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鯨魚

鯨,又稱為鯨魚,是海洋哺乳動物鯨下目中部分生物的通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1 | 精選書摘

《聽見生命之聲》:蝙蝠究竟是如何習得聲音的呢?母蝠也像人類會對幼蝠說「媽媽語」

巴克博士以敏銳而詩意的筆觸,將生物聲學、生態聲學等科學與傳統知識相結合,分享關於非人類生物聲響迷人且令人驚訝的故事。在數位科技的幫助下,我們得以突破自身的感官限制,傾聽、觀察、分析與理解生物的聲音,加深共榮及親密感,恢復我們與自然的連結。

2023/08/07 | 陳嘉銘

鯨逝,與香港的生態隱喻

當出現在香港西貢的布氏鯨,被發現死於海上,而身體更有被硬物撞擊造成的新傷口——可以看到,不少人自問愛護動物,甚至遠及海洋生境,卻或是誤會一場。為甚麼在布氏鯨出現之後,環團與官方屢勸人們不要大舉出海埋身緊追鯨魚,但不少人依然趨之若鶩?

2023/08/07 | 陳嘉銘

鯨逝,與香港的生態隱喻

當出現在香港西貢的布氏鯨,被發現死於海上,而身體更有被硬物撞擊造成的新傷口——可以看到,不少人自問愛護動物,甚至遠及海洋生境,卻或是誤會一場。為甚麼在布氏鯨出現之後,環團與官方屢勸人們不要大舉出海埋身緊追鯨魚,但不少人依然趨之若鶩?

2023/08/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秘魯出土古代巨鯨估重達340公噸,可能擠下藍鯨成地球史上最重動物

巨像秘魯鯨是秘魯出土的古代鯨魚骨骼化石,質量可能超越任何其他已知的動物,包括今日的藍鯨與體型最大的恐龍。巨像秘魯鯨骨骼又厚又硬的特性,未見於現有的鯨目動物,但出現在海牛目動物中。

2023/08/01 | 德尼思化

《白鯨記》:記錄鯨魚被殘殺的悲慘歷史,以邪惡隱喻反思生態倫理

一百多年前,數以萬計的鯨魚被殺,直至物種瀕臨滅絕才簽署禁令終止。如今國際大幅減少捕鯨,殘酷漸成歷史,唯獨海洋文學的經典《白鯨記》保存了見證。

TNL+ 2023/06/18 | TNL國際編譯

不尋常怪象:罕見鯨魚擱淺美國麻州海岸後死亡,驗屍發現疑曾感染禽流感

美國麻州海岸發生鯨魚擱淺死亡事件,經科學家鑑定為平時棲息於北大西洋且活動於深水域的「索氏中喙鯨」,此喙鯨被檢測出禽流感病毒,科學界原本就對此物種的理解甚少,如今正著手查明其關鍵死因。

2023/03/31 | 精選書摘

《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海翁的形象——鯨的歷史與台灣海洋文化

海鮮是海洋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反映了相當多古人的智慧,比如為了保存易腐的海鮮,魚干、魚露與魚漿應運而生。至於該如何選魚,請謹記前人傳下的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除此之外,有些魚不但不能吃,可能還會造成傷害,古人也早有明訓:「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

2023/02/13 | 精選書摘

《白令海峽的輓歌》導讀:閱讀此書我不時地想到台灣,隔著海峽的西側同樣為共產主義政權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信徒,來到了這塊常年冰封的大地,將海裡游的鯨魚、陸上跑的馴鹿、地底埋的黃金提煉成文明的燃料。德穆思教授結合歷史、環境、科學,以及自身生活在北極地區的經驗,完整再現了這段文明與自然、人類與非人類之間交會與衝突的歷史。

2022/12/08 | 《科學月刊》

【專訪】恆春挖出台灣史上最完整鯨魚化石,科博館團隊分享四個月地獄般的挖掘經驗

今(2022)年5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楊子睿團隊在恆春地頭溝河谷中,發現一具保存得極為完整的大型鯨魚化石。在歷經「地獄般」的3個多月後,終於成功將整具化石從地層中挖掘出來。《科學月刊》這次也特別訪問了楊子睿與幾位這次參與化石挖掘的團隊成員們,聊一聊本次挖掘的過程及當中的辛酸血淚。

2022/11/25 | 精選書摘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生物有辦法分類嗎?蒲公英和蝴蝶和我,有哪裡不一樣?

現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這個小小的單細胞生物演化而來,從這個角度思考,一路演化而來的人類、狗、貓,甚至是蒲公英,彼此間都沒有明確的區別。因此,存在於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也沒有明確的分界,但想想似乎又會覺得有點彆扭,對吧?

2022/11/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研究:藍鯨每天吞下43.6公斤塑膠微粒,99%早已存在於牠們獵食的生物體內

一般人很容易想像鯨魚在海洋中游動時會吸入大量塑膠微粒,但研究人員發現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鯨魚體內的塑膠微粒有99%是早已存在於牠們獵食的生物體內。卡哈尼-拉波特說,「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人類也會吃那些漁獲。

2022/09/23 | 吳象元

當海洋研究員遇上有200多年歷史的鯨魚廟,珍藏的骨骸見證了鯨魚在越南的演變

萬秀水寺建於1762年,被認為是越南最古老的鯨魚廟,寺內有一具巨大的鯨魚骨架,長22公尺,估計活著時重達65噸,是東南亞保存最大的鯨魚骨架,另外寺內後方還放置了100多套鯨魚骨架和許多阮朝時期的文物,寺外還有一塊埋葬鯨魚的墓場。

2022/08/11 | BBC News 中文

小白鯨擱淺塞納河,轉運途中健康惡化,獸醫決定安樂死

這條4公尺長的鯨魚是受保護的物種,通常在更冷的北極水域出現。鯨魚被困在巴黎西北塞納河裡一周後,當局展開雄心勃勃的救援行動。

2022/07/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曾經因捕鯨業瀕臨絕種,世界第2大動物長鬚鯨睽違半世紀重返南極覓食

在1976年禁捕前,約70萬頭長鬚鯨死於人類獵捕,如今科學家發現這群地球上第二大的動物睽違半世紀重新在南極現蹤。對此,研究者說道:「我們正見證一個大型海洋哺乳物種的復原,這在當前生物多樣性與物種頻頻喪失的年代彌足珍貴。」

2022/03/28 | 港台電視31

海洋獵人:鯨魚與海鷗的攻防戰

這場海洋奇觀,讓我們意識到,動物行為並不如想像中簡單,也不一定是演化的結果。偶然的互動也可以掀起洶湧大浪,讓食物鏈從此改寫!

2022/02/02 | 精選轉載

NFT百百種我該如何下手?四款淘金必備的趨勢觀察工具,幫你找到市場新熱點

在眾多的項目中,的確很難每個都掌握到第一時間在官網做購買,而且熱點項目真的隨時都在變動。但仍可運用以下這四個市場趨勢工具,搭配自己所做的完整研究,找到下一個NFT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