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108課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中華民國教育部希望延長基本教育年限,將高中、高職、五專的前三年納入並統整,以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實力,並以「全人教育」、「核心素養」為發展主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3 | 風恂

國文老師比誰都明白「一字不差背注釋」有多荒謬,換廖玉蕙來教也很難不被體制綑綁

「一字不差背注釋」本來就無法在當下歸咎單一因素,因為這是長期以來環環相扣的問題,國文老師絕對比任何人都明白「一字不差背注釋」的荒謬,但是當你在體制圈內執行教育工作時,就算我自己不如此要求,但也能同理老師的作法。

2023/09/20 | TNL Marketing

鄉育邀請師大翻譯所博士Sonny分享語言學習訣竅-別先擔心英文不夠好,只要敢說、敢猜、敢讀,機會就是你的!

鄉育基金會邀請知名企業英語講師Sonny陳湘陽,分享其在英語學習和職場上的豐富經歷。Sonny強調,英語不僅是通往全球的「門票」,更能豐富人生經驗。他鼓勵學生透過日常活動如手機遊戲和籃球來學習英語。鄉育基金會自2022年成立,專注於高中生的生涯規劃和軟實力培訓。與楠梓高中的合作即將在10月展開,提供學生更多探索自我和未來職涯的機會。

2023/09/18 | TechNice科技島

108課綱削減基礎科目時數,高中職教師:不只數理能力弱化,恐造成學生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108課綱強調通才及適性教育,但彰化縣員林家商擔任生涯規劃科目教學的簡粲妮老師認為,在國英數等正規課程減少的前提之下,家境較好的孩子得以在發展更多選修課程下,還有其他資源可以補足學校正規課程的不足。但資源弱勢的孩子,就沒有資源再投注在基礎能力之上。這將可能造成未來學生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現象。

2023/09/14 | 精選書摘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歐美歷史教育大力標舉「證據」概念的養成,108課綱卻反向而行

這些年來課綱的擬定多出自術有專攻的歷史學者之手,而非歷史教育研究者。對歷史學者而言,找到珍貴的資料,似乎才是切要的問題。然而,歷史學家所沉默不語的證據,卻是自1970年代以來,因英國歷史教育改革者的倡導,重要性與日俱增,並被國際歷史教研人士推崇為學生不能或缺的學科思考之一。

2023/09/11 | TNL Marketing

鄉育邀請知名產品設計師與千萬募資教練孟慶龍與高中生分享— 善用設計思考探索興趣,闖出獨一無二的學習歷程

隨著第4屆的108新課綱即將到來,升高二的學生開始思考如何準備學習歷程檔案。鄉育教育基金會邀請了具有10年產品設計經驗的小孟(孟慶龍)講師至嘉義永慶高中分享他的求學歷程和如何選擇工業設計為職業方向。

2023/08/17 | 李芯

教團向總統候選人提問,盼調降高中班級人數、分科測驗加考國英

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表示,108課綱降低必修增開選修,師資員額卻沒有增加,「再好的制度如果沒有人去執行,都是不切實際」。

2023/08/16 | 簡志峰(峰哥)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建議以「畢業生薪資」當成學校排名的依據,台灣也該這麼做嗎?

本文解析台灣教育體系面臨著多重挑戰。由於社會對學歷的追求,學生人數下降,私立科大招生陷入危機。此外,大學排名體系也呈現混亂,四技二專轉為科技大學,家長依然偏好綜合大學。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提出以「畢業生薪資」作為排名依據的建議,而作者也認為應加入「幸福感」和「生活品質」作為評估標準。

2023/07/31 | 人本教育札記

虛假歷程中的真實學習創傷:「學習歷程檔案」只不過是科舉遺毒的另一種形式

自108課綱開始,教育部為了減輕高中學子「一試定終生」的聯考壓力,同時配合多元學習的風氣,因此推行學習歷程檔案。但卻也導致許多亂象叢生,有學生開始發明各種職位、拼命擔任NGO志工以充實備審資料,更傳出有代寫學習歷程檔案的行業出現,讓人不禁質疑,是否離原先的適性教育目標愈來愈遠。

