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黎智英

黎智英(英語:Jimmy Lai Chee-ying;1947年12月8日—),綽號「肥佬黎」,中英雙籍企業家及社會運動人士,佐丹奴、壹傳媒、已停刊的蘋果日報創辦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1 | 讀者投書

《壹蘋》取代「台蘋」一週年:黎智英如果出獄,他還認得出這顆「蘋果」嗎?

時值《壹蘋》成立週年、新聞產業困窘的此時此刻,我們必須提問:缺少對新聞專業的用心耕耘,如何種出一顆好蘋果?又或者,擅長商業操作、放眼集團縱效的潘杰賢,是否能成功從旁殺出一條不一樣的「新聞解方」甚至成為未來的典範?

2023/08/21 | 歪脑|WHYNOT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下):除亡妻牽動他的心緒外,李怡把餘下的熱烈情感都給了香港

香港之於李怡,是歷史的飛地、精神的家園。「而我的整個人生,也正好因為在香港發展我的編輯寫作生涯,才可以在中港台的局勢充滿轉變的時代,因緣際會地自由論政,成全了可以無愧的漫長人生。」

2023/08/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聯社》拍下黎智英獄中獨囚近況,每天限時50分鐘戶外活動

黎智英仍需面對3項涉及「港區國安法」控罪,分別是與6名《蘋果日報》高層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與其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及涉「12港人案」的李宇軒等人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以及他個人被控「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一旦成立,最高恐被判處終身監禁。

2023/05/31 | 精選書摘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如果要選一個最看好九七可以保持不變的人,我想黎智英當之無愧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香港這個一度的國際經貿大都會,獨欠他一具銅像,因為全球華人世界有無數的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但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2023/05/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國安案:高院駁回永久終止聆訊申請,「沒證據證明國安委不真誠行事」

高等法院駁回黎智英申請永久終止聆訊,指考慮到國安案件的罪行性質及嚴重程度,「沒有證據證明國安委不真誠行事」,以及被告選擇大律師的權利並非絕對的權利。

2023/05/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國安案申請永久終止聆訊,下週一判決

黎智英被控國安法案件,黎智英申請永久終止聆訊,司法機構公布,終止聆訊的裁決將會在下周一下午四時頒下。黎智英一方指,《國安法》指定法官委任準則不透明,法官或會避免被視為「不聽話」,以期望延續委任,又指行政機關用盡一切方法阻撓御用大律師Tim Owen代表黎智英,形容相關做法是「迫害,而非檢控」。

2023/05/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要求中國人大釋法不影響聘英律師,香港高等法院駁回

黎智英早前向高院提出司法覆核,包括宣布人大釋法不影響其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為其抗辯的決定,同時要求撤回入境事務處拒絕Tim Owen的來港工作簽證申請。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今早頒下裁決,駁回兩宗案件的司法覆核申請。

2023/05/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5/3世界新聞自由日,美國會批中長臂審查呼籲釋放富察;流亡海外公民記者:中國處在媒體管制最嚴苛時期

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以來對新聞媒體管制最嚴苛時期,許多年輕記者為此紛紛轉行。無國界記者組織(RSF)3日發布2023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國排名世界倒數第2,北韓墊底。《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3日下午發文表示,現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新聞機構採取強干預做法,這絕對不是黨領導媒體的初衷,而是嚴重官僚主義的表現。

2023/02/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陳日君等6香港民主派要角,獲美議員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聲明說,這6位香港民主派要角獲提名因他們是香港自治、人權及法治的捍衛者,更是數以百萬計和平抗議香港民主自由被港府及中國政府不斷侵蝕的香港人民代表。藉著提名他們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美國國會成員向香港所有面對壓迫,並以他們的勇敢與堅定,激勵世界的香港人表達敬意。

2023/01/28 | 歪脑|WHYNOT

懸在法治頭上的刀: 黎智英案觸發第六次「人大釋法」,將如何改變香港的司法面貌?

法律界有一名言:「正義不僅要伸張,還須彰顯於人前。」然而,在人大釋法後,可料海外律師未來將難以參與香港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律師參與香港司法審裁的機會將受其國民身份及政治意識形態所限制,被告人選擇辯護律師及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遭削弱,社會對香港司法的信心受重創。

2023/0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律師團欲晤英相研「確保獲釋可行性」,英方派外交部官員會面

黎智英的國際律師團隊曾致函英國政府,要求與首相辛偉誠會面,討論「確保黎智英獲釋的可行性」。律師團昨天會晤英國外交部主管亞洲事務的國務大臣。中方則要求英方停止干預香港法治。

2022/12/31 | BBC News 中文

黎智英國安法案:中國人大常委會釋法,外國律師能否參與國安案件由香港特首決定

中國人大常委為《香港國安法》釋法,決定將外國律師能否在國安案件出庭問題交由特首處理。香港特首李家超是針對香港終審法院此前駁回港府律政司的上訴申請,維持允許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在其國安案中出庭,而向北京提出首次《香港國安法》釋法。

2022/12/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聘海外律師風波,中國人大常委會料將釋法

針對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能否聘請外國律師辯護違反國安法案,昨日開幕的中國人大常委會,聽取了提請解釋港區國安法有關條款的議案說明,常委會30日閉幕前料將作出釋法。

2022/12/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案聘英御狀,《星島》:北京決定釋法,範圍或較特首建議闊

《星島》社論指北京已決定就黎智英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所引起的爭議「釋法」,解釋範圍較香港特首李家超建議的更廣,趁機全面檢討國安法實施兩年來的問題。

2022/12/19 | 精選書摘

《新聞自由的幽靈》:台灣報業非但沒有幫助凝聚社會共識,反而為撕裂與認同危機推波助瀾

根據巴黎「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世界新聞自由排行榜,臺灣近年來穩居43名上下(2022年為38名)。該組織年度報告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臺灣政府干預媒介自由,但政治上藍綠陣營極化對立,媒介只顧搶新聞,疏於求證,專業素質不高,誠為臺灣新聞自由的隱憂。

2022/1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國安案:中國人大未釋法,審訊被押後至明年9月,英御狀已離港

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的國安法案件,法官宣布押後至明年9月25日開審,以待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代表黎的資深大律師反駁,人大未確實表明會否釋法,不應單純地等下去。而原為黎智英辯護的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因為工作簽證不獲延期,現已離港。

2022/12/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蘋果大樓違租契,黎智英欺詐罪成再被判囚5年9個月

74歲的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控違反蘋果大樓租用契約,被裁定欺詐罪,香港高等法院判黎智英監禁5年9個月,黎智英另被判處罰款港幣200萬。

2022/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國安法案聘英御狀難成,港人大代表提醒「特殊情况可送內地審」

被問到如果國安法案被告在香港本地未能找到律師接案,需要聘請海外大律師,中國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回應,如果不容許聘請海外律師而遇到上述情況,可按國安法移交中國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