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飲食是一個廣泛的稱呼與概念,包含吃、喝相關的文化及作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7 | 精選書摘

《最溫暖的減肥課》:為什麼吃完消夜的隔天,我們總會感到更加疲倦?

即使是相同的食物,當我們在深夜或凌晨進食時,比起白天,人體需要更長的時間消化,並且還會影響到睡眠。因為除了不好消化之外,還會妨礙人體分泌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只要我們搞清楚身體的三大週期,就會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少吃一點,什麼時候應該好好進食,什麼時候不應該吃東西。

2023/03/28 | 吳象元

首道登上Google塗鴉的菲律賓菜餚「Adobo燉肉」,是跨文化料理融合的展現

Adobo燉肉是第一個登上Google塗鴉的菲律賓佳餚,也是一道融合菲律賓本土與西班牙及華人飲食文化的料理,「Adobo」這個單字在2006年12月還首次被列入牛津英語詞典之中。

2023/03/06 | Health Concept 健康概念

美國營養師推薦的10種「超級食物」Superfood

所謂的「超級食物」(Superfood)是指高營養密度食物,在相同的食物熱量裡可吸收更豐富的營養成分。美國註冊營養師Amy Fischer日前分享,2023年會興起或再度興起的10種「超級食物」,指可助改善情緒並減少炎症。

TNL+ 2023/02/18 | TNL國際編譯

世界各地「長壽藍區」百歲人瑞都怎麼吃?換算下來每餐花費只需台幣60元

現代人追求養生除了強調運動與營養補充外,飲食層面也大有學問。研究發現世上幾處最多百歲人瑞的地區,接遵行著以原型食物與植物性飲食為主的「藍區」生活模式,而美國知名作家布納特則希望透過簡易食譜讓大眾對藍區飲食更加認識並提高接受度。

2023/02/11 | 方格子vocus

蔬食不只是「呷菜」這麼簡單,李奧納多:素食主義是一件值得當眾喝采的事!

我會選用「蔬食」,而不是「素食」一詞,是因為一般人對「素食」的想法,比較侷限於佛教徒的飲食習慣。然而,佛法並沒有嚴格規定不能吃肉,有些高山地區是吃不到蔬菜的。但以慈悲為出發點,則建議人們不要殺害生命。因此,選擇蔬食飲食,不一定與宗教信仰有關,而是基於個人如何看待飲食這件事情。所以這篇文章不只是在談「吃什麼」,更著重於「為什麼而吃」。

TNL+ 2023/01/29 | TNL國際編譯

美最新研究:未發現「間歇性斷食」與減重間的關聯性,有效控管餐食份量更重要

間歇性斷食是減重常用的方式,透過限制進食時間來達到降低熱量攝取的功效。而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間歇性斷食所限定的進食時段與減重之間並無關聯性,攝取的食物份量才是真正造成體重改變的主因。

2022/12/21 | 好食課

減重時間歇性斷食、戒糖飲食有用嗎?營養師揭露「健康體位」的秘密

均衡飲食原則是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每天六大類食物都要吃到、吃足,才能獲取足夠必需營養素,至於每餐的攝取量,則可以參考我的餐盤飲食口訣。

2022/12/18 | 方格子vocus

巧克力簡史:可可是古代中美洲世界的貨幣,馬雅神話「地獄之神」意外獲得人生第一桶金

地理大發現時,可可豆被歐洲的商人、探險家帶往了舊世界。後來在西非廣泛的種植。西非可可產量大,價格便宜,取代原產地,成為可可豆的主要產地。這種全球化的變化,也可從語言文字中,窺探一二。可可的古馬雅文字是由魚鰭與一隻魚的圖案構成的拼音型文字,唸作Kakaw,即是今日歐美可可豆Cacao的字源。

2022/12/15 | 方格子vocus

糖尿病患不能吃太多水果?其實失控的不是你的血糖,而是生活習慣

前幾天讀者來信問我一個很好的問題:「聽說糖尿病不能吃太多水果,那我需要另外補充維他命C嗎?只有你願意給予不一樣的建議,所以來信請教你。謝謝。」這問題非常真實、又貼切一般民眾生活,但從來沒有任何一本教科書教會我們如何解決這門科目。這篇文章將會回答你「糖尿病人解決維他命C問題」的接地氣建議。

