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軍事資源,「狐狸」理解烏克蘭不及俄國,因此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參與民防訓練,他也盡力做到能做到的部分,動員夠積極的民眾。「他們學到東西,訓練結束後我們師生一起抗敵。」
當地國土防衛軍(Territorial Defence Force, TDF)早在2014年起就訓練民眾阻止俄軍奪城,甚至提供足以加入正規軍隊的軍事訓練。TDF並非單打獨鬥,而是與各地民防訓練組織合作,這樣的地方民防單位在去年2月俄軍全面入侵後遍地開花。
俄國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戈任3月20日聲稱,烏東城市巴赫姆特有70%由瓦格納部隊把持。巴赫姆特之戰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兩軍交戰時間最長的戰役。俄烏雙方在巴赫姆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資源,儘管分析人士認為這座城市幾乎沒有戰略價值。
俄烏戰爭爆發一年來,無論是主動或被動,許多藝文機構都開始正視兩國差別。2月稍早,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將19世紀畫家艾瓦佐夫斯基(Ivan Aivazovsky)、庫因芝(Arkhyp Kuindzhi)、芮賓(Ilya Repin)重新標示為烏克蘭人,而非俄羅斯人。其中一幅畫的說明提及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毀壞文化資產。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指出,新軍援案包括「陸射小直徑炸彈」(GLSDB),這型炸彈射程可達150公里,可對距離前線很遠的俄軍據點和補給站構成威脅。賴德表示:「這將提供他們較長距離打擊能力……將使他們能夠進行保衛國家的行動,奪回他們的主權領土。」
烏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說,莫斯科當局已集結數以萬計部隊,可能「嘗試做些什麼」以紀念去年揮軍侵烏屆滿週年。這場攻擊也將紀念俄羅斯2月23日的軍人節日「祖國保衛者日」(Defender of the Fatherland Day)。列茲尼科夫說,莫斯科當局已為這個攻勢動員約50萬名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