2023/07/13 | 李芯

分科測驗地理科:整體難易度提升,「狒狒出逃」也入題

前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狒狒出跑」新聞,在本次分科測驗中也成為命題素材,學生在需要依照狒狒出沒地點繪製出「狒狒現蹤地圖」,中山女高教師林姿吟表示,這題學生得理解公民科學和公眾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的內涵,才能正確作答。

2023/07/13 | 李芯

分科測驗歷史科:偏重閱讀理解、非選題自由度高,建中教師評題目「高水準」

最有挑戰性的是第41到43題的題組,該題組講述文藝復興時代人文學者與拉丁文發展的關係,莊德仁表示,尤其第43題要從3段資料去找出論述的邏輯,並依據問題解讀作者立場,這已經涉及後設認知,觀點是教科書沒有講的,以往的題目很少這樣出,「絕對不是用背的,絕對背不到!」

2023/07/12 | 李芯

分科測驗化學科:難度中間偏難,靈活創新試題結合生活情境,圖表題比例高作答不易

本份試卷的靈活創新試題有14題,去年則是9題,配分從20分提高到40分左右。其中有包含第26到28題過氧化二加熱分解的題組,以及第29到31題蒸氣蒸餾的題組,建國中學教師趙君傑指出,這些題組都安排在考卷的最後,考生時間緊迫,可能會用錯誤的方式解題。

2023/07/12 | 李芯

分科測驗物理科:難易度適中、鑑別度高,建中老師認為3題混合題考驗閱讀能力「出得最好」

建國中學物理教師賴奕帆指出,去年的考卷最後幾題雖然也出得漂亮,但試卷整體難度偏高、學生沒時間閱讀,導致鑑別度不高;本次出題難度適當,學生能夠有效閱讀題目,鑑別度就非常高,希望這次的出題難度能繼續維持。

2023/07/01 | TechNice科技島

108課綱診療室:大砍自然學分,台灣科技人才將出現缺口

108課綱對於自然學分調整許多,必修學分從16砍半到8學分,對於理工、科技產業來說,許多的方程式和數學模型,如果員工只有要應用,那影響不會那麼大;但如果是開發或創新的人才,,未來幾年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2023/06/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校園反歧視3:人權議題融入課綱,學者:教再多也難敵社會影響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陳宜倩表示,明星學校學生說出歧視的言論,民眾常指責教育沒做好,但其實這些話語,在許多政治人物身上也曾發生過。學子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即使每學期都有上相關課程,也難敵日常社會的影響。陳宜倩說,當政治人物說錯話,道個歉就沒事了,又怎能要求學生對這些議題具備高敏感度且不犯錯。

2023/05/29 | 今周刊

半導體人才戰:108課綱大砍自然領域學分數,後果就是理工醫農四大皆空

從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教授,到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近期都提出了台灣目前高中基礎數理教育時數不夠,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的問題:「你只有考兩學分的物理,就可以進台大電機系,這不是害死我們孩子嗎?」

2023/05/20 | 李芯

國中會考國文科結合網路隱私議題;寫作測驗「不訂題」,考驗學生將圖表轉化為個人觀點

針對本次寫作測驗題目,苗栗縣造橋國中校長林孟君指出,這是第2次寫作測驗不必訂題目,寫作任務符合學生生活經驗,透過人數百分比統計圖表,提供學生寫作訊息,題目寫作空間寬廣。

2023/05/20 | 李芯

國中會考數學科:咖啡因標示、疫苗效力計算皆入題,圖表和題幹詮釋難度較高

會考的題目順序安排是前面簡單、中間難度提高,數學教師林柏嘉認為,今年從第18題之後比較具有挑戰性,內容分布在各年級,學生需要清楚、深入理解數學概念,並有轉化生活和數學情境的能力,才能正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