2022/12/09 | 林慶順教授

你的飲食質量,決定未來能否擁有「長壽」又「健康熟齡」的老後生活

前陣子因為英國女王辭世,親友們紛紛在群組裡轉傳要如何活得像女王一樣,既能「長壽」,又能「健康熟齡」,而這篇文章恰恰就是跟「長壽」與「健康熟齡」相關。

2022/12/04 | 精選書摘

《越吃越瘦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透過三階段飲食,將拖慢新陳代謝的生化模式逆轉過來

讓我們看看加速新陳代謝飲食的這三個階段,怎樣誘使身體燃燒脂肪、建構肌肉、平衡荷爾蒙,並為更健康的你建立基礎。我們的飲食要滿足身體的多元需要,好讓身體獲得所有必需的營養,執行各種生物、生理和神經化學功能。快速新陳代謝計劃三個階段給你的,正是這種多元性。

2022/11/01 | 德尼思化

《來自深淵》:美食系統自成一格,吞噬萬物的深淵,剝去文化掩飾的進食

2012年連載至今,土筆章人的《來自深淵》,並非走美食番傳統,卻真正揭示進食的真相。故事由主角墮入深淵,那吞噬生命的洞穴開始,漫畫家建立了極為殘酷、寫實的異界生物與飲食。

TNL+ 2022/10/27 | 劉明芳

用手進食好吃到連盤子都想一口吃掉?關於印尼人用手吃飯的4個規距

英國作家伊莉莎白.皮莎妮( Elizabeth Pisani),在其著作《印尼 etc.:眾神遺落的珍珠》書中寫到,很多印尼人認為用手吃東西,食物更美味。伊莉莎白.皮莎妮原本對此說法存疑,但當她學會用手吃飯的技巧後,也深表贊同。

TNL+ 2022/10/27 | 劉明芳

用手進食好吃到連盤子都想一口吃掉?關於印尼人用手吃飯的4個規距

英國作家伊莉莎白.皮莎妮( Elizabeth Pisani),在其著作《印尼 etc.:眾神遺落的珍珠》書中寫到,很多印尼人認為用手吃東西,食物更美味。伊莉莎白.皮莎妮原本對此說法存疑,但當她學會用手吃飯的技巧後,也深表贊同。

2022/10/23 | 方格子vocus

血管減齡指南:天冷了,吃什麼預防中風?給三高族的減藥建議

為了健康,突然就要我健康飲食、運動,真的好難阿,有沒有什麼不費力的減藥方法呢?那麼這篇低門檻「血管減齡指南」一定會很適合你。如果你不喜歡吃藥,也覺得人生最終幾年不應該躺在病床,也想盡早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建議。這就是這篇文章想要帶給你的不費力健康建議。

2022/10/22 | 方格子vocus

一場屬於你我的素食實驗:一份可以參考的飲食指南

電視上健康食品的廣告常常說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而許多Youtuber或KOL也紛紛分享自身改吃素食之後身體的變化,似乎整個社會都默默把素食和健康連結在一起。但素食真的能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嗎?本篇將針對以下的案例進行分析。

2022/10/22 | 方格子vocus

膽固醇是不是真的越低越好?海鮮蛋黃不能吃嗎?避免中風的兩個減藥方法

膽固醇為什麼會過高?問題就在於:你的心血管不停受傷,例如血糖太高、壞油吃太多,而身體為了修補而不停製造黏土。你唯一做的,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的血管受傷的少一點,這樣就能幫助你的黏土少一點。你才能避免自己中風、也能減少吃藥。而你有兩個方法。

2022/10/19 | BBC News 中文

降低日後癌症風險,年輕人現在就應該做的五件事

說到癌症,雖然有些事我們無法改變,例如我們繼承的某些基因,但多達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這意味著我們早期生活方式的選擇對以後患癌風險有重大影響。以下是你現在能做的幾個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改變,以幫助減少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