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又稱鬼魂,某些文化習俗或宗教信仰的人認為鬼是生物死亡後遺留下的靈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2 | 精選書摘

粵語「鬼」與「死」的故意不忌諱

一方面,粵語使用者對「死」字與「鬼」字十分忌諱,特別不會在靈堂及醫院等場合用上。但另粵語人士慣以「鬼」與「死」字組成更具深層意義、形象生動傳神的「慣用語」。正解釋為何粵語人士忌諱「死」與「鬼」的同時,又會常提及二字。

TNL+ 2022/11/10 | TNL特稿

鬼同你住:家居鬧鬼很常見,但人們開始不怕了?

在1000名受訪美國人中,44%表示曾經住過「鬼屋」,這比例相較2020年同類調查的22%顯著增加。但有說法認為,受到媒體的影響,很多人似乎不再那麼怕鬼。

2022/11/05 | TNL 編輯

【2022金音獎】最佳嘻哈歌曲〈能火〉、嘻哈專輯《PRO》,熊仔成大贏家

2022年第13屆金音獎,最佳嘻哈專輯獎由熊仔的《PRO》獲得,評審團指出;至於嘻哈歌曲獎則由熊仔的〈能火〉獲得,評審團肯定熊仔的創作文字純熟,每一首歌都能感受到創作者所投注的心力,在編曲混音等各方面都表現極佳。

2022/10/24 | 王偉雄

王陽明論鬼

我們應不應該怕鬼?明朝理學家王陽明的答法很能反映宋明儒的頭腦和視角——凡事都透過倫理道德的鏡片(the moral lens)去判斷。

2022/09/18 | 漫遊藝術史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亞洲要塞(下):台灣當代藝術作品如何翻轉「幽魂」超自然形象?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始於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也終於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幽魂、地獄、恐怖及可怕並非展覽首要呈現,其背後關於亞洲宗教信仰的文化脈絡,以及台灣當代藝術作品如何翻轉「幽魂」這個超自然形象,並深入探究社會議題與歷史踏查,是台灣策展方的初衷。

2022/09/18 | 漫遊藝術史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亞洲要塞(上):在台灣文化與集體記憶之間,抗衡法國視角與亞洲他國內容

美術館在規劃台灣藝術作品的初衷與目標為:以台灣為主,在法國策展人提出的展覽架構中,補足與穿插屬於台灣的特色,並且與各個展區的作品取得有意義的連結,避免過度文物展示,以做到跟上述提到的展覽或相關主題的展覽有所區別,呈現出台灣當代藝術作品的風貌。

2022/09/05 | 漫遊藝術史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引爆台灣民眾朝聖熱潮,在法國原版的展覽策劃了哪些內容?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在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展出的面貌,策展人的用心以及展覽涵蓋的子題,藏著許多細節和豐富的知識內容,使得這個展覽得以在法國獲得亮麗的成績。而這些深入顯現的內容,是這個展覽最核心的價值,也充分說明巡展至美術館的理由——整個展覽是需要詳細推敲所蘊含的大量知識的。

2022/07/10 | 《思想坦克》

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大受歡迎,但台灣本土的妖怪創作才剛剛起步

在台灣,本土的妖怪書寫、妖怪文學這個領域算是剛剛起步,即使在民間已經廣為流傳的故事,化為文字卻變得較少人閱讀。到底這個大眾主題,能不能在文學領域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確實還有待觀察。

2021/08/11 | Tracy

【TNL沙龍本週議題】鬼門開!你相信鬼月禁忌嗎?

今年父親節,剛好也是鬼門開的日子。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七月初一則是鬼門開,每年適逢鬼月,家中長輩都會在此時告誡許多要注意的事情或是相關的禁忌。你相信鬼月禁忌嗎?

2020/09/06 | 精選書摘

《鬼獨家》:帶一家人看屋,小鬼卻說有阿姨從衣櫃走出來請他吃糖

「大寶,你怎麼有糖果吃呢?」「剛剛房間有個阿姨給我吃的。」隨後小鬼攤開手掌,掌心是一個撕開的糖果包裝紙。這一幕,讓沒開冷氣的套房氣溫瞬間降到零下四度。

2020/08/20 | 《科學月刊》

怕蟑螂、蜘蛛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會怕看不見、摸不著的「鬼」?

恐懼是一種負向情緒,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恐懼反應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以被視為個體在面對可能的威脅時,提高自己生存機會的應對方式。

2019/10/03 |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

庄腳歷史學:為什麼祭祀祖先的公廳,卻同時安置了神明?

不管如何,從我們家的歷史看來,家神具有可替代性,會隨家庭主事者的更迭而變化。晚來的神雖然可與舊神共存,但當新的家神晉升主位之後,舊神卻無法降轉為陪祀,就只能退位了。

2019/08/17 | 蕭家怡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的飛虎隊捉鬼遊戲

小時候的我不明白,何以《我和殭屍有個約會》要將飛虎隊上下刻劃得如斯愚笨,但長大以後我明白了,因為這才是是最真實的人性,會猜疑、會恐懼、會先保護自己的人性。

2019/05/22 | 讀者投書

【信仰碰撞徵稿】不要說「鬼」話:當部落神靈文化與基督信仰碰撞

聖經是布農族語的重要文獻,即使上面所說的是基督教世界和故事,但字句中都隱藏著布農族人的概念與思維。而與此同時,基督信仰有時也是一種壓迫。而這種霸權對於一些族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族群和文化的觀點銷聲匿跡。

2019/03/23 | 精選書摘

《巷說異聞錄》:被吃掉的孩子來討債,卻陷入「斬鬼嬰」無限輪迴

神棍低聲道:「再生下孩子來,一落生便攔腰用鍘刀斬成兩截,斬斷他的魂魄,屍體要先潑上黑狗血,用硬木匣子裝上,正午時埋到城隍廟院裡。若如此做,還能保你能生四個大胖小子,個個長命百歲。」婆媳二人領了破解方法,千恩萬謝還給了幾十塊供養。

2019/03/23 | 精選書摘

《巷說異聞錄》:被奸商騙錢又遇上女鬼,我真是世上最悲慘的人

原本就債臺高築的他又被那汴梁商人騙去了最後的本錢,千里迢迢弄了一大堆賣不掉的麻布,以為撿了個如花似玉的美妾,誰知竟然是個害人的女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