意思是鳥。像她這樣的婦女,尤其是城市中受過教育的婦女,拒絕被關籠裡。許多人已經逃離國家了。許多人仍持有希望,還有一小群人勇敢地加入抗議。即使在這個國家的偏遠角落,我也遇到了一些文盲婦女對監獄般的生活感到憤怒。

2022/12/09 | 方格子vocus

頭巾 vs. 道德警察:伊朗的深層危機,遠不是廢除這兩者可以解決

不論是頭巾或道德警察,在如今的伊朗政治語境下,都只是被標籤化的符碼,伊朗的深層危機,遠不是廢除兩者可以解決。綜觀近年的伊朗示威,其頻率逐步上升,民眾訴求更在時間遞進下持續升級,從原本的政治改革,烈化到了推翻神權政府的程度。背後原因除了經濟沉痾一蹶不振外,也與民眾對改革派失去期待有關。

2022/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米尼之死抗議促廢除道德警察,旅土伊朗人:唯有政權更迭,女性才有真自由

納哈爾離開伊朗前,時時刻刻活在道德警察及系統性歧視的陰影下。她受訪時難掩激動地指出伊朗女性無法擁有孩子監護權,沒有丈夫允許,女性不能出國;此外,男性可以擁有4位合法配偶。「廢除道德警察只是政客想營造讓步的假象,愚弄媒體及西方政客的把戲。」

2022/11/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政府殘暴鎮壓示威導致數百人死亡,首起示威者被判死刑,聯合國將召開緊急人權會議

艾米尼之死引發伊朗長達數週的示威抗議潮後,當局公布了跟「參與暴亂」有關的第一件死刑判決,這位身份不明被告在首都德黑蘭法院被判死刑,罪名是「縱火燒政府辦公大樓、擾亂公共秩序、集會且密謀危害國家安全罪」,還有「與真主為敵,犯下塵世腐敗。」「塵世腐敗」(corruption on earth)是伊朗法律所規定的最嚴重罪名之一。

2022/11/12 | Louis Lo

【圖輯】英國穆斯林女子足球隊「姐妹會」:戴著頭巾奔馳球場,不再擔憂異樣眼光

姐妹會還為穆斯林婦女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她們從許多人所期待的傳統角色中獲得解放。26歲的法蒂瑪・阿里說,有些穆斯林家庭很難理解年輕女孩為什麼想參加體育運動:「我認為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仍需要時間改變,並非一蹴可幾。」

2022/11/03 | 賴冠伶

美國呼籲聯合國婦女委員會將伊朗除名,並就艾米尼之死獨立調查,伊朗大使批干涉內政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葛林斐德在會中指出,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之內,美國將與希望保護委員會權力和公正性的其他成員國們合作,並在每一個適當的聯合國論壇中提出這項議題。

2022/11/01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艾米尼之死引爆大規模示威潮,伊朗政權有可能因此垮台嗎?

大規模示威潮在伊朗並不是新鮮事,幾乎每10年就會有一場,但專家認為,今年這波示威潮主要是由年輕世代發起,感覺跟過去很不一樣。但是這波示威會因此推翻伊朗政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