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高齡化

人口老齡化又稱人口老化或人口高齡化、高齡化社會,是指因出生率降低和/或預期壽命延長導致年齡中位數增加的現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1 | 廣編企劃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2023/11/15 | 優照護

高齡金融是什麼?「安養信託」可為高齡者照護與養老計劃提供充足財務支持

根據「優照護」針對平台會員的問卷調查研究,高達68%的照顧者認為照顧長者是具有壓力的。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情緒問題、需同時兼顧工作與照顧、金錢與經濟方面,約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都表示有這些困擾。面對這樣的壓力,安養信託主要目標在於為高齡者的長期照護和養老計劃提供財務支持,能夠連結到「金錢/經濟壓力」,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TNL+ 2023/10/24 | 潘柏翰

台灣長者的肌少症盛行率有多高?每天健走、爬山、伸展操為什麼「還不夠」?

結合學術研究、政府統計及健身業者的觀察,我們可得出一個畫面是:長者從事肌力訓練的速度,追不上肌肉流失的速度。一來是有在從事重量訓練的長輩比例並不普遍,二來是多數長輩從事的是「運動」,對於提升肌肉力量的幫助有限。

2023/10/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議題上演:女性勞動參與率溜滑梯,台灣33萬女性為照顧家人退離職場

主計總處進一步調查女性退離職場、成為非勞動力的原因,結果顯示,關鍵是「做家事」以及「照顧家人」的比率,女性都大幅高於男性;凸顯即便女性投入職場相當普遍,「主內」的責任還是多落在女性頭上,甚至權衡之下,做出退離職場的選擇。

2023/10/14 | TNL 編輯

三族群申請家庭看護移工免「巴氏量表」評估,新制10/15上路

勞動部表示,包含增列3大類被看護者多元認定方式,讓申請家庭看護移工免經醫療機構專業評估以及擴大重新招募免評對象,放寬曾聘僱家庭看護移工且為75歲以上長者,或持有身心障礙證明且有效期間註記無效期等二類對象免評。但也有民間團體認為,放寬申請門檻只是一時之計,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2023/09/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少子化政見:凍卵補助、育嬰留停全薪,3胎家庭百萬房屋補助;醫憂加重晚婚晚育

侯友宜表示,經醫療評估,30到40歲女性有2萬元一次性的凍卵補助,後續5年每年提供2000元保存費補助,最高補助3萬元,預估補助3萬人,預算9億元,經費不足再增補。為投資台灣的未來,也要成立少子化基金支持凍卵補助,不納入健保。讓女性衝刺事業時,可以保留未來生育機會。

2023/09/16 | 邱宜君

全台6起「噪音殺人」4共通點,專家歸納預防關鍵:管委會、社區鄰里應建立2層面因應力

高雄市昨上午發生噪音糾紛導致的兇殺案,2021年迄今已有至少6起「噪音殺人事件」被報導,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分析,居住密集化且高齡化,噪音糾紛是必然要面對的新議題。社區鄰里及管理委員會應建立「心理健康促進」的概念,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對內溝通協調、對外連結資源」2個層面的因應能力。

2023/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行政院擬放寬看護移工申請門檻,不再侷限巴氏量表認定,民團:應導入長照體系並納管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受訪時表示,對於有照顧需求的家庭來說,聘請外籍看護並非一勞永逸,還得面臨移工照顧技巧不足、移工管理甚至移工失聯等各樣問題,放寬聘僱資格可能一時解了燃眉之急,卻只把更大的聘僱與照顧問題丟回到家戶中。

2023/09/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推老人健保政見「65歲以上免費」,醫改會:受薪階級衝擊最大,應提財務困境解方

侯友宜表示,這陣子他走訪一些縣市,聽到很多家裡有長輩的朋友向他反映,「為什麼65歲以上老人健保補助,只有六都和基隆市有,我們都沒有」,他認為現在老人健保補助政策有嚴重城鄉差距,應打破不公平,生活在相同土地,都應享有相同待遇。

