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4/05 | 蕭維暘 從傳統義山到景觀墓園,馬來西亞華人殯葬產業是如何走向現代化的? 華人下南洋的歷史悠久,因此在馬來西亞可以看見許多上百年歷史的華人義山。然而,隨著世代觀念的演變,華人已不再堅持「入土為安」,在可接受火葬的趨勢下,90年代開始陸續出現了一批現代化、規模化的殯葬公司。 東南亞 馬來西亞 More... 清明節 馬來西亞華人 富貴山莊 富貴集團 廣東義山 華人義山 2022/11/10 | 杜晉軒 如果沒有海外華僑的支持,就沒有建校26年的國立金門大學 走進金門大學校園,也許會看見一些台灣人不一定認得的人名,如楊忠禮理工學院、楊肅斌演講廳、黃祖耀人文社會學院,其實他們都是在東南亞富甲一方的金門人後代,如果沒有海外的金門華僑捐助興學,就不會有今日的金門大學。此外,儘管就讀金門大學的陸生減少了,但近年金門大學成功招收了更多僑外生,尤其印尼僑生人數增加,顯現了金門大學與海外華人社群連結的特性。 東南亞 金門 More... 金僑 楊忠禮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華人 黃祖耀 僑生 2022/11/04 | 精選轉載 面對馬來人的新民族主義與中美對抗,馬來西亞華人應建構自身的「文化主體性」 馬來人的「新民族主義」議程主要是強化華人為「外來者」,而非國家的「開拓者」的論述。另一方面,華人的「新民族主義」又體現在對中國、香港、台灣課題上的反應,多數華人仍站在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作者甘德政指出,馬來西亞華人應建立自身的文化主體性,跳脫不是親美就是親中的非黑即白二分法思維模式,以及告別種族霸權受害者而尋求依附強權的心理。 馬來西亞 大中華膠 More... 東南亞 馬來西亞華人 華僑 民族主義 馬來人 2022/10/24 | 精選書摘 《在承認與平等之間》:住在馬來西亞已五百年的華人與印度人,如何才能算是「土著」? 所謂馬來主權的依據在於馬來人自認乃土地之子或土著,而馬來(西)亞就是他們世代相傳的領土、原地。然而我們審視歷史,有關領土和歸屬權之爭奪原本就是人類最原始的千古難解之題。著名的馬來評論作者法力斯在其一篇文章中就叩問道:那些住在馬來西亞經已五百年的華人、印度人要如何才能算是土著?實際上,舉例而言,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華人就已被承認具有原住民地位了。 東南亞 馬來西亞 More... 馬哈迪 安華 土著 巫統 馬來西亞華人 2022/09/29 | 精選書摘 《南洋讀本》:為何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原住民通婚後,生下的男性混血後裔被稱為「峇峇」? 峇峇、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泛指早期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原住民通婚後的男性混血後裔,女性則被稱為娘惹。這一族群因血緣、文化混同過程,形成獨特的生活形態與社會關係。 在外形上,峇峇與非峇峇的普通人並無不同處。習慣上,他們也仍保持著燒香拜祖先、拜神、過農曆年的舊習。一部分峇峇且改用手抓飯吃,語言也換了講馬來語和英語,雖也有保持著講原有閩粵方言的,但也都「馬來化」,變了音。 東南亞 南洋 More... 馬來西亞 峇峇娘惹 娘惹 檳城 馬來西亞華人 TNL+ 2022/08/16 | 陳劭康 馬來西亞人都愛辯論?華語辯風的狂熱,連政黨都以「表演賽」造勢 作者與台灣辯論同好們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台灣辯論同好曾表示非常羨慕馬來西亞的辯論活動可以公開售票,而且還獲得上千民眾購票捧場,這對他們而言非常難以想象,甚至認為馬來西亞華人對辯論活動特別狂熱。 東南亞 馬來西亞 More... 華語辯論 辯論賽 奇葩說 馬來西亞華人 2022/07/06 | 精選書摘 《北漂台灣》:黃明志再成金曲獎遺珠,台灣樂壇還有哪些大馬歌手大放異彩? 金曲獎有兩位遺珠,那就是黃明志與梁靜茹。黃明志今年憑《玻璃心》入圍第33屆金曲獎年度歌曲獎,但再次與金曲獎失之交臂。而另一位遺珠,是出道20多年且給了一代人「勇氣」的梁靜茹,至今共六度被提名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東南亞 金曲獎 More... 黃明志 巫啓賢 梁靜茹 戴佩妮 盧苑儀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華人 2022/06/28 | 精選書摘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中華文化的生態孤島,走在台灣民國時代以前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 第一本以「跨域」的角度,結合地理學田野誌的踏察方式,扣連文化地景,多元的輻射視角,回望過去、專注現在、眺望未來,深刻書寫馬來半島、台灣及世界華人關係的大歷史。全書以翔實的田野地景調查,探討跨「族群、國家、地域」的人文網絡和現象,這是關於馬來半島議題的書寫,最獨特的觀看視角。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 台灣@馬來半島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誌 More... 