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魔球

魔球,是將一般的三階魔方從立方體改為圓形而成。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01 | 精選書摘

《你與世界的10個方程式》:數據取得勝利,無稽之談落敗,來到運動場上也不例外

數學家大衛.桑普特以幽默語調與通俗易懂的文筆,告訴讀者,其實這些方程式成功的祕訣不在於其錯綜複雜的技術細節,而在於它們能引領數學家從不同的觀點檢視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觀點人人皆能領悟。他透過本書向世人展示數學真的有改變人生的力量,不只發人深省,更能賦予讀者啟發潛能的機會。

2023/03/04 | 精選書摘

馮勃棣《劇本的多重宇宙》:都怪那個該死的錯!——《寄生上流》故事中的「錯誤決定」

特別強調,這裡的錯誤,不見得是道德上的瑕疵,當然在《寄生上流》中是。所謂的錯只是造成一切混亂根源的「因」,可能是動機或心態有問題,或是手段有點似是而非。故,也可詮釋為「有問題的決定」即可。

2023/02/08 | 楊士範

EP28|《魔球》:它談的不只是棒球,還有找出商業和職場上「真正的問題」

很多人可能是從電影裡面知道《魔球》(Moneyball)這本書,但其實原著出版時間早很多。而對我來說,魔球不只是一本棒球書,他還帶給了我關於創業、商業、職場上各種的啟發。

2022/09/15 | 精選書摘

【小說】東野圭吾《魔球》選摘:九局下半,兩人出局滿壘——過了這麼久,狀況仍然沒有改變

東野圭吾最被低估的傑作之一,人性劇場的起點,人心探索的原點,「江戶川亂步賞」最終入圍作品!「週刊文春推理小說」TOP 10。

2022/02/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魔球》主角原型、MLB前球星小吉昂比逝世享年47歲,法醫判定自殺

洋基球員傑森吉昂比的弟弟傑瑞米吉昂比身亡,享年47歲,由於警方表示沒有跡象顯示有其他人涉案,因而判定為自殺。吉昂比曾捲入大聯盟禁藥醜聞,他曾於2005年3月向媒體透漏曾服用合成類固醇,而合成類固醇是種肌肉增強劑。

2020/05/24 | 精選書摘

《MVP製造機》:大家都在找什麼會是「新魔球」,但「強化球」浪潮已經取代魔球

在全美各地的棒球場和看似普通的獨立訓練機構裡,我們正在見證球員發展革命初期的成果,而這波球員發展革命有可能會徹底顛覆大聯盟的競爭環境。球隊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了解,要做什麼才能使球員變強、變得更有價值。

2019/11/16 | 運動視界

國民隊勝利=數據派潰敗?談《魔球》謬論與2019年季後賽反思

華盛頓國民隊拿下2019年世界大賽冠軍後,在眾人祝賀的同時,卻出現了稱讚國民隊依賴球探這種「正確的」贏球方式,並嘲諷太空人運用進階數據方法的聲音。然而,這完全是個誤會。

2019/06/15 | 運動視界

魔球中的魔球:引發美日鄉民大騷動的「蝴蝶指叉球」

如果有一種球路同時具備蝴蝶球的不規則變化以及指叉球的急速消失下墜,那大概只能用「魔球中的魔球」來形容了。那這種球路該如何稱呼?有哪些投手投過?

2018/07/28 | 精選書摘

《3S風潮》:針對新型「顛覆者」挑戰,娛樂業高層的四種回應

有一個「魔球」相關的比喻很適合套用在這裡。奧克蘭運動家隊不是使用資料來告訴布瑞佛該如何投球,他們是利用資料來評估他的投球方式多有效。

2018/07/20 | 精選書摘

《決勝從轉念開始》:雖然你的大腦裡住著「洞穴人」,但那並不是你

從洞穴人和意識思考人的說明,可以輕易看出,壓力會衍生出一場戰役,一場爭奪腦袋控制權的戰役,可惜的是,在這場爭戰中,洞穴人有幾項不公平的優勢。

2018/07/20 | 精選書摘

《決勝從轉念開始》:把「投進手套」和「化整為零」應用於工作

用自己的最佳成績來判定成功與否是很危險的,為什麼?因為那是不切實際的期待。勝過自己最佳成績的機率很小,因此,如果你認為要達到才算成功,那麼大部分表現都會是失敗。

2017/11/17 | 運動視界

帶領大爛隊成為冠軍隊,太空人總管Jeff Luhnow到底怎麼辦到的?(上)

或許,除了擁有堅強的攻守實力,太空人在季後賽也有被好運氣給眷顧。對比這支球隊幾年前的悲慘歷史,本季他們能夠奪冠、塑造強權景象,看起來簡直是個不可思議、讓人匪夷所思卻又很迷人的童話故事。

2016/12/09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輸掉比賽有趣嗎︰何謂運動家精神?

試想一下,如果麥可·喬丹原來根本不喜歡打籃球,他真正喜歡的是棒球的話,似乎無論他取得多少個 NBA 冠軍,對比起真正的運動家,也總欠缺甚麼。

2016/12/09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輸掉比賽有趣嗎︰何謂運動家精神?

試想一下,如果米高佐敦原來根本不喜歡打籃球,他真正喜歡的是棒球的話,似乎無論他取得多少個 NBA 冠軍,對比起真正的運動家,也總欠缺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