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

武裝親衛隊(德語:Die Waffen Schutzstaffel,德語簡稱Waffen-SS)是納粹德國親衛隊領導的一支準軍事部隊,由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發展而來,於1940年初開始使用「武裝親衛隊」這一名稱,因為參與直接戰鬥,中文經常將其俗稱黨衛軍。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6/01 | 傅紀鋼

【紀錄片】Netflix《決算》:這些90幾歲的德國老人,有沒有後悔過加入SS黨衛軍?

由英國導演Luka Hollan拍攝的紀錄片《決算》,紀錄了十年間追蹤訪談的前納粹黨衛軍,企圖查明為何會發生納粹大屠殺。在緩慢、顫抖的話音中,這些現年歲數大多超過90歲的前黨衛軍成員,對他掏出心裡話。

2023/04/07 | 精選書摘

《擲彈兵》:就在史達林格勒災難之後,成立一個由青少年組成志願師的計畫出現了

台灣首次出版的黨衛軍少將「裝甲麥爾」的自傳。本書不僅帶給我們前線上火爆的氣息,也反映了其麾下部隊的戰鬥過程與發展沿革,更是中下階指揮官在裝甲戰術與領導統御上的實用寶典。這應該解釋了本書為何在德國國內外所引起的巨大關注。

2021/02/02 | 林宜萱

沒認出是納粹軍官蠟像、合照引發爭議,韓國女團GFRIEND成員撤照道歉

韓國女團Gfriend隊長Sowon上傳兩張與軍官蠟像的照片,但這座蠟像其實是納粹軍官,缺少了常見的「卐」字臂章而較難辨識。照片引發西方網友抨擊,韓國演藝圈碰觸戰爭歷史禁忌也不只一次,但也有網友認為,東西方歷史重點不同,換作西方人也不見得知道亞洲的獨裁符號,及時道歉、互相理解比較重要。

2019/07/08 |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二戰奇觀:德軍、美軍並肩作戰的「伊特爾堡之戰」

歷史總是充滿了戲劇性,平常在生活中可遇不可求的「巧合」,在歷史上可是多了去了,今天講的這個故事,就來說個在二戰當中,化敵為友的奇葩案例,它就是二戰末期爆發,有「最奇怪戰役」之稱的──伊特堡戰役。

2017/11/21 | 精選書摘

什麼毒物讓納粹「閃電惡魔」辛姆勒逃脫了審判?

辛姆勒背負惡名,其實是因自身欲念、野心的無限膨脹,因此被希特勒拿來做為殺人的工具,就如氰化物一樣。最終,他還是成了希特勒和納粹主義的殉葬品。

2017/08/28 | 精選書摘

希特勒如何利用「宣傳」與「恐怖」兩大法寶,打造自己的元首國家?

希特勒如何有辦法統治這個並不集權的國度,讓它繼續成為一個元首國家?為何這種所謂的「專制獨裁下的無政府狀態」繼續出現一個最高權威,同時最高權威能夠隨時隨地如願貫徹自己的旨意?這可以用兩個字眼來回答:「宣傳」與「恐怖」。

2016/12/3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現有學生扮黨衛軍,古有皇帝扮殺豬佬──古代貴族的變裝趴

奢談什麼變裝只是好玩,搞笑只因無知,實則太化約了人類行為與自由意志的多元和複雜。每次的選擇與無機的行為,背後都有一連串深刻細碎的符號能指。這也正是學術研究的意義。

2016/12/07 | 精選書摘

死神是奥斯威辛的最高統治者,而站在死神旁邊的,是意外

確實「幾乎沒有一個黨衛軍成員不能宣稱說他救了某個人的性命」,如果他有那個心情的話,而大多數的生還者是因為這些「救星」而免於一死。

2016/12/07 | 精選書摘

死神是奧許維茲的最高統治者,而站在死神旁邊的,是意外

確實「幾乎沒有一個黨衛軍成員不能宣稱說他救了某個人的性命」,如果他有那個心情的話;而大多數的生還者——大約是被選為勞動者當中的百分之一——是因為這些「救星」而免於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