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媒體、網紅力推,台式車輪餅成巴黎年輕族群小吃新寵

「(網紅)說現在巴黎有車輪餅店,是必嘗的新甜點,說熱熱吃很療癒,口味很有趣。我們都看到多少會被影響,想來試試。我本來就會來喝珍奶,就順便嘗試,真的很不錯。」她認為台式小吃風潮讓法國人對台灣更加好奇,「光是珍奶,大家都知道它在法國超爆紅。這熱潮也會讓人對產地有興趣,想去探索這個國家」。

2023/08/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裔記者魏貝珊探尋台菜與認同,新書《台灣製造》向世界訴說島國故事

對於台灣料理是否為中國料理分支的質疑,魏貝珊反問:「新加坡料理是中國料理的分支嗎?」她表示,台灣是民主政體,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之,「中國料理是台灣的一部分」,此外還有日本和西方的影響。

2023/07/06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泰國「飲料文化」的前世今生:一杯橘色外觀的泰式奶茶是怎麼形成?

你知道一杯泰國奶茶的背後,是泰國現代化下的產物嗎?而從泰式奶茶到五顏六色的各式泰飲的飲料狂熱現象,又究竟是如何在泰國興起的呢?泰國社會觀察專欄作家許純鎰,要抽絲剝繭從茶糖冰三原料在泰國興起與普及的歷史談起

TNL+ 2023/05/22 | TNL國際編譯

英式 vs. 美式中國菜論戰,反映飲食在地化背後被忽略的歷史脈絡

日前英式中國菜因加入酥炸雞肉球、薯條及咖哩醬遭美國人炎上,拋轟根本不夠正統。儘管兩國間激烈的辯論,反映出無論是美式或英式中國菜都不是那麼的道地,但其受歡迎程度,對於許多英國及美國TikTok用戶來說,已成為捍衛國家榮譽的問題。

2023/05/17 | JuJuJudy

EP42|《島嶼上的飯桌》:你會煮出家裡飯桌的那道家常菜嗎?

一道家常菜不只是簡單味美,而是能夠用味道去表達情感,在家庭的餐桌上不斷的出現,儘管平凡,但充滿著熟悉和溫暖

2023/05/12 | 廣編企劃

韓國文化觀光大展瘋韓流:從舞台到餐桌,盤點那些你不曾體驗的韓國特色!

韓國觀光公社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2023韓國文化觀光大展」,搭配「你還沒吃過的韓國美食100選線上票選活動」,向熱愛韓國旅遊的台灣人介紹那些你可能沒看過、沒吃過、沒有體驗過的道地韓式生活!

2023/03/30 | 精選書摘

《魚翅與花椒》:一般來說,中國人並沒有把動物的世界分成寵物區和食用區

世界公認的川菜專家,卻是英國人,扶霞的書寫改變了西方對中國飲食的印象。以複雜的川菜文化為起點,扶霞也將帶我們看到京菜、揚州菜、滬菜、客家菜、廣西野味、香港私家菜等不同菜系的風土與精神,一起體驗這些美食重鎮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生態。

2023/03/25 | 方格子vocus

見肉食喜形於色?探討人類喜愛吃肉的因素

人類是靈長類動物,我們的第一個靈長類祖先大約出現在6500至8000萬年前,居住在樹上,以水果和樹葉為主食,那個時期的靈長類體型約一個巴掌大小,只吃水果和樹葉就已經能夠支撐身體的運作了。那為什麼到了現在,牛排、鹽酥雞等肉類美食,對我們的吸引力如此之大?

2023/03/24 | 芭樂人類學

異文化下的技藝學習:世界各地都有廚藝學校,為何選擇到法國?

因為日常生活中對於法國當地飲食的了解和探索也是他們會選擇到法國學習「法式料理」和「法式甜點」的原因。料理和甜點的製作技術是構成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是屬於文化的一部分,僅是對於技術和知識的了解是不夠的。他們仍需要去了解法國飲食背後的精神和哲學。

2023/03/11 | 精選書摘

【小說】葛亮《燕食記》選摘:96年的老店啊,捱過金融風暴和SARS,他們說關就關?