2023/08/31 | 邱宜君

侯友宜倡長者免評巴氏量表直接請外籍看護,專家:移工名額徹底商品化、長者成仲介口中肥肉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近日提出長照政策,80歲以上或70至79歲患有癌症2期以上的長者,均可直接申請外籍看護,不需經專業人員以巴氏量表評估生活自理能力。專家提醒,這不但解決不了長照沉痾,還會壓縮本勞就業機會,並導致移工名額徹底商品化,使長者變成「仲介口中的肥肉」,迫切需照顧的失能失智者只會更難請到人。

2023/08/21 | 讀者投書

長照並不等於高齡照護,應在長者失能、失智之前做好「高齡金融規劃」

他們的需求不僅僅是自身得到照護,同時也需要考慮未來的財富移轉給下一代。他們希望確保經濟資產得到有效的轉移,以便為子女留下家族財富,相應地,第二代子女的需求包含照護父母,確保長輩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並接受來自父母的財富移轉。在這些需求中,各方機構與平台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2023/08/11 | 德國之聲

日本死亡人數已是出生人數的兩倍,還能做什麼來阻止人口下降?

日本去年人口減少了80萬,死亡人口超過出生人口的速度達到了歷史高位。政府計劃扭轉這一趨勢,但許多人擔心其努力並不會奏效。

2023/08/03 | 精選書摘

《幸齡人生70開始》:我們正進入「不是早死就是癡呆到死」的時代

以後我們的壽命會延長到將近一百歲,雖然身體仍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但另一方面大腦卻無法像身體一樣保有健康,身體與大腦之間將會產生失衡。結果就導致現代人獲得延長的老年期間必須與失智症共存。

2023/07/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諾記者會突僵住21秒,凸顯美國政壇高齡化現象

81歲的麥康諾26日在一場國會記者會上說到一半突然愣住,一動也不動地於麥克風前站了約21秒,之後在幕僚和其他參議員陪同下離開。他之後重回現場,告訴記者「我很好」,然後就各種政治議題回答提問。這段插曲令外界擔憂他的健康狀況,尤其他今年3月才剛跌倒出現腦震盪而住院。

TNL+ 2023/07/13 | 陳慶德

首爾直擊:「老而無法退,退而不敢休」,韓國老人為何越工作越窮?

那天是高溫30度左右的大熱天下,見她們全身穿防曬的觀光導覽制服與袖套,照顧著絡繹不絕的遊客,著實辛苦,但好奇為何她們還如是辛苦,不在家好好休息?我上前與之攀談幾句,只見她們都笑笑回答:「這沒辦法,退休後若每天待在家裡,閒閒沒事做,倒不如徵份約聘工作,出來接觸人群,看看年輕人,也比較不會這麼無聊。」

2023/07/05 | 張博丞

韓國少子高齡化嚴重,獨居老人128萬人,65歲以上43.2%「相對貧窮」為OECD最高

韓國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高達43.2%的人被列為「相對貧困」,是OECD最高的國家。此外,韓國約有128萬名老年人被發現是獨居老人,隨著人口持續高齡化,這些數字預計會繼續增加。鄭順鬥補充,韓國的育兒成本過於高昂,許多中年人在孩子身上花太多錢,甚至願意從退休金帳戶中取出錢來撫養子女,這導致他們無法在退休前存下足夠的積蓄,使他們晚年的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2023/06/26 | 張博丞

民意普遍支持公共區域設置「無孩童區」,韓國的「身份歧視」恐造就生育率持續探底

龍慧仁回憶:「當我們試圖進入一家咖啡廳時,我們被拒絕進入,因為那是禁止兒童進入的區域,我無助地流下了眼淚,感覺社會似乎不願意接受我。」一名在科技公司擔任程序員的職業婦女,也在生完孩童後自殺,並留下了遺書,表示:「難道職業婦女是罪人嗎? 」除了無孩童區,韓國還有無大叔區、無YouTuber區、無說唱歌手區,這背後反映著韓國強烈的個人空間觀念。

2023/05/11 | 讀者投書

社會福利資源有限,應大量傾斜至嬰幼兒照顧,並盡量降低排富限制

社會福利的資源是有限的,必須要慎選分配方式,以確保永續性。因此,在本文中,將提出建議以協助社會福利能夠長期發揮作用,並繼續為社會帶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