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馬克宏

艾曼紐·尚-米歇爾·弗雷德里克·馬克宏(法語: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éric Macron,法語發音:[emanɥɛl ʒɑ̃ miʃɛl fʁedeʁik makʁɔ̃];1977年12月21日—),法國政治人物,現任法國總統(第25任)和安道爾親王,投資銀行家出身,2014年8月26日出任總理曼紐·瓦爾斯政府的經濟產業更新和資訊科技部部長,於2016年8月30日辭去政府部長職務。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9 | 蕭如芯

沙烏地阿拉伯獲選為2030世博主辦國,遭質疑利用經濟誘因換取他國支持

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以119票支持,擊敗韓國釜山與義大利羅馬成為2030年世博主辦國。分析指出,沙烏地阿拉伯之所以能夠勝出,是透過積極的外交攻勢,獻出投資機會以說服國際博覽局的代表,例如沙國本月就與非洲和加勒比海國家舉辦一系列高峰會,以提供基礎建設與能源發展資金的承諾,換取各國支持世博主辦權。

2023/11/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對抗反猶太主義,逾18萬法國人上街遊行,「種族主義不是意見而是犯罪」

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日呼籲加薩走廊(Gaza Strip)停火,包括受訪時表達反以色列轟炸的立場,雖獲左派法國政治人物歡迎,卻遭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指責。對抗反猶主義的抗議活動昨日也在其他法國城巿進行,包括據警方估計,在馬賽(Marseille)約有7000人出席活動。

TNL+ 2023/11/08 | 胡芩

法國控告歐盟選才偏重英語不公,但捍衛「莫里哀的語言」在我看來更多的是諷刺

17世紀法國戲劇大師莫里哀(Molière)在他的喜劇作品中創造和使用的一種誇張、幽默的文學語言,「莫里哀的語言」也被視為現代法語的代名詞,這讓人不禁想到17世紀法國在殖民地的擴張。

2023/1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任法國駐台代表龍燁:盼建立夥伴關係,不會把台灣當成任何單一國家代理人

龍燁感慨,法國在台根植的文藝形象是優點,也是促進雙方科研合作的弱點,他發現台灣人都很熟悉法國浪漫的一面,但多數人未必清楚法國摘過許多諾貝爾科學相關的獎項。龍燁說,他仍然期盼台灣人把法國當蜜月最佳地點,但也希望台灣重新發現「科學的法國」,因此他將聯合法國在台企業、社群,以「法國隊」方式在全台舉辦宣傳活動,讓法國成為台灣青年留學、企業合作的新主流。

2023/11/05 | BBC News 中文

馬克宏為何此時出訪中亞?背後有能源、地緣與對抗中國的戰略考量

法國一直以來從法國公司在尼日營運的礦山進口其大部分鈾(雖然不是最多)。但是,自從尼日在夏天發生軍事政變,推翻親法政府後,法國政府憂慮於這種供給是否還能持續。當時,巴黎方面表示政變對其能源供應沒有短期威脅,法國的鈾庫存足夠維持約兩年。但馬克宏的中亞訪問,卻凸顯了巴黎對尼日政治動蕩帶來的影響,日漸不安。

2023/11/01 | 王昱晴

穆斯林女性巴黎地鐵高喊「真主至上」,拒絕搜查遭警方開8槍送醫命危

受到以巴衝突、炸彈威脅、恐怖攻擊事件影響,法國的反恐警戒升至最高。10月31日,一名穿戴全包式頭巾的38歲穆斯林女子,因在法國巴黎地鐵上高喊「真主至上」(Allahu Akbar),威脅乘客「你們都會死」,遭兩名員警開八槍,重傷送醫。

2023/10/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科技掠奪滲透隱憂,馬克宏下令調查「經濟安全」

據《CHALLENGES》獲得的消息,馬克宏要求貝濟厄在6個月內向總統府交出一份「經濟安全」報告,內容聚焦「特定外國勢力在法國的科技掠奪」。這份報告不會向大眾公開。法媒分析,儘管貝濟厄收到的任務信件中沒有特別提及中國,但對曾服役於海軍突擊隊的貝濟厄來說,中國將是重點研究對象。

2023/10/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以色列為何推遲加薩地面戰?《法新社》分析內部分歧等3大主因

以色列智庫國際反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unter-Terrorism)情報專家貝塔恩證實政府內部「對地面攻勢的意見不一」。他說,「但人質被扣押在加薩走廊一事讓一切變得複雜」,「以色列正在觀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再行動」。