白偉權 馬來西亞華人 獨立中學 中華文化 中華民國 華文教育 華語 華校 全津貼中學 林連玉 華教先賢 2022/06/04 | 精選書摘 《北漂台灣》導論:馬來西亞華人在台灣,是很「幽微」的存在 大馬華人與其他東南亞新移民相比,可以說是很幽微的存在。大馬華人並沒有較顯著的外貌特徵讓台灣人注意到,也不契合台灣社會對東南亞「種族」、「階級」、「落後國」的想像。 東南亞 馬來西亞 More... 馬來西亞僑生 馬來西亞華人 僑教 僑生 2022/05/24 | 精選書摘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畢麒麟也「反清復明」?天地會曾主宰了馬來半島華人的命運 由於脫離了帝國版圖,這裡的天地會組織可以用「百花齊放」、「蓬勃發展」來形容。在清朝初年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葉,天地會對馬來半島甚至整個東南亞各地開發的重要性相當大。甚至可以這麼說,當時舉凡有華人的地方,當地經濟開發、社會領袖、底層群眾,有大部分都具有天地會背景! 東南亞 馬來西亞 More... 天地會 馬來西亞華人 馬來半島 洪門 陳旭年 新山 2021/12/08 | 精選書摘 《神山遊擊隊》:害怕被日軍徵召當兵與慰安婦,沙巴華人在「雙十國慶」抗日起義 1941年12月8日爆發太平洋戰爭,12月佔領了馬來半島,1942年1月完全佔領英屬婆羅洲。為反抗日軍的殖民統治,以沙巴客家華人為主的反抗勢力「神山游擊隊」,在1943年10月9日起義抗日。 東南亞 神山游擊隊 More... 婆羅洲 馬來西亞 大東亞共榮圈 沙巴 馬來西亞華人 太平洋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2021/11/18 | 美國之音 「不自由毋寧死」黃明志: 自由不靠別人施捨,要自己去爭取 「#不自由毋寧死」,黃明志曾在臉書上寫道。他對美國之音說,他的每首作品表達的內容都不同,也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但是歸根到底,每個人都有思想的自由,都應該有更大的空間去表達。 「我可以反對你的看法,但我尊重你說話的權利」。 馬來西亞 東南亞 More... 黃明志 漂向北方 玻璃心 馬來西亞華人 陳芳語 2021/08/19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中國餐廳大舉進入馬來西亞,會改變當地華人飲食文化嗎? 馬來西亞文史工作者林家豪認為,儘管近年越來越多以湘菜、川菜為主的中國餐館進入大馬,但消費者多以年輕華人為主,基本上傳統的大馬華人中餐館未受衝擊,未來是否會融合,仍有待觀察。 東南亞 馬來西亞 More... 馬來西亞華人 馬來西亞料理 湘菜 川菜 螺螄粉 一帶一路 2021/08/05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美食作家陳靜宜:跨過疆域的藩籬,台灣小吃和大馬華人美食有許多千絲萬縷的關係 台灣美食的來由,與時空脈絡交織,更與過往華人的遷徙密不可分,陳靜宜走訪台灣、廈門、福州、漳州、泉州、檳城,觀察源自中國大陸原鄉的料理,如何在移民的遷徙下,順應當地民情,展現了不同變化與吃法。 東南亞 馬來西亞 More... 蚵仔煎 馬來西亞華人 台灣美食 陳靜宜 2021/07/06 | 精選轉載 【專訪】台灣的道士,看馬來西亞的神──政大宗教所李豐楙談《從聖教到道教》 比「離散」更令人難堪的,就是被當作「外來者」來對待。這激發華人自我反省:原來我們的宗教都是各式各樣,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名義,原來我們華人是如此缺乏連結。將來再發生類似的事件,華人要怎麼凝聚族人? 李豐楙 從聖教到道教 More... 宗教 九皇爺 馬來西亞 離散 馬華 仙師爺 拿督公 華人 九皇大帝 馬來西亞華人 東南亞 2021/06/02 | 杜晉軒 「我的母校倒閉了」台灣部分私校面臨退場危機,馬來西亞學生怎麼看? 近年來台灣私校招收境外學生的爭議不斷,而私校因少子化而面臨退場潮的壓力開始浮現,在各種辦校、招生亂象下,非本國人的境外生該如何自處? 東南亞 馬來西亞 More... 僑生 外籍生 馬來西亞華人 僑委會 留台聯總 少子化 大學退場 康寧大學 教育部 2021/05/19 | 精選轉載 經典的〈領悟〉和〈陰天〉編曲皆出自大馬音樂人,就連李宗盛都要跨海邀請合作 Mac Chew(周國儀)與 Jenny Chin(陳愛珍)是馬來樂壇炙手可熱的音樂人。兩人善於將他們鐘愛的古典與爵士樂,結合流行音樂,制造出層次豐富的流行作品。臺灣音樂教父李宗盛為與他們合作而常赴馬來西亞家。 Sheila Majid 光良 More... 品冠 馬來西亞華人 馬來西亞 東南亞 馬來西亞音樂 辛曉琪 林憶蓮 李宗盛 2021/04/09 | 鄧觀傑 【影評】《南巫》的抒情視角:沒有「撞鬼」的感官刺激,而是人存於世的冷暖與掙扎 《南巫》裡的邊界無所不在,除了地理上的國界,還有種族的邊界、華語與方言的邊界,甚至連神與鬼都有明確的族裔身份。邊界的存在,標識著一種自我認同的極限,沒有邊界的事物並不存在,也因此人與他者之間互相謹慎防備,矛盾從來不可能止息。 南巫 茅草行動 More... 張吉安 馬來西亞 東南亞 馬來西亞華人 象嶼山 降頭 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