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又稱港產片,是華人電影的先驅者,「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港產片多年來風靡全球,成為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4 | 黄勁輝

賴恩慈譜出廣東歌電影新類型,演員又唱又演寄託真情給香港——談《4拍4家族》

這樣一部難得一見的廣東歌電影,非常清新,不落俗套,處處見真情。最後一幕化香港夜景為演唱舞台,近乎魔幻現實的一場記憶與希望的拉据。一首奇怪歌詞「上,落上,落上上」,令人聯想萬千。

2023/09/18 | 李展鵬

《七月返歸》以鬼喻人:人間即地獄,地獄即人間

《七月返歸》更重要的是以鬼喻人的主題。貫穿《七月返歸》的「剪脷」主題,則並非人為生前作過惡事而遭到的懲罰,而是另有警世意味——如果剪掉舌頭可以享有安定生活,你要剪嗎?如果一個「紙紥」的虛假環境可以令你幸福美滿,你還會回到殘酷現實嗎?如果把兒子推去死,你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你又會怎樣呢?

2023/09/03 | TNL香港編輯

梁朝偉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台上落淚、將榮耀獻給香港電影

梁朝偉獲頒第80屆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演員。梁朝偉登台時表示:「感謝香港電影產業培養了我,我要把這個獎跟41年來與我合作的所有人們分享,並把它獻給香港電影。謝謝。」

TNL+ 2023/06/06 | 陳娉婷

【港片小酌】《東邪西毒》群雄孤寂:假若沙漠是漫漫塵世,俠士無情勝有情

孤剋,是《東邪西毒》武林群俠的共通點,也照見各人的弱點:自憐、自重、自欺、自私。但也正因為他們人生的不順遂,他們才成為武林獨當一面的英雄。筆者特別挑選四個角色,配合具代表性的畫面定鏡截圖,逐一分析他們如何為愛痴狂、求而不得,逐漸走向成魔之路。

TNL+ 2023/05/06 | 陳娉婷

【港片小酌】《愈快樂愈墮落》觸不到的失魂之愛:暗湧流間,雙性戀的政治隱喻

相比起2001年上映的同志愛情小品《藍宇》,導演關錦鵬在1998年情人節的出櫃宣言之作《愈快樂愈墮落》,無疑更有神秘感,在魅惑的晃動鏡頭、午夜夢迴般的蒙太奇剪接片段裡,小心翼翼地訴說雙性情慾、性向流動的可能性,同時延伸出香港前途的不確定性,這煩囂城中,人心的焦慮和惶惑。

2023/03/28 | 李展鵬

梁朝偉:「三歲定八十」的明星認同

梁朝偉早前受訪時說,不用拍戲的日子,每天六點起床做運動;而他發現自己喜歡的運動(如風帆、滑雪)有個共通點,就是不用跟人競爭,不用團體合作,而且講求平衡,又可以接近大自然。最近,當劉德華出現時展露一張蠟像式的「年輕」面孔,梁朝偉似乎已經不太介意把老態表露人前。他輕鬆自在,自然老去,活出一種境界。

2023/02/20 | 德尼思化

《神經俠侶》:擺脫「Crazy」的奮力奔跑,曾經美好的中港想像

容袓兒跟陳奕迅拍擋,看似前輩教新人,實際是她跑遍灣仔,拉動頹廢重拾初心。電影沒刻意拍得灣仔景色唯美、浪漫,配合許多社會問題,反映香港庶民困境,更加動人。

2023/02/18 | 王祖鵬

香港名導杜琪峯出席柏林影展:怒轟極權壓迫自由,同時表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

香港名導杜琪峯擔任柏林影展評審團成員,記者會重砲怒轟極權對自由的壓迫,「獨裁者通常首先對付的一定是電影。我覺得香港,不,抱歉,我覺得全球爭取自由的國家和人民,都必須支持電影,因為它會為你們發聲。」除此之外,杜琪峯也發表對當代電影的看法,認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爛,引起熱議。

2023/02/09 | Alvin

第41屆香港金像獎提名公布:《正義迴廊》獲16項提名最多、《給十九歲的我》退出「最佳電影」遴選

第41屆香港金像獎今日公布提名名單,其中《正義迴廊》獲得16項提名成為本屆之冠。而近日備受爭議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也獲得3項提名,但英華女學校已決定退出「最佳電影」的遴選,而導演張婉婷則表示不會現身於頒獎禮。

