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鳥類

鳥或者鳥類,是鳥綱(學名:Aves)動物的通稱,是唯一存活並演化至今的恐龍,其全體成員均為兩足、恆溫、卵生、身披羽毛且色彩鮮艷各異、前肢特化成翅膀、具有堅硬的喙,多數可飛行,小部分純陸生或水生,骨骼中空輕盈並有強力肌肉附著,以及唯一能使用氣囊行雙重呼吸的動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16 | 張博丞

聖嬰現象如何造成墨西哥超過300隻鳥類死亡?

由於聖嬰現象導致太平洋水域變暖,促使魚類游至更深、更冷的水域生活,讓海鳥無法捕食,最終飢餓而死。若年底之前出現強聖嬰現象,則今年將會是過去25年來首次出現強聖嬰現象的年份。許多科學家皆表示,考慮到今年的聖嬰現象,再加上氣候變遷使氣溫逐年升高,今年世界各地恐出現創紀錄的高溫。

2023/05/10 | 方格子vocus

鳥蛋收藏極簡史:博物館要那麼多鳥蛋做什麼?

過去,很多私人收藏家都會直接將整窩鳥蛋帶走,認為這些鳥會再生一窩蛋補回去,但事實證明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國家立法禁止收集野生鳥類的蛋,但不時還是有些非法採「蛋」的事件發生。但是,博物館和蒐藏家拿到這些蛋,究竟可以做什麼?

2023/03/23 | 環境資訊中心

麻雀真的變少了嗎?「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顯示這幾種小鳥都正在減少

個別鳥種數據顯示,共11種鳥類數量顯著增加,台灣竹雞及繡眼畫眉兩種台灣特有種則顯著減少,研究員推測,可能與農地人為干擾及商業獵捕有關。至於族群無顯著變化的鳥類中,也有些鳥種趨勢落在「及格邊緣」......

2023/01/18 | 環境資訊中心

隱形鳥類殺手:「野鳥撞玻璃回報」臉書社團揭露不容忽視的「窗殺」問題

由於窗殺議題長期未獲大眾關注,因此台灣每年確切的鳥類窗殺數量仍不明,此外遭到窗殺的野鳥通常沒有明顯外傷,即使民眾發現鳥屍也會「覺得這是個偶然」,很難直接聯想到與窗殺有關。那麼,該如何協助遭窗殺的傷鳥呢?

2022/08/05 | 精選轉載

【插畫】小鳥們都是怎麼洗澡的?令人臉紅心跳的鳥羽浴場

鳥類洗澡是保養羽毛的重要程序,其中包含水浴、沙浴、甚至是蟻浴等方式,各有各的特色,鳥類的「羅馬浴池」究竟是怎麼樣的長相呢?

TNL+ 2022/07/28 | TNL國際編譯

巴黎麻雀數量15年來消失四分之一,世界各大城都有類似情形,專家認為可能與多重生存壓力有關

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環境保護專家格里高利表示,麻雀幾乎可以算是適應力最強的物種,然而現今的麻雀,似乎也無法跟上都市的環境變化,以及克服生存壓力,這代表我們生活的環境,或許已出現了嚴重的汙染問題。

2022/03/04 | 精選轉載

【插畫】公園常見的那種鳥:這不是鴿子啦,是「隨便鳩」

行走於大安森林公園之間的時候,常會看到那些咕咕叫又不太怕人的長翅膀小朋友,你可能以為他們都是鴿子,但在大安森林公園其實有1種鴿和4種鳩,他們各是什麼?又該如何分辨呢?

2022/02/0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恐龍一億五千萬年》:其實恐龍還沒有滅絕?(滅絕的那些也和你想的不一樣!)

恐龍其實是有史以來在地表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當我們談論恐龍的隕落時,數以萬計的恐龍仍然生活在我們週遭,只是我們稱它們為鳥。

2021/07/22 | 港台電視31

零距離科學:「最笨重飛鳥」大鴇的滅頂之災

若我們繼續把自然界單純當成為人所用的資源,那麼無論保育組織如何努力,物種的滅絕情況大概仍是不樂觀的。

2021/04/21 | 《科學月刊》

在台灣迅速繁衍的外來種,鐮刀客「埃及聖䴉」的美麗與哀愁

目前埃及聖䴉的族群數量難以估計,相較於當初只有少數幾隻個體的情況下,政府需投入的移除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在一年內若沒有減少一定數量,隔年牠們可能又會迅速繁殖回來,導致移除政策毫無效果。

2020/12/21 | 環境資訊中心

走了國光石化來了光電插旗,環團集結反對彰化海岸濕地種電

光電雖然不像高污染石化產業,然而在濕地興建太陽能板,將造成土壤被壓實、光線被阻擋、甚至水流改變,也會連帶影響周漁業;而且台灣沿海侵蝕嚴重,光電設備容易損壞,這些也將導致廢棄物與經營管理的問題。

2020/09/03 | 精選書摘

《美的演化》:鳥類沒有陰莖,是因為用不到了

我不認為鳥類演化成「所有動物當中,除了人類之外,顯然是最美麗的」是一種意外。陰莖消失讓雌鳥的性自主具備了不可逆轉的優勢,這可能是鳥類演化出種種華麗演出的最佳解釋。

2020/08/10 | 精選書摘

《老到可以死》:腦袋比鳥類還要小的生物,都被認為有「做決策」的能力

儘管有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我壓根沒料到像朱鷺這樣有夠「傻頭傻腦」的生物竟然會做決定,無論是單獨或集體做出的決定,就像我沒想到個別細胞的行動不完全由細胞的環境和基因決定。

2020/06/06 | 港台電視31

大自然大不同:去留.鳥斷——小小腦袋的大學問

《大自然大不同》〈去留。鳥斷〉生活片段中可見雀鳥的聰穎。用聰慧來形容也許過於以人為中心。若採用鳥類觀察筆記《鳥的天賦》中的更準確說法,應該是雀鳥有驚人的學習力,也擁有一定程度的心智能力。

2019/11/13 | 精選書摘

《恐龍的啟示》:聽起來不可思議,毛茸茸的可愛企鵝居然是恐龍?

企鵝是鳥類,也是恐龍,因為牠們的祖先是恐龍。就像所有恐龍,鳥類的譜系可以回溯到第一隻恐龍,因此鳥類是恐龍。

2019/09/26 | 精選轉載

【插畫】別讓菸蒂成為小鳥小魚的早餐

菸蒂很小,透過排水溝流進河川海洋,塞滿了小鳥的肚子,隨著他們無法吸收營養的屍體帶著毒素,最終回到你腳下的土壤與海洋循環之中。

2018/11/09 | 《科學月刊》

用看的、聽的,甚至是嚇的──鳥類在土壤環境覓食的真本事

自然界當中有很多鳥類需要在土壤環境當中找尋食物來源,也因此牠們演化出很多有趣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