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 李芯 教育部通過台科大、華夏科大整併案,成國內「公私併」首例 少子化對私立大專校院的影響甚巨,許多私校逐漸面臨退場、合併、轉型。台科大與華夏科大日前申請合併,兩校已於5月18日收到教育部公文,教育部原則同意兩校整併計畫書,將成為國內「公私併」首例。 私校退場 華夏科大 More... 台科大 公私併 高教 教育部 校務評鑑 原校畢業 2023/05/18 | 李芯 學生不讀博、科技業高階研發人才斷層,陽交大推博士班1、2年級學費全免 陽交大從112學年起推出「博學大禮包」,其概念來自國外全額獎學金,為了讓國內人才兼顧研究與生活,除了免學費方案外,搭配論文指導教授的學術研究或產學合作計畫提供的兼任計畫助理費,將能組合成「學費加生活費」的全額獎學金。 陽交大 林奇宏 More... 陳永昇 人才斷層 半導體 頂大 博士班 高教 2023/03/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大專院校畢業生1158萬人再創新高,北京碩博士畢業生人數首超大學生 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蘇秀麗表示,北京市碩、博士畢業生人數首次超越大學生,這個新變化有利有弊,一方面顯示人才培養層次高,人力資源價值大;另一方面,研究生相對來說具有較強競爭力、選擇空間更大,不過就業進度也相對地放緩。 碩士 高教 More... 博士 大學生 北京市 就業 求職難 2023/03/13 | 李芯 中研院點出高教人才斷層3大原因,教育部承諾提高加給或補助金 「玉山學者計畫」,指的是符合條件者可獲得3年、每年最多500萬元的相關補助,玉山青年學者則是每年最多150萬元,一次核定5年。但立委萬美玲認為,玉山計畫是短期補助,能受益者有限,無法解決高階教研人才薪資偏低的問題,自然也就無法補齊流失的高教人才。 中研院 教育部 More... 國科會 林騰蛟 玉山學者 高教 博士班 萬美玲 張其祿 張廖萬堅 2022/01/07 | 《思想坦克》 稀釋的人力資本:三個制度原因,導致台灣的高等教育「重量不重質」 綜合大量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平均的生均經費卻又偏低這兩個現象,可以說台灣的高等教育特色就是重量不重質。之所以會有這個特色,主要有三個制度原因,分別是:以私立學校為主的高教擴張、學費控管,還有鼓勵入學的補助政策。 高教 高等教育 More... 大學 私立大學 私校 公立大學 2020/08/02 | 逗點文創結社 comma BOOKS 【街頭相對論】王志元 X 白毛(下):學以致用重要嗎?其實種田的門檻蠻高的 王志元認為,除了引導外,人生會走到怎樣有時候就是機運的問題。對,好說歹說白毛你還記得農業概論,但我覺得 「學」這件事在台灣,至少要能把「目標」講清楚。 王志元 白毛的綠手指 More... 逗點文創結社 有機農業 高教 2020/05/28 | 曹天堡 「向死而生」的高教教師:讓壞掉的菁英也有對稱的社會收入比例,好嗎? 我期待21世紀的教師被社會公平的對待,不止體現在社會地位上,也體現在收入上。我期待他們也可以吟唱,本來屬於他們的歌謠: 在秋的草原停泊,看星辰高原錯落。 高等教育 高教 More... 教授 教師 2020/04/09 | TNL 編輯 「開學1個月了還不給入境」,中國教育部全面禁止陸生2020來台就學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大陸主管機關在疫情尚未穩定的情況下,不斷要求台灣政府開放陸生返台,是「非常矛盾、不合理,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陸生 中國 More... 