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5/24 | 方格子vocus

一國兩制到朝鮮模式?伴隨俄國是否讓步,俄烏戰爭可能出現的各種態勢變化

在了解美俄意向後,北京想進一步探詢烏克蘭、波蘭(代表新歐洲)、德法(代表老歐洲)的想法,再到俄羅斯進一步溝通。然儘管斡旋空間已現,俄烏的領土爭議依舊難解,北京要如何就此議題勸和促談,既取決於俄羅斯是否讓步,也涉及烏克蘭與西方的堅持程度。

2023/05/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民眾備戰動機不一,國土防衛軍教官:確保學員了解如何保命,活著,就贏一半了

論軍事資源,「狐狸」理解烏克蘭不及俄國,因此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參與民防訓練,他也盡力做到能做到的部分,動員夠積極的民眾。「他們學到東西,訓練結束後我們師生一起抗敵。」

2023/04/29 | BBC News 中文

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通話後,俄烏距離停火還有多遠?

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爾(Josep Borrell)也表示,這次通話「很重要」,「我很高興他們能有這次的談話」,希望這是中國發揮作用並說服俄羅斯停止侵略的第一步。但也強調,必須是公正的,承認烏克蘭人權利的和平。

2023/04/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國土防衛軍主打「民防即戰力」,都市戰到反裝甲火箭全包

當地國土防衛軍(Territorial Defence Force, TDF)早在2014年起就訓練民眾阻止俄軍奪城,甚至提供足以加入正規軍隊的軍事訓練。TDF並非單打獨鬥,而是與各地民防訓練組織合作,這樣的地方民防單位在去年2月俄軍全面入侵後遍地開花。

2023/04/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軍砲擊烏東城鎮康斯坦丁諾夫卡至少6死8傷;瓦格納集團聲稱佔領巴赫姆特,烏克蘭否認

俄國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戈任3月20日聲稱,烏東城市巴赫姆特有70%由瓦格納部隊把持。巴赫姆特之戰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兩軍交戰時間最長的戰役。俄烏雙方在巴赫姆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資源,儘管分析人士認為這座城市幾乎沒有戰略價值。

2023/04/01 | 方格子vocus

俄羅斯為何要在白羅斯部署核武?普亭的短期目標與長遠考量

當然,從西方的過往應對來看,其顯然認為俄羅斯不敢也不會使用核武,故並沒有因莫斯科的核威懾而降低對烏援助,俄羅斯應也不會寄望這次定能影響烏克蘭戰場。故在短期目標外,莫斯科尚有一長遠考量,那便是增加自己應對歐陸軍事壓力的籌碼,一是美國的核投射,二是北約的地緣進逼。

2023/03/29 | 《思想坦克》

習近平訪俄看似百害無一利,實則對中國有巨大的國際戰略意義

首先,這是一場賭博。賭的就是烏克蘭能不能在春季反攻中畢其功於一役,擊潰俄羅斯。美國(及北約盟國)賭烏能擊潰俄軍,中國賭俄能挺過去。如果俄能挺住,少則能把美方在軍力軍備上拖住,多則可能讓美陣營出現裂痕。

2023/03/28 | BBC News 中文

觀察「習普會」的三個維度:戰略利益、肢體語言,以及「和平使者」?

習近平訪俄期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突然訪問烏克蘭,這給前者帶來不小壓力。如果中國提出的和平建議沒有任何結果,那麼將不可避免地要與這位也試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東亞領導人進行比較。問題的答案正在徐徐展開,下一個觀察節點是習近平與澤倫斯基是否會通電話,自俄羅斯入侵開始以來,兩人一直沒有說話。

2023/03/12 | 歪脑|WHYNOT

「我有時覺得自己背叛了國家」:俄烏戰爭一年後,烏克蘭青年去與留的掙扎

離開、留下,都有不得不如此選擇的理由。在俄烏戰爭一週年過去後,我們與分別選擇留下及離開的烏克蘭青年聊天,在分岔路上他們有不同的選擇,但不論決定如何,都需要巨大勇氣,面對無數的掙扎。

2023/03/04 | TNL 編輯

美國宣布再對烏克蘭提供4億美元軍援,英、美主導「烏克蘭重建計畫」排除華為等5家中企

去年11月,基於國家安全理由,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宣布禁止進口或銷售華為、中興通訊、海能達通信、海康威視、浙江大華及其子公司和分支供應的資通訊產品。相關禁令是為了落實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1年簽署生效的「安全設備法」(Secure Equipment Act)。

2023/03/04 | 《思想坦克》

當我們談論「抵制俄羅斯女高音」,我們在談些什麼?

