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黃土水

黃土水(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臺灣臺北艋舺人,日治時期臺灣雕刻家,是臺灣首位赴日學習美術,並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藝術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10 | 藝遊嚮導

【藝遊嚮導】4/11-4/17:果陀舞台劇《淡水小鎮》、漁光島藝術節、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本週藝文活動精彩可期!

果陀經典劇目《淡水小鎮》回來了,讓平凡的小鎮日常再次溫暖你我的心。兩年一次的「漁光島藝術節」在今年首度以「雙策展」模式進行。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一部曲,邀請ABAO阿爆打造音樂電流,和舞者們一起跳進0與1構成的電幻世代。《視覺爆炸》為攝影大師勒內.布里去世後的首次亞洲回顧個展,除呈現多張他的經典作品外,更加入許多從未發表的檔案文件。

2022/10/01 | 精選書摘

《物見》:黃土水題名《甘露水》的意義該如何理解呢?

本書是一回史無前例的策畫。邀請48位國際上知名的東亞藝術史學者、考古學者,每人選擇一件物品,帶領我們進入這件物品的世界。48位學者,每一位都閱物無數。當只能選擇一件,他們如何選出最打動自己,最願意為之傾訴的文物?

2022/08/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黃土水「山本悌二郎胸像」63年後返抵高雄,見證台日情誼

謝長廷致詞說,原與日交涉是希望把銅像借來複製,後來提出運回高雄收藏,佐渡市長、議會和市民都非常支持,當地山本彰顯會會長還告訴自己,雖然山本當過大臣、眾議員,但他一生最快樂、最有貢獻時候是在台灣,「當然應該要把銅像還給台灣」。

2022/01/01 | 王振愷

【專訪】導演林君昵、黃邦銓:走過白色恐怖,日治時期的《甘露水》如何被當代觀看?

本次專訪,將從林君昵、黃邦銓兩位影像導演過去聯合製作的系列作品談起,透過他們作為當代影像創作者的視角,回望1920-30年代日治台灣的文藝,也窺見潛藏在《甘露水》幕後的故事。

2021/12/29 | 林易萱

2021台灣年度藝文展覽回顧:台灣美術、療癒與科技,三組關鍵字交匯的瞬間

又過了一年,全球疫情仍無法在2021年結束前就畫下休止符。不過,綜觀一整年的藝文狀態,疫情並沒有澆熄人們對藝術的熱愛,反而在解封之後成為美術館迎來更多的參觀人潮的理由之一。

2021/12/18 | 紀金慶

【展覽】黃土水《甘露水》的意境遠超過《維納斯的誕生》,我們看到一種對於生命的接納

當我們第一眼看黃土水的《甘露水》時,許許多多的人不自覺的以「東方維納斯」來禮讚黃土水的這幅雕刻作品。我們並不用急於去肯定或是否定這樣的對比,重點是,通過這樣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或感受到什麼樣的張力存在於兩者之間。

2021/12/17 | TNL 編輯

文協百年之際《甘露水》正式亮相,總策劃林曼麗:「這是黃土水冥冥中的期待」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即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大題目出發,考察一百年之前的時空背景,從社會運動與發展切入,藉由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呈現1920至40年代文化協會及相關人物所處的社會。

2021/10/19 | 方格子vocus

走訪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回顧台灣文化協會的百年奔放與啟蒙

2021年,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後已經過了百年光景,現在的台灣,越過日本殖民時代,也走過白色恐怖那個禁聲的年代,來到了如今社會豐富多元,卻也處處隱含衝突的轉變時期。

2021/10/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首座裸體雕像《甘露水》現身,林曼麗:「不太同意《甘露水》被稱為台灣的維納斯」

展覽總策畫,也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認為,黃土水學西方雕塑,但他的美學跟內涵仍然非常台灣而東方,充滿生命力,「我每次看他作品就會起雞皮疙瘩,非常感動」。

2021/10/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好的台灣召喚了《甘露水》,作品能在此時現身蔡英文推了一把

林曼麗認為,冥冥中一切都有安排,這是黃土水自己選擇的時間,「我不敢居功,但我認為是美好的台灣召喚了『甘露水』,讓作品以最適當的時機重新出現在台灣人面前」。

2021/09/05 | 漫遊藝術史

來自國境之南的禮物:談日本皇室收藏的台灣美術,該如何回顧這段藝術史?

《大禮-慶祝的形狀》展中有一件來自臺灣的藝術品,出於日治時期臺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1895-1930)之手。從展覽圖錄及舊有的文獻可以得知,這件雕塑是1928年昭和天皇御大禮時,臺北州知事獻上的祝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