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安

航空安全是指牽涉航空的安全,概念包括調查與研究空難的原因,以及避免空難發生的措施,包括定下相關規例、培訓相關員工及向公眾進行相關教育。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尼泊爾墜機已知68人罹難,30年來最慘重空難;2000年以來第18起,三分之一因天候惡劣失事

尼泊爾民航當局表示,雪人航空一架國內線班機昨(15)日從首都加德滿都起飛後,在波卡拉(Pokhara)失事墜毀,目前已知至少68人罹難,為尼泊爾30年來罹難人數最多的空難事件。尼泊爾空難頻傳,自2000年以來,至少奪走近350條人命。歐洲聯盟以安全為由,自2013年起禁止尼泊爾的航空業者進入歐盟領空。

2022/12/23 | 新社會政策雜誌

從《捍衛戰士:獨行俠》談醫學教育:病人的照護需要透過跨領域團隊的合作,而非一個優秀的「獨行俠」

以近代的教學理論發展來說,「獨行俠」的教學方法符合當代課程實務的操作,最後也因為團隊每一份子貢獻他們的能量,搭配合作無間的默契而達成目標。這是醫學教育培養人才能力的方向,病人的照護需要透過跨領域團隊的合作,而非一個優秀的「獨行俠」。

2022/01/20 | TNL 編輯

美國示警5G訊號恐擾飛安,為什麼NCC表示台灣的頻譜不受影響?

5G頻譜牽涉到飛安問題,也讓台灣高度關注,因為美國5G使用3.7到3.98GHz範圍的頻段,和航空高度計使用的接近,美國航空業擔心高度計可能會受到干擾,但台灣5G商用頻譜目前是釋出3.3到3.57GHz部分,並不會發生互相干擾。

2022/01/19 | TNL 編輯

憂5G影響飛機設備,數家航空公司暫停部分美國航線、要求限制機場周圍基地台部署

AT&T與Verizon堅持自家的5G系統不會影響飛航安全,而且已在超過40個其他國家安全使用,但美國時間18日時,兩間電信公司仍允諾將暫緩在影響飛行通訊的機場範圍設站,不過,已有多家航空公司發難,暫停部分飛往美國的航線。

2021/02/10 | TNL 編輯

Kobe逝世逾一週年,墜機報告出爐:駕駛違規超速「空間迷失」飛入雲層釀悲劇

41歲的布萊恩,生涯都在湖人度過,曾18次獲選參加明星賽,他和女兒及其他人一同喪生的消息,讓全世界球迷陷入一片震驚與悲痛。

2020/10/23 | 新公民議會

號稱「國家級超前部署」的運安會,為何重看不重用?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號稱為國家級的超前部署,但根據預算資料,截至2019年8月底的業務費、設備及投資的預算科目執行率僅達46.09%,這樣低的預算執行率有如「重看不重用」。

2020/08/08 | TNL 編輯

撤僑包機摔落山溝造成至少17死,「桌面跑道」釀印度10年來最嚴重空難

印度快捷航空1架波音737班機,從杜拜接回被疫情所困的僑胞,在抵達印度卡利克特國際機場時因天候不佳,在降落時摔落山溝,造成至少17死,是印度10年來最嚴重空難。

2020/07/30 | TNL 編輯

涉掏空遠航逾35億:張綱維等10人遭起訴,一銀、土銀董事長列共犯

檢察官認為,張綱維將遠航公司資產充作私人金庫,作為樺福集團資金操作之用,最後竟將手中爛尾樓等不良資產全部拋給遠航公司抵償掏空款項,更將債務藉由官股銀行全盤轉嫁給社會大眾承擔。

2019/06/28 | 讀者投書

除了「不爽不要做」和「酸民考不上」,我們可以從長榮罷工學到更多

這次網路上沒有流傳誇張的旅客拍桌叫罵畫面,民間支持的聲量也不小,本次罷工落幕後,資方該多多傾聽工會,罷工員工在溝通上可以更細膩,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也該學著就事論事。

2019/05/19 | 李秉芳

遠航突然取消31個國際航班,「飛時控管」的背後是4架超過26年老飛機

遠東航空董事長張綱維表示,民航局空運組要求補足台中-澎湖的運力,標準組又堅持MD飛機必須遵守1350小時的飛時上限,雖然不願臨時砍航班,但沒辦法同時符合兩個單位的指示。

2019/02/21 | 讀者投書

消費者不一定要支持華航機師的「無預警罷工」

如果<請問消基會,「行程延誤」和「飛航安全」孰輕孰重?>這樣的說法可以成立的話,消費者還要支持幾次這樣的罷工?長榮會無預警罷工嗎?消費者該支持嗎?消費者可以不要選擇罷工,也不要選擇這家航空公司嗎?

2019/02/14 | 《科學人》粉絲團

睡眠不足更容易犯錯 合理工時有助避免事故

缺乏睡眠及睏睡情況將使人注意力降低、犯錯的機會增加,同時也降低犯錯後的補救能力,導致一些重大意外事故的發生,例如美國三哩島核外洩事故。這些意外事件引起科學家關注睡眠不足對注意力影響。

2019/02/14 | 精選書摘

《機艙機密》:機師幾乎沒有「正常更表」?如何預防疲勞駕駛?

機師登記的駕駛艙時數或許只有兩個小時,任務乍聽之下很輕鬆,可是值勤說不定是從凌晨五點開始,總共長達十二個小時,其中大半都在航廈等待延誤、殺時間,能夠登記的卻只有頭尾兩個小時而已。

2019/02/14 | 精選書摘

《機艙機密》:現代飛機全自動駕駛,機師只不過是後備?

航空領域總是充滿了陰謀論和都市傳說,我聽得可多了。然而,最讓我錯愕的,莫過於關於自動駕駛的迷思與誇大不實的傳言:以為現代飛機是由電腦操控,機師在場只不過是當做緊要關頭時的備胎,諸如此類的想法。

2019/02/13 | 《科學人》粉絲團

剝奪睡眠等於剝奪注意力:工作安排應盡可能避免影響員工睡眠

缺乏睡眠及睏睡情況將使人注意力降低、犯錯的機會增加,同時也降低犯錯後的補救能力,導致一些重大意外事故的發生,例如美國三哩島核外洩事故。這些意外事件引起科學家關注睡眠不足對注意力影響。

2019/02/13 | 精選書摘

《機艙機密》:有了自動駕駛,就不需要機師了嗎?

航空領域總是充滿了陰謀論和都市傳說,我聽得可多了。然而,最讓我錯愕的,莫過於關於自動駕駛的迷思與誇大不實的傳言:以為現代飛機是由電腦操控,機師在場只不過是當做緊要關頭時的備胎,諸如此類的想法。

2019/02/13 | 精選書摘

《機艙機密》:機師幾乎沒有「正常班表」?如何預防疲勞駕駛?

機師登記的駕駛艙時數或許只有兩個小時,任務乍聽之下很輕鬆,可是值勤說不定是從凌晨五點開始,總共長達十二個小時,其中大半都在航廈等待延誤、殺時間,能夠登記的卻只有頭尾兩個小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