TNL+ 2023/01/06 | 陳娉婷

【港片小酌】《烈火青春》:無家可歸的性與青春

青春電影的常見元素,是純愛、校園、成長,帶有糖衣的甜絲絲味道,但導演譚家明執導的《烈火青春》是血腥、混沌、縱慾,片中男女沒有依歸,只在乎片刻歡愉,結局更是通往死亡。《烈火青春》1982年播出時,爭議頻生,惹來衞道之士的抨擊,特別是片中露骨的性愛場面,被教育界批評傷風敗俗,最後電影更被勒令停播⋯⋯

TNL+ 2023/01/01 | 芬多經

【關鍵專訪】《正義迴廊》監製翁子光、導演何爵天:弒親案讓我們真正感興趣的,是其中幽暗的人性

電影《正義迴廊》以2013年的「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的真人實事為題材,電影裡有大量兇手殺人並肢解雙親的片段,中後半段則主要集中在法院審判過程,詳細描述法庭攻防論戰與模擬法庭的橋段。本篇文章專訪導演何爵天、監製翁子光,請他們談談對於弒親案以及電影改編的想法

2022/12/31 | 方格子vocus

【影評】《智齒》:黑色香港的罪人與惡人,在腐臭城市之中踏上贖罪之路

《智齒》的英文片名「Limbo」,譯作「靈薄獄」,意指地獄的邊緣,是罪不致入地獄受難,而必須在此等待救贖者的安置之地;而翻開辭典則會得到「處在不確定、面臨不受控處境或無進展而停滯的狀態」這個解釋。

2022/12/21 | 精選書摘

陳德森《把悲傷留給電影》:客串《無間道2》親身演「火燒身」

2003年初接到劉偉強導演的電話,他叫我客串《無間道2》其中四大家族之一的老大,二話不說我便答應。特技指導到達現場,他手上提著防火衣物及一些拍特效火燒身體用的源料,他隨即奔向我,然後叫我準備換上這些防火衣物,我頓時驚呆了⋯⋯

2022/12/21 | 精選書摘

陳德森《把悲傷留給電影》:王寶強拍《一個人的武林》,不只是喜劇演員

完成這個名為《一個人的武林》的劇本後,我約見了甄子丹,半天的會面他便答應接這個戲;但誰來飾演於戲中跟子丹對打的高手?我倆都不想再找一些曾經跟子丹在銀幕上對打過的演員。光是找這個高手便足足找了三個月,但一切依然茫無頭緒。直到一天⋯⋯

2022/12/05 | 德尼思化

《明日戰記》如何被捧殺?Netflix上映之後,是時候面對真實的錯愕與批評

由《十年》到《明日戰記》等港產片,因為愛惜本土文化、創作,大家欣賞力讚,批評處點到即止,甚至隱而不提。或fans眾多,護主心切隨時出征,何必斗膽得罪主流,話到嘴邊吞進肚內。這是不少評論人的現況。《明日戰記》引起支持香港電影工業的熱潮,但也必須反省熱潮之後,怎樣讓本土情懷真能擠身國際水平,而非拒絕任何批評。

2022/11/20 | 歪脑|WHYNOT

【專訪】紀錄片《香港本色》導演馬寶康:共感「香港本土主義」的絕望與希望

《香港本色》的導演馬寶康(Malte Philipp Kaeding)是一名德國政治學者。為了將香港「本土主義」的原始驅動力好好的表達出來,他拋下學者一向注重理論、理性的性格,轉而訴諸情感,務求觀眾能體會香港抗議者甘願賭上自己前途,去追求難以實現的政治理想的覺悟。

TNL+ 2022/11/14 | Bruce Lai 賴勇衡

《正義迴廊》:表演先於求真

不少觀眾預期《正義迴廊》是一齣以真人真事為藍本,剖析案情並探索人性陰暗面的「奇案片」,加上電影強調有關法庭審訊過程的描寫,這幾方面都指向一種「求真」的意圖。那些令人不滿的部分,正干擾了有關「真實」的期望。創作者似乎有意運作繁多的表現手法,拆解有關「求真」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