2023/10/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加等6國領袖聯合聲明:以色列有權自衛但須保護平民;中國特使再提兩國方案,共軍6艘戰艦罕見出沒中東

這回以巴衝突爆發之初,中國外交部最先發布的聲明即強調,平息以巴衝突的根本出路在於落實兩國方案,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並推動以巴雙方早日恢復和談。而以色列駐中國大使館官員8日表示,以色列把中國視為朋友,當人們在街上被謀殺,現在不是呼籲兩國解決方案的時候,呼籲中國對哈瑪斯集團「更強烈譴責」。

2023/10/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馬克宏擬訪中東,憂以巴衝突分裂法國;阿拉伯國家譴責轟炸加薩,籲終結長年衝突

各界都在問,自詡為歐洲領袖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是否訪問以色列?但顯然在這次造訪的規劃與行動力上,馬克宏罕見地猶豫不決,不斷權衡出訪以色列的利弊。其中原因,便是法國分別擁有歐洲最大的穆斯林與猶太社群,同時也是伊斯蘭恐怖主義衝擊最大的國家之一。

2023/10/05 | 王昱晴

2024巴黎奧運倒數,法國陷入「臭蟲危機」,馬克宏保證不讓光之城變成「叮咬之城」

法國首都巴黎最近幾週頻傳「臭蟲」災害,一名搭乘地鐵的民眾拍下車廂內的畫面,上傳TikTok並寫下:「由於臭蟲氾濫,巴黎正處於中世紀時代。」道出「不敢坐」的心聲。距離巴黎奧運開幕不到一年,總統馬克宏與執政黨因臭蟲問題,受到反對黨攻擊。

2023/09/04 | 袁齊

尼日政變:軍政府指控法國「公然干涉」,數千民眾週末上街示威要求法軍撤離

週末時尼日人民走上街頭,在法軍駐紮基地附近高舉著「法國軍隊離開我們的國家」的標語,軍政府更指控原為殖民母國的法國持續在尼日駐軍、法國大使不依要求離境等行為,是在「公然干涉」他國內政。而軍政府與法國持續角力的同時,聯合國與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亦持續在外交上努力,並嘗試進行人道救援。

2023/08/04 | 莊貿捷

台灣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獲得法國15億歐元補助,敦克爾克「電池谷」完成重要拼圖

這是台灣電池產業的重要一步,也是歐洲電動車區域製造的重大政策。台灣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科技(ProLogium)在法國建立電動車電池超級工廠,總額達到52億歐元產能達到48GWh,而該案已經獲得法國認可取得15億元(新台幣519億元)的補貼。

2023/08/02 | Abby Huang

法國頒布「7年建軍法案」:首度立法保衛台海自由航行權,駐法代表稱新世代到來

法國「7年建軍法」整體預算共計4133億歐元,創史上新高,內容重申法國將持續捍衛印太地區自由航行權,駐法代表吳志中指出,法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將「捍衛台灣海峽自由航行權」納入具有約束力法案的國家,「台灣一點都不孤單,這是一個新世代!」

2023/08/01 | Abby Huang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任期屆滿將返國,笑稱會懷念台灣人的良善

台灣即將在2024大選,法國駐台代表公孫孟表示他與三位候選人都有見過面,強調法國在台灣選舉中保持中立,試著了解不同候選人的立場,而讓他驚訝的是,他發現這三位候選人在很多議題上都有「共通點」。

TNL+ 2023/08/01 | 湯名暉

北約已不只是關注「北大西洋」,東進印太地區將只是時間問題

在文明與意識的層面上,中國有著「東升西降」的期盼,西方也對國際秩序有著自身的詮釋。北約即使不跨越地理的疆界,為保障自身的意識價值,西方國家也正在與中國發生辯論,北約與中國真正的矛盾將逐漸從地緣政治轉向文明與意識之爭。

2023/07/29 | TNL 編輯

【國際新聞圖輯】希臘大火疏散2萬人史上最大規模、王毅出訪土耳其遇維族人抗議

在「人體彩繪日」這天,超過50名民眾「穿上」畫家的繪畫,在被畫家彩繪之後裸體站到街上,成為街頭藝術品。活動組織者戈盧布(Andy Golub)表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模特兒,都在這個活動裡感受到了自由。」戈盧布表示,今年將會是最後一次人體彩繪日,他會在明年春天舉辦新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