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食物是為生物提供營養的物質,來源通常是植物、動物、菌類,包含著維生所需的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等,能夠藉由進食或飲用為生物提供營養、維持生命或愉悅的物質。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4/01 | TNL國際編譯

美國哥大團隊結合3D列印與雷射技術,以7種成分製作出「純素起司蛋糕」

3D列印食物成近年新趨勢,而列印機器不帶烹煮功能便成為食品列印的主要阻礙之一。美國工程研究學者將雷射科技作為加熱烹煮功能結合至列印設備,成功以3D列印機器製作出純素且可食用的蛋糕,相關技術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普及。

TNL+ 2023/03/28 | TNL國際編譯

紐約推全美最大規模路邊堆肥計畫,盼打擊鼠患、減少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

紐約市政府認為,市民過往習慣將食物殘渣直接混入一般垃圾,並將其裝入大型黑色垃圾袋後放置路邊等待清運,然而這往往造成大量老鼠直接咬破垃圾袋啃食廚餘,進而引起環境髒亂及老鼠孳生。紐約市長亞當斯強調:「藉由這項全國最大的路邊堆肥計畫,我們將有效消滅紐約市的老鼠並整理市容。」

2023/03/25 | 方格子vocus

見肉食喜形於色?探討人類喜愛吃肉的因素

人類是靈長類動物,我們的第一個靈長類祖先大約出現在6500至8000萬年前,居住在樹上,以水果和樹葉為主食,那個時期的靈長類體型約一個巴掌大小,只吃水果和樹葉就已經能夠支撐身體的運作了。那為什麼到了現在,牛排、鹽酥雞等肉類美食,對我們的吸引力如此之大?

2023/02/22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對談2222-食物篇】再遠一點的未來,農作物會不會都變工廠製造?甚至僅剩萃取風味的假吃?

當市場上開始販售「未來肉」、貨架上越來越多的宇宙食物時,身為現代人該思考的究竟是科技成就的成功、還是人類該悲鳴哀傷的開始?

2023/02/05 | 讀者投書

「古早味」早已成為氾濫之詞,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味?

台灣料理經過多年的演變,與不同文化的融合,已經逐漸形成獨特的飲食方式。從台灣料理之中,我們能見到時代巨輪轉動的縮影,逐漸滲透到每個台灣人的血液之中,一代一代人傳承,並且更加創新。但我們常常感到疑惑,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菜?

2023/01/27 | 精選書摘

《查無此史》:2008年,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的「鷹嘴豆泥之戰」正式對決

黎巴嫩視鷹嘴豆泥為國家之光,因此當以色列在2000年代初期出口自己品牌的鷹嘴豆泥到歐洲時,黎巴嫩人覺得這是在羞辱他們的文化。後來黎巴嫩又無法取得歐盟認可讓鷹嘴豆泥成為黎巴嫩所專有,這下事態就變得更加嚴峻了...

TNL+ 2023/01/16 | TNL國際編譯

世界各國新年特色料理:日本不免俗來碗蕎麥麵,美國南方的「約翰單腳跳」是什麼?

除了在各個國家文化中象徵新年好運的食物外,不少文化中也列舉了許多新年「不該」吃的食物,根據美國《史密森尼雜誌》(The Smithsonian Magazine)報導,有些人就認為新年不應該吃雞肉,因家禽例如火雞在覓食的時候,其爪子的動作是向後的,象徵厄運以及生活中的掙扎。

2023/01/14 | 精選書摘

《21天代謝回正飲食》:好記好執行,而且能長期使用的飲食法「211餐盤」

湘寓是許多外食族的寫照,大家都和她一樣有共同心聲―美食誘惑好難抵擋,所以忍不住就吃了,但久而久之卻換來自己不喜歡的身材。面對許多類似的個案,我會建議用「211餐盤」或「哈佛餐盤」飲食法來協助調整飲食內容及份量,對大多數人來不僅好記好執行,而且是能長期使用的飲食法。

