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風電

風能,(英語為:Wind power, wind energy) 是指風所產生的能量,即大規模氣體流動所產生能量以及其應用,主要應用為風力發電,係利用風帶動風力發動機運轉;另可用於非電力應用,例如帆船、風車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26 | Abby Huang

台美貿易協定後再+1:台英正式啟動「深化貿易夥伴關係」、將就三大領域展開協商

英國是台灣在歐洲第3大貿易夥伴,台灣是英國自行車整車、零件及電動自行車最大進口來源國,英國自2020年脫歐後,積極拓展對外雙邊經貿關係,迄今已經與印度、泰國等國家展開「深化貿易夥伴關係」諮商工作,台灣是英國第3位諮商的國家。

2023/06/12 | 綠學院

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拿得到綠電憑證,為什麼還是有專家說不環保?

「電力排碳係數」是考慮發電過程的碳排放,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的發電過程不排碳,碳排放為零,因此得到再生能源憑證受之無愧。但燃料開採、運輸、發電過程排放、電力傳送損失、甚至發電後廢棄物處理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凡走過必留下足跡,這就是電力碳足跡,太陽光電或風力發電的電力碳足跡當然不會是零,但究竟是多少?難道綠電因此不綠了嗎?

2023/03/10 | 李秉芳

風電廠商達德能源行賄雲林縣議會2600萬,潘姓執行長被收押,議長沈宗隆200萬交保

達德集團於2020年準備在雲林縣設立風機發電,期間因地方人士反對,向縣政府申請相關公文、建照、使照時亦不如預期順利,達德集團為排除困難,透過下包廠商、白手套,先確定行賄金額,以工程款夾帶賄款方式交付逾新台幣2600萬元,對象不分黨派。

2022/12/09 | 莊貿捷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通過,民眾憂加劇「太陽能板仲介老鼠」亂象

行政院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符合一定條件的建築物,屋頂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但是有民眾反映,有許多不肖仲介到處在跟人租用屋頂「建設太陽能」產生很多糾紛。

2022/08/29 | COMMEET 雲端費用管理系統

符合永續企業精神、創造產業商機,五大特點讓「綠能」成企業寵兒

綠能是近幾年全球高度關注的議題,政府與企業相繼投入了大量資源,不只落實環境友善理念,也帶來龐大商業效益。這篇文章將說明綠能定義、相關產業內容,接著介紹2種新興商機,以及5項未來發展關鍵重點,鋪墊出綠能發展的未來藍圖。

2022/06/22 | 莊貿捷

德國電業巨頭萊茵能源看好台灣離岸風場潛力,角逐區塊開發競標,積極爭取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

萊茵再生能源(RWE Renewables)插旗台灣,由於萊茵了解全球海洋地形與氣候複雜多變,因此於挪威、美國、西班牙用3種不同天然環境場址,這些經驗將加速台灣導入適合的浮動式風機進程。

2022/03/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50淨零碳排路徑十大關鍵問答:再生能源占比6成以上、電動車市售比100%要如何達成?

國發會昨(30)日公布產業界最關注的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但淨零排放不只是產業界的事,其中如2040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近零碳建築等政策,也與民眾息息相關。

2021/12/24 | Abby Huang

再破自己記錄!台積電買下達德1.2GW風場綠電,為亞洲最大企業購電合約

此項合作案並不是達德能源首次賣綠電給台積電,自2020年雙方就第一次簽署再生能源購電協議(PPA)完成電能轉供;今年再度合作,估計未來每年最高約有36.9億度的綠電供應予台積電,相當於每年可減少至少18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與沃旭、達德完成合約後,台積電每年已掌握70億度風電綠電。

2021/12/14 | 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

自行車、蕎麥與葡萄酒:彰化二林鎮精密工業與精緻農業的共存共榮

彰化縣,北鄰商業蓬勃的台中,南接農業發達的雲林,混和的定位下,有各式工廠、漁港、花卉、稻米與葡萄酒業,產生獨特的地景與產業風貌。作者透過歷史與現地研究,解析二林鎮的產業規劃與發展可能。

2021/12/06 | 新社會政策雜誌

是什麼造成台灣綠電的發展瓶頸,讓「能源轉型」需要不斷趕路?

倘若沒有在2016年積極展開能源轉型行動,台灣產業恐怕連想跟上國際的機會都沒有,這也凸顯了除了技術問題外,是否有時間、有制度、穩定地推動轉型,避免政策因當前即時性爭議而反覆打轉,就是台灣綠電發展是否能夠順利的關鍵要素。

2021/11/16 | 精選書摘

《異溫層迷航記》:離岸風電啟示錄,共創「漁與魚共榮」的友善海域空間

資本密集、規模生產的離岸風電,再製了單一化的生產思維,與漁民呼籲「留下一片海,留下一個讓年輕人進可攻、退可守的活路」等保留未來使用多樣性的開放思維,呈現強烈對比。

2021/06/02 | 莊貿捷

離岸風電廠商資金缺口200億恐破產,經濟部:疫情為不可抗力,允許出售股權

受疫情影響,德國公司達德集團所主導的允能風場爆出200億資金缺口,經濟部為補足缺口迅速通過股權變更。面對外界質疑,經濟部則強調不可抗力重大情事因素。而未來風力發電是否能如期完工併聯,受外界矚目。

2021/05/18 | 台大風險中心

【參與式前瞻】用科技檢核機制,不讓「反思綠能」簡化為「反對綠能」

國外的綠能政策與制度能刺激寬廣的想像,但是別忘了制度來自於文化的長期孕育,在台灣,已經有許多草根性力量正在發芽,他們正帶領著台灣未來綠能發展,走進本土地理與人文的深度了解之旅,讓科技成為真正的「永續」。

2021/02/20 | 吳瑟致

從「台灣米倉」到「綠能倉儲」,彰化縣如何融入中台灣的產業分工與區域合作?

彰化縣必須思考與周邊城市如何形成產業合作的模式,如果大量的風場只是作為發電的功能,沒有結合各產業別的應用與鏈結,以及缺乏各種綠色能源的規劃,在企業、人才、資金等的外溢效用將相當有限,

2021/02/18 | TNL 編輯

綠電還是化石燃料的錯?德州供電被暴風雪吹垮,掀起再生能源論戰

風力發電僅占德州整體發電的20%,天然氣才是德州電力主要來源,而德州這次冰封斷電,最大問題在於極度低溫導致天然氣管線急凍,生產作業中斷所致。

2020/12/01 | 肥貓事件簿

四大公股金控獲利相加不敵一家富邦金,是誰把公股銀行玩壞?

蘇貞昌上任跳過財政部一口氣換了八名公股董總,更直接將公股董總找來「開會」宣達命令,此種強硬作風等同於把公股當作政府機關,無視公司治理,在蘇院長主政之下,公股的政治性風險已到必須改革的地步。

2020/11/02 | 環境資訊中心

除了建設和技術,離岸風電的「環境調查」也該本土化

現有的生態環境影響技術規範寫得太粗略,各風場的環境調查都發包給不同的生態調查公司進行,導致大家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做,調查方法也不盡相同,再加上引用國外標準,等於是用國外數據保護台灣鯨豚。

2020/07/08 | Abby Huang

全球最大「企業買綠電契約」在台灣:台積電買下沃旭2離岸風場所有發電量

台積電表示,將擴大使用再生能源,預計在2030年目標為全公司生產廠房25%用電量及非生產廠房100%用電量為再生能源,進而以全公司使用100%再生能源為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