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風力發電

風能,(英語為:Wind power, wind energy) 是指風所產生的能量,即大規模氣體流動所產生能量以及其應用,主要應用為風力發電,係利用風帶動風力發動機運轉;另可用於非電力應用,例如帆船、風車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彰濱建全台首座淨零建築 「光源之石」,不只發電自用還有剩餘送電網

台電將打造首座風力發電綠能運維中心「光源之石」,建築外觀包覆光電板,遠看就像「穿山甲」,未來估計1年可產生近100萬度綠電,除運維中心自給自足還能回輸電力,可望成全台首座淨零排放建築。

TNL+ 2023/08/06 | 謝達文

英國保守黨政府的選舉算計,敗戰邊緣的放手一搏竟是撤回抗暖化政策?

此次國會補選僥倖獲勝,引發保守黨內部的討論——如果我們這次還想勝選,或者至少不要輸得那麼難看,是否就應該在各個選區找到這種地方性的議題,指出工黨政府可能怎樣推動環保、傷及民眾荷包,以造成選民擔憂?而更廣泛來說,是否可以把工黨打成「不負責任、莽撞推動環保」的政黨,藉此引起民眾疑慮?

2023/05/30 | 莊貿捷

全球稀土產業局勢翻轉,中國關鍵金屬對外依存度超過9成,且來源高度集中

近年來,中國掌握稀土資源的危機感,已經讓以美國為首的陣營,開始以「地緣政治」為核心的合作方式,開始分散稀土供應鏈風險,並且試圖壓抑中國在稀土上的話語權。

2023/05/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成大團隊設計浮式風機載台模型國際賽獲獎,盼助海上風電開發

楊瑞源表示,離岸風電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目前已經利用近海海域進行風能發電,開發更遠更廣闊的海上風電將是趨勢,而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他說,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是希望透過競賽,激發年輕人創意與發想,加速浮動載台發展,此次比賽吸引歐、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區大學11組團隊參賽,成大Orein是台灣唯一參賽隊伍。

2023/05/21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星國三週內處決兩名販毒犯|緬軍自俄中星進口至少10億美元武器|東南亞運動會閉幕

新加坡中央肅毒局指出,死刑只適用於最嚴重的犯罪,例如販運大量毒品,這些毒品對吸毒者個人、其家庭和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死刑是星國針對打擊毒品供需全面預防危害戰略的一部分。上月,新加坡也對一名因共謀販運不到兩磅大麻而被定罪的男子。

2023/04/27 | 精選書摘

曲博科技學院《你怎麼賺科技業的錢》:三個問題,基本理解風力發電和投資

如果在投資上,放棄學習「產業分析」,等於投資研究方法缺了一角,實在非常可惜。於是,我們請到在科技產業中,最能深入淺出的曲博,來開啟新手投資者在產業分析上的初階學習,我們挑出四大領域:電動車、矽晶圓、元宇宙、新能源,一一向你解析。每一個領域,都會以三個問題,分享一種思路,展開一個視角。

2023/04/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降低通膨法案》減稅吸引歐洲綠能產業投資,歐盟能源轉型恐落後苦追

美國這項法案透過稅收減免和退稅支持北美的清潔能源技術,以啟動美國轉型擺脫造成氣候變遷的化石燃料。這項法案在去年8月完成立法時讓歐盟措手不及,使美國在全球減少碳排放的努力邁向超越歐盟,並引發歐盟領導人對有利於北美產品的規則表示憤怒,因為這項法案恐將從歐洲吸走綠色投資並引發補貼競賽。

2023/03/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台灣與韓國先天能源匱乏處境相似,「氫能經濟」可望成新轉機

韓國政府在2019年就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車廠、能源等企業也爭相投入氫能車、氫能電池、氫能電廠等相關技術與產品開發,進攻應用發展較快的歐美市場。「但台灣好像還沒有像韓國一樣關注這個領域」,鄭晚基說,台韓都是尖端技術開發、製造強國,在氫能產業上定能找到許多合作方式。

2023/0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戰爭促歐洲減少對俄依賴、加速綠色轉型,成為能源體系改變的歷史轉捩點

再生能源專家勒塞紐向《法國24》(France 24)分析,這次能源危機衝擊民眾荷包,讓人民體驗能源依賴的風險。據Ember報告,許多家庭都紛紛加裝太陽能板。他表示,儘管再生能源開發是近10多年來的趨勢,「但俄烏戰爭確實加速了綠色轉型。它總結了各國對減少天然氣進口重要性的辯論,並真正喚醒再生能源重要性的意識」。

2023/02/15 | 精選書摘

《史上最大投資機會》:在你憤怒地燒掉這本書來取暖之前,請允許我為鈾辯護

經濟、政治、職場、社會都不再像以前一樣。我們面臨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斷層與財富移轉潮。新冠疫情並非造成當前危機的原因,它只是加速了危機的爆發。作者已經有五本《明鏡》暢銷書的紀錄,在本書中揭示如何為自己善用此次危機帶來的獨特機運,並預示接下來還可能發生的動盪,讓讀者在心理和財務上提早做好準備。

2022/10/27 | BBC News 中文

稀土戰爭:澳洲能否挑戰中國的市場統治地位?

鐠、銪、鋱以及其他稀土金屬在過去很少聽聞,如今卻被廣泛用語生產手機觸控式螢幕、風力發電機和其他現代科技產品。開採這些礦物是一項產業,目前正由中國主導,但是地緣政治和貿易力量正在重塑這一國際市場。

TNL+ 2022/10/06 | TNL國際編譯

全球面臨「缺風」危機?氣候變遷導致各地風速顯著減弱,對人類的影響遠比想像中更大

風在氣候變遷的研究中,經常為被忽略的自然因素;然而,風力的增減無論是對人類,還是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非生物,都會造成相當重要的影響。倘若海平面風的風力減弱,則便有可能破壞洋流系統,造成部分區域的乾旱、寒流,以及冬季風暴的現象更加頻繁。

2022/08/09 | 精選書摘

《【牛津通識課02】再生能源》:所有對環境衝擊的擔憂,都逐漸轉移到「第二代生質燃料」上

本書作者為牛津大學物理榮譽教授、諾貝爾獎獲獎實驗團隊成員,深入淺出介紹了世界能源使用的現況,以及各種再生能源的運作原理、特性、潛力及未來展望,輔以許多統計數據和產業現狀的佐證,顯示科學家們及各國政府已經準備好了,2050零碳排的目標並非天方夜譚,這些再生新能源確實能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2021/12/24 | Abby Huang

再破自己記錄!台積電買下達德1.2GW風場綠電,為亞洲最大企業購電合約

此項合作案並不是達德能源首次賣綠電給台積電,自2020年雙方就第一次簽署再生能源購電協議(PPA)完成電能轉供;今年再度合作,估計未來每年最高約有36.9億度的綠電供應予台積電,相當於每年可減少至少18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與沃旭、達德完成合約後,台積電每年已掌握70億度風電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