本書從粵港茶點出發,寫了葉鳳池、榮貽生、陳五舉、戴鳳行、露露等五代廚師的滄桑跌宕,更以廚師榮貽生傳奇的一生貫穿全書梗概,取廣州、香港雙城為背景,透過飲食寫人的內在世界與細膩情感,復以食物勾勒出清末、抗戰、新中國誕生、改革開放等時代的風起雲湧與街頭巷尾的雜談軼事。

2023/02/10 | 精選書摘

蕭秀琴《料理風土》:有不好吃的竹筍嗎?客家鄉親會直接地用兩個否定句來肯定的回

《料理臺灣》作者最新力作!回顧生活,思考生活如何影響了自己的味蕾。從重新認識家鄉開始,她找到了自己對於故鄉的回憶,也寫下了關於客家飲食、關於風土的《料理風土:往山裡去的地方,九種食材從山到海建構客家飲食》。本書深入淺出剖析客家飲食,從中分析出屬於客家精神以及如何因應風土,找到適合食材以及飲食文化。

2023/01/10 | 方格子vocus

《原來,這才是拉麵!》:現在能吃到叉燒肉堆成山的拉麵,其實是跨越日本傳統禮俗的「革命」

中國的麵食文化,歷經一千多年的演進,才變成一碗日本拉麵,但是,組成一碗拉麵不只需要麵條而已,日本自天武天皇頒布禁食肉類的諭令之後,有長達1200多年的時間,社會有禁止吃肉的嚴格規範;再者,豬肉也是當時日本人不熟悉的食用肉,因為豬一向有不高雅的骯髒形象(豬也成為日文裡用來罵人的單字);其他還有忌諱油脂料理;難以取得鹼水等等障礙。但也就是在這些克服障礙的過程中,日本的拉麵,與中國山西省的拉麵漸漸地長得越來越不一樣,日本拉麵在短時間內,也迅速變化出屬於自己的魅力。

2023/01/01 | 台北畫刊

魚夫:從東三水街市場到新富町文化市場,再加上鄰近艋舺,簡直就是美食家的天堂

如今東三水街攤販集中場(當地人習慣稱東三水街市場)、新富市場以及新富町文化市場,再加上靠近艋舺的美食集中區,簡直就是美食家的天堂了。年輕時由於任職報社,社址即在附近,所以整個市場區域都是我獵食的戰場,但美食實在太多,只好寫幾家個人偏好且具特色的攤位。

2022/12/24 | 精選書摘

《尋味東西》:西方人抱怨在中餐館用餐後一小時就又餓了,而中國遊客在美國也經常「吃不飽」

西方人可能認為,中國人有著種類豐富到令人驚訝的食材、中國人愛吃「怪」食,而相比之下,西餐就很「安全」和「正常」。但這些大廚在這個國家的經歷恰恰說明,美食方面的文化衝擊是雙向的。

2022/10/23 | 精選書摘

《日本和食考》:「請容我享用」到底是什麼意思?只吃一碗飯不符合日式禮儀?

本書作者長年關注研究日本古代到明治時代飲食,書中精心探考、彙整各式日本飲食文化典故,並解說許多連日本人都回答不出來的疑惑,還有各類和食料理知識,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不但是日本文化與料理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和食之國常識百科」,更可做為商務洽談及社交時,適時帶動氣氛的談資。

2022/10/01 | 精選書摘

《六格格的宴席》:請張愛玲食什麼好?栗子蓉鮮奶油和司空

埃及艷后、諸葛亮、玄奘大師、楊貴妃、蘇東坡、達文西、吳爾芙、張愛玲等,穿越時空28組超強卡司名人盛宴。以科學、人類學、歷史為經,以美食及廚藝為緯,一對唯食夫婦向宇宙發出迷人又體貼的請帖,61道料理祕方,解讀人類飲食文化歷史亮點!

2022/09/15 | 精選書摘

《品嘗・烹煮・盛裝》:將料理視作學問的人,勢必也會將食器同樣視為學問

料理業者及廚師們對食器的重視不足,才無法有好的食器存在。料理業者或廚師才是真正從事料理、保管食器的人,如果這些人對食器的重視提升,自然就會有好的食器產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