教育部 招生 高教 私校 出入境管制 禁止入境 陸委會 受教權 遠距教學 線上課程 教育 境外學生 防疫 武漢肺炎 2019新型冠狀病毒 COVID-2019 2019/01/04 | 財訊 大學私校連環爆:「私校退場」背後的4大經營亂象 不僅上述5校,和春、崇右、中州也面臨註冊率連年低落、財務赤字的問題,如果不是少子化的因素,學校是怎麼把自己搞倒的?「他們不是壞,而是笨。」一位教育界人士直言。 私校 私校退場 More... 教師法 高教 少子化 假留學真打工 技職學校 2018/10/14 | Abby Huang 70歲學霸阿伯:只花1年就讀到生物醫學碩士 因為早年父親因癌症過世、第1任妻子也因乳癌過世,70歲的賴聰朗再重拾教育「第二春」時,才想到中國醫藥大學,學醫救人。 教育 獎學金 More... 南瑤宮 癌症 老齡化 高齡 賴聰朗 高教 學霸 2018/10/13 | Abby Huang 只花1年就拿到生醫碩士,70歲的「學霸阿伯」你遇過嗎? 因為早年父親因癌症過世、第1任妻子也因乳癌過世,70歲的賴聰朗再重拾教育「第二春」時,才想到中國醫藥大學,學醫救人。 教育 獎學金 More... 南瑤宮 癌症 老齡化 高齡 賴聰朗 高教 學霸 2018/09/26 | 羊正鈺 陽明大學確定啟動「併校」程序:清大、交大拿什麼來「搶親」? 為爭取陽明大學合校,清、交兩校最近動作頻頻,在陽明大學通過併校決議之前,交大、清大日前接連發布新聞稿,表表態自己是陽明最合適對象。 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 More... 陽明大學 併校 併校 高教 高教深耕計畫 教育部 竹教大 竹教大 校務會議 2018/06/24 | 讀者投書 談大學社會責任之前,先想清楚大學教育是為了什麼? 大學深耕計畫的成敗,仍在於大學與學生、學生與社區、社區與大學的三方溝通是否順暢,在這其中,最需要摸索的仍是溝通的藝術,不管是大學與社區的對話、行政高層與學生的對話,這都是大學面臨的新課題。 大學 高教 More... 中正大學 在地化 社會責任 社區 2018/05/29 | 李修慧 41天的教育部長——吳茂昆請辭全文:藍營的攻擊讓我困擾 吳茂昆覺得,藍營一直砲口向他,使他帶給整個執政團隊很大的困擾,上任以來沒有把事情做好,他覺得很抱歉,因此主動向閣揆賴清德請辭。 吳茂昆 中研院 More... 東華大學 教育部 教育部長 高教 國科會 大學教育 高等教育 物理 諾貝爾 2018/05/14 | 李修慧 管中閔請總統「解決」台大校長爭議,蔡英文:這不就是政治介入? 蔡英文表示,台大校長爭議上,教育部是依法處理,這是法律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並指管中閔將問題「政治化」。 管中閔 台大 More... 校長 大學 高教 蔡英文 大學自主 政治介入 教育 獨立董事 2018/04/17 | 李修慧 新任教育部長曾在「中國官方機構」當顧問,陸委會說「不違法」 國民黨出示吳茂昆的在中國官方研究機構擔任顧問的證據,國民黨市議員游淑慧更提出顧問的工作內容,質問「都有具體的業務了,這還不算兼職?」 太陽花學運 吳茂昆 More... 中國 兩岸 陸委會 教育部長 教育部 顧問 中國科學院 中研院 東華大學 校長 高教 管中閔 2018/01/18 | 羊正鈺 交大校長:政府該鼓勵大學製造「產學落差」,別讓教授「小確幸」過頭了 「學界應該要走在產業的前面,如果沒有,這個國家前途何在?」他說政府不能要求所有大學解決產學落差,而是要鼓勵最好的大學製造「學產落差」。 管中閔 台大 More... 交大 教育部 法人化 國立大學 高教 公司法 產學合作 產學落差 論文 科技大學 小確幸 教授 大學教授 張懋中 公司法 2018/01/06 | 羊正鈺 風雨中的台大:管中閔帶領下是「亞洲旗艦」抑或「高教自經區」? 「管爺下台了,但管爺的思想不死。如今,管爺甚至空降成為了台大校長,這所傾國家資源累積而成的公立大學,逐步要變成排除人民、牟利掛帥的高教自經區了嗎?」 台灣大學 台大 More... 台大校長 管中閔 高教 高等教育 自由經濟示範區 亞洲旗艦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