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高雄電影節

高雄電影節(英語譯名:Kaohsiung Film Festival)是台灣的一個大型電影節,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電影館主辦。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1 | TNL特稿

【2023高雄電影節】「導演焦點」潔西卡賀斯樂:冷酷地接受「人們終究不理解彼此」的女性形象

名導潔西卡賀斯樂的電影讓人聯想到露柯希亞馬泰所營造的「奇幻的」自然主義場景,其中卻可暗藏著侯麥或漢內克式的嘲諷和提問。今年高雄電影節選擇潔西卡賀斯樂作為「導演焦點」,這名女性影人,有何特別之處?

2023/09/21 | TNL特稿

【2023高雄電影節】《大師致敬:森田芳光》:細數經典名作,走在浪頭前端的電影工藝匠人

日本名導森田芳光如前輩市川崑,以具個人特色的影像風格,遊走各大片廠拍片。在節奏驟急的八○年代,求變求新;在傳統與新潮之間,摸索出新的道路——有時甚至走在時代浪頭的前端。今年高雄電影節選映7部森田作品,概括森田各時期的電影。

2023/09/20 | TNL特稿

【2023高雄電影節】「耽美主義」是什麼?——從影史經典《魂斷威尼斯》到國片《環南時候》

「耽美」除了是一種類型、是一種追求,也可以作為一種產業。從影史經典到剝削煽情,從長片到短片,從長劇到迷你劇,從紀錄片到實境秀,從歐洲到日本再到韓國以及泰國,今年高雄電影節「耽美主義」單元,戮力勾勒耽美王國多元繽紛且充滿潛在可能的精彩輪廓。

TNL+ 2022/11/22 | TNL特稿

台灣迎來「365天都有影展」空前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

「台灣365天都有影展」的說法雖然誇大,但基本上每個月在台灣不同縣市都有影展正在進行,是不爭的事實。形式從常態性影展到專題放映;放映地點從奢華氣派的泰坦廳深入到鄉鎮的獨立書店;參與人數從上千人次到一人獨自在家線上平台收看;作品接收到的掌聲從金馬殿堂迴盪到學生製作畢業展——台灣的影展、電影節在21世紀撐出前所未有的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呢?在我看來絕對是金馬獎入圍影片及周遭的華語電影。

2022/11/09 | TNL 編輯

【2022高雄電影節】專訪策展人黃晧傑:從短片、VR等小眾類型另闢蹊徑,對比北影、金馬確實是夾縫求生存

在策展人黃皓傑與策展團隊的深耕之下,高雄電影節也逐漸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短片、VR作品的成績斐然,皆有目共睹。而今年,文化活動的南移是顯而易見的,燈會、金曲獎、文博會到設計展皆在高雄,在這波文化新南向的浪潮節點之下,深耕地方多年的雄影將扮演何種角色,又是如何看待串流、影集與影展自身的變化?

2022/10/14 | 王祖鵬

【2022高雄電影節】開幕片《流麻溝十五號》碰觸白色恐怖,姚文智:「了解歷史,會更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

擔綱今年高雄電影節開幕片,描述白色恐怖的政治電影《流麻溝十五號》,今日在出品人姚文智的率領下,出席開幕記者會。在會中,姚文智也談到今年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的觀影心得,「民主自由的生活不容易,如果我們不能做為民主的創建者,至少不能做破壞者,要好好地鞏固民主,維護自由環境。」姚文智如此說道。

2022/10/10 | TNL特稿

【2022高雄電影節】瑪麗娜・艾爾・戈巴赫的烏克蘭故事,隨著戰火蔓延炙灼世人的記憶

近年出現不少烏克蘭佳片,戈巴赫認為這與解體後的新生代逐漸進入烏克蘭影壇有關。於她而言,她仍然記得幼時生活在蘇聯治下的回憶,但年輕的導演在自由的國度成長,其意識在烏克蘭文化、歐美價值觀之中養成,並參與了大量合拍片,每一步都將使得烏克蘭電影與其社會更加強韌。

2022/10/09 | TNL特稿

【2022高雄電影節】法斯賓達的多重宇宙:他的人生等同他的創作,用虛構故事反映圓滿苦痛的現實

有「德國之心」之稱的導演萊納韋納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逝世迄今已40週年,他的作品卻依然能在每次觀看得到新的體悟。2022高雄電影節帶領影迷沿影展主題「惡宇宙」,以人性中「純真VS邪惡」互生的全新視角,回顧法斯賓達經典佳作。

2022/10/08 | TNL特稿

【2022高雄電影節】「對我來說,1967年時電影已死」,全才影人菲利浦巴克如何享譽國際影壇?

菲利浦・巴克以電影和劇場美術設計領域的成就,享譽國際影壇,尤其和導演艾騰伊格言的長年合作,包括《意外的春天》、《赤裸真相》和《A級控訴》等片,共同打造出獨特的電影氣味。今年的高雄電影節,策劃「菲利浦巴克的物幻流影」觀摩單元,選映他於1984年到2010年代的9部短片作品。

2018/11/25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台法浪漫之作《我想要你記得_ 》導演羅曼柯杰特專訪

回想初來台場勘時的經歷,羅曼坦言對高雄「一見鍾情」:「可以在這麼小的城市裡,同時看見大海、港口和許多歷史遺跡,令我印象深刻。」其中,又以森林最具代表性,他說,與歐洲整齊劃一的孤獨樹林不同,台灣森林自由奔放,蘊藏著許多動植物,生命力旺盛,十分「狂野」。

2018/09/14 | 肥內

院線動畫《鳥男孩》:暗黑眼神的希望之光

由繪本改編長片動畫,《鳥男孩》的劇情顯得曖昧。比如關於藥物的設計,始終沒有交代鳥男孩懷裡的藥丸是什麼?老鼠叮琪擺在樹林裡,想獻給鳥男孩、寫有「快樂丸」、最後被畫面外伸進來的大手拿走的藥又是什麼?

2018/09/03 | 高雄電影館

【高雄電影節青少年影像培力計畫】電影能說的故事,不只有好萊塢形式

黃丹琪導演說:她就是台灣藝術教育失敗的典型例子,美術、音樂⋯⋯什麼都不好,直到高中擁有相機之後才發現影像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從鏡頭看出去,她忽然感覺到自己似乎可以做一點什麼,於是開始踏進影像的世界。

2018/09/02 | 高雄電影館

【高雄電影節青少年影像培力計畫】讓小孩兒尋找內心深處的力量

「說故事工作坊:那一天,我變勇敢了」系列課程起源於慕尼黑兒少影展主席馬雅.歌慈博士,最早選擇的對象主要是來自難民營的孩子,歌慈博士教導孩子遇到困難時回歸內在尋找力量,增加面對恐懼後還能越挫越勇的可能性。

2018/09/02 | 高雄電影館

【高雄電影節青少年影像培力計畫】影像世代「動」起來

原本是電視編劇的吳彥杰,2011年底決定原先的工作,專心投入創業-共玩創作有限公司。現代流行的事物相似度高,「我是誰?」的焦慮感開始浮現,如果想跟大家不一樣,教授影像的老師在此時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