撇開「文化不能只歸文化,政治不能只歸政治」,這個事件也有很多困惑之處。第一個疑惑是NSO邀請女高音來台應該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何現在才引發爭議?文化部為何不能在之前就表達立場?節目規劃安排時,NSO和文化部有進行什麼討論嗎?

2023/03/03 | 方格子vocus

俄羅斯的野心與謊言:不論北約東不東擴,普亭的目標就是要重建蘇聯帝國

帝俄本來就是以悲劇之姿崛起,在血腥革命與內戰中建立紅色帝國,挺過了二戰的毀滅攻勢,卻在共產黨的愚昧專制下,走向崩潰,最後又毀在普亭手中。這個民族的苦難,不曾因為國家的強盛而有所減少,甚至那些偉大的幻影,都是建立在無數人民的痛苦之上。

2023/03/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藝文界戰火下揮別俄羅斯陰影,在國際舞台上走出自我

俄烏戰爭爆發一年來,無論是主動或被動,許多藝文機構都開始正視兩國差別。2月稍早,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將19世紀畫家艾瓦佐夫斯基(Ivan Aivazovsky)、庫因芝(Arkhyp Kuindzhi)、芮賓(Ilya Repin)重新標示為烏克蘭人,而非俄羅斯人。其中一幅畫的說明提及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毀壞文化資產。

2023/02/28 | Patrick

中國、印度與英法德提出調解意願,俄羅斯回應目前俄烏沒有和平解決的前提

俄烏戰爭一週年,繼中國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英、法、德也提出由北約支撐烏克蘭的和平提案,印度總理也表態願意一起推動俄烏和平進程。但俄羅斯總統府發言人表示,目前俄烏沒有和平解決的前提。

2023/02/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澤倫斯基視訊演說稱「巨人歌利亞將在今年倒下」,德國總理籲盟邦軍援烏克蘭坦克

除了尋求儘快讓烏克蘭在戰場上獲得明確的軍事勝利,首相府提到,蘇納克將呼籲透過強化國際法、建立新的多邊架構等政治手段,推動確保烏克蘭的長期安全、防止俄羅斯一再威脅烏克蘭。蘇納克將強調,這不僅是為了保衛烏克蘭,更是為了保衛整個歐洲的安全以及全球安全秩序。

2023/02/17 | 精選書摘

《消失的國界》: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在烏克蘭的生活,我會說很像活在「俄羅斯輪盤下」

或許是「入境隨俗」了,我們從一開始的焦慮,到後期逐漸對防空警報跟手機警示感到麻痺,不再找尋防空洞躲避,與其說是「與恐懼共存」,更應該詮釋為對戰爭感到麻木、無法掌握生死的無奈感。

2023/02/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美再軍援烏克蘭:美國新型長程精準火箭,德國批准交付豹1戰車,法義運交機動性地對空飛彈系統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指出,新軍援案包括「陸射小直徑炸彈」(GLSDB),這型炸彈射程可達150公里,可對距離前線很遠的俄軍據點和補給站構成威脅。賴德表示:「這將提供他們較長距離打擊能力……將使他們能夠進行保衛國家的行動,奪回他們的主權領土。」

2023/02/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防長:俄羅斯計劃2/24大舉進攻,紀念「祖國保衛者日」與入侵烏克蘭週年

烏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說,莫斯科當局已集結數以萬計部隊,可能「嘗試做些什麼」以紀念去年揮軍侵烏屆滿週年。這場攻擊也將紀念俄羅斯2月23日的軍人節日「祖國保衛者日」(Defender of the Fatherland Day)。列茲尼科夫說,莫斯科當局已為這個攻勢動員約50萬名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