2022/12/30 | TNL 編輯

烏俄戰爭導致通膨持續,西班牙再撒百億歐元紓困、至少420萬家庭受惠

西班牙只要年收入低於2.7萬歐元的家庭,將獲得政府一次性200歐元紓困現金,此外也將能延長能源稅減免與公共運輸補貼。這是2022年第三次紓困,預計有420萬家庭受惠,桑切斯表示,政府會保護受能源、食物和生活成本上升所苦的勞工和中產階級。

2022/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疫情影響消費行為,「冷凍美食」獲選2022日本年度料理

這不是日本第一次在疫情影響下選出年度料理,從過去2年選出的食物來看,2020年選出的是「外帶美食」,同樣是因疫情影響讓提供外帶服務的店家增加,能外帶的美食種類也變多。2021年選出的則是「酒精風味飲料」,原因也與疫情影響下,許多餐飲店無法提供酒類飲品等因素有關。

2022/11/14 | BBC News 中文

秋冬季節多吃時令蔬菜的四個好處與原因,怎麼煮可以避免營養流失?

購買當季時令蔬果,無論從質量、風味和營養方面都物超所值。而且,烹飪和享用這些蔬菜的方法無窮無盡,可以烤、烘、慢燉或是用空氣炸鍋,或者就簡單地水煮或清蒸。註冊營養師傑克遜(Sarah Jackson)說,為保存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不流失,注意不要烹飪過度或是事前把它們浸泡在水中。

2022/10/22 | 方格子vocus

一場屬於你我的素食實驗:一份可以參考的飲食指南

電視上健康食品的廣告常常說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而許多Youtuber或KOL也紛紛分享自身改吃素食之後身體的變化,似乎整個社會都默默把素食和健康連結在一起。但素食真的能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嗎?本篇將針對以下的案例進行分析。

2022/10/20 | BBC News 中文

老鼠、骨頭、泥土……世界上四個正經歷著嚴重饑荒的人們都在吃什麼?

在世界很多地方,嚴重饑餓和營養不良是人們每日面對的挑戰,而且規模非常龐大: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指,「每天晚上有多達8.28億人在饑餓中入睡」,而且有「3.45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於是腐肉、老鼠肉、泥土水、丟棄的動物皮和骨頭,成為挨餓人們的食物。

2022/09/09 | 精選書摘

《食托邦 Sitopia》:人類占據更多土地就像浪費食物一樣,冒犯了 「自然的共通法則」

洛克說,人間屬於所有人,因此引起一個疑問——怎麼有人有權聲稱一個東西屬於自己。洛克推論,答案是既然上帝顯然不希望任何人挨餓,所以人們必須有權餵養自己,因此擁有他們所需的食物。

2022/08/10 | 精選書摘

《除了開刀你還能做什麼?》:急性傷害記得先冰敷,錯誤按摩或「祖傳秘方」只會加劇病情

大量攝取抗氧化作用好的蔬菜與水果,可以延緩皮膚的老化,減慢細胞死亡的速度,讓肌肉、肌腱退化的速度慢一點。食物中的鳳梨、藍莓、番茄、櫻桃、奇異果、南瓜、芝麻菜、芥蘭等蔬菜和水果,都具有不錯的抗氧化作用。

2022/08/01 | 好食課

確診後焦慮難入睡,營養師教你這樣吃緩解情緒好助眠

若有睡眠問題,則可考慮高GI食物。此外像是富含褪黑激素的核桃,食用後可大大提升血液中褪黑激素的濃度,幫助我們入眠。近期研究則指出,高纖維飲食可能有助於改善COVID-19相關的睡眠問題,

2022/06/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全球能源與糧食通膨襲來,央行:台日韓自給率低,食物類上漲衝擊物價最大

在亞洲地區,央行分析,日本、韓國、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程度較高,不過由於亞洲經濟體多設有油價平穩機制,除了韓國外,油料費漲幅相對較低。此外,日本、韓國跟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偏低,且食物類商品權數相對較美、英、歐來得高,因此食物類價格上漲對通膨率的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