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1/02/18 | 三酸柑遊子(野人)

盜獵龍王鯛事件該視為「文化資產保存危機」嗎?這點我持反對意見

長期缺乏管理,政府嚴格管制持有,使用規範卻很模糊,最糟的是執法還跟不上,導致打魚人口都長期處於灰色地帶,偏偏台灣人無可救藥地超愛吃魚,長期以來,形成地下買賣和過漁文化毫不意外。

2017/05/12 | 環境資訊中心

從「全有全無」的魚槍管理,看台灣島上的人與海洋關係

我反對全面開放打魚,我也反對全面禁止打魚。我支持用更專業的角度,看待所有人類與海洋的關係,並且讓打魚成為合法且管理的魚法。

2017/05/03 | 環境資訊中心

不受管理的魚槍不會永續,市場上的「洞洞魚」就是鐵證

有句在漁民、魚販和釣客之間流傳的笑話,簡單陳述了魚槍在台灣沿岸的殺傷力——如果不是那些潛水的拿出來賣,還真不知岸邊原來還有這麼多魚。

2017/05/02 | 環境資訊中心

竭澤而漁的台灣海洋:魚槍、魚線、魚網盡頭的省思

面對一波波民眾的抗議,政府當局必須很誠實的告訴人民,如果無法落實三浬海洋保護的每項措施,台灣的海洋就如同風雨飄搖中的年金,走向崩盤的未來,而我們真的要竭澤而漁嗎?

2017/05/01 | 讀者投書

太平洋島國紛紛禁止:「魚槍」真的是環境友善的永續漁法嗎?

以潛水器魚槍採捕珊瑚(岩)礁魚類,是漁獵者心中認為具有選擇性、環境友善,且可以永續的漁法。但是分析過去20年發表的科學研究資料,這個想法是不被支持的。這也是為什麼在許多太平洋、印度洋與加勒比海島國,早就將這樣的漁法禁掉了。

2017/04/23 | 環境資訊中心

爹不疼娘不愛的魚槍獵捕權:漁業署不訂「魚尺」,卻訂「種族之尺」

在法律上對人民的權利加以限制,必須符合比例原則,亦即目的正當、手段需有助於目的達成、在相同有效的方法中應選擇對人民侵害權益較小的方式行之。回到本草案,漁業署明顯違反了前述法律基本原則。

2017/04/23 | 環境資訊中心

怎麼不先管理底拖和流刺網?從魚槍禁令看海洋鎖國思維

筆者相信,有效的管理和持續監控的休閒漁獵活動,是可以成為新的海洋保育方式,來降低大尺度的工業傷害或破壞性漁業的發生。

2017/04/22 | 環境資訊中心

禁用魚槍保護生態資源?海洋公民社會將全盤皆輸

「魚槍採捕水產動物禁漁區管制措施」明訂除了原住民族在原住民族地區基於傳統文化與祭儀等自用,或學術研究目的之外,在12海浬內禁止使用魚槍(含魚叉)採捕水產動物——雖立意良善,但方向錯誤。

2017/04/22 | 環境資訊中心

魚槍的盡頭:公民科學家20年,見證沒有魚的台灣珊瑚礁

「全球珊瑚礁監測網 」整理了台灣區2010到2013年珊瑚礁總體檢魚類資料顯示,除了蝶魚在每100平方公尺之內有超過一隻的密度之外,其他的魚種都是介於0到1之間。

2017/04/06 | Louis Lo

為保護珊瑚在12海浬內禁用魚槍,綠島漁民批「不食人間煙火」

陳情漁民認為,所謂「管制措施」應就保護之區域及限制魚獵種類有所規範,而非依據行政程序法訂立不合理之管制措施,違反及剝奪人民生存權益。

2016/05/26 | Zou Chi

尊重原住民狩獵文化 內政部放寬自製獵槍持有條件

狩獵是原住民族生活的一部份,更是他們的文化認同,想要讓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民族共同邁向更好的未來,政府在制訂政策時就不能忽略每一個文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