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024

2024年是一個閏年,它的第一天從星期一開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28 | 梁敏萱

【圖表】郭台銘需通過連署才能參選總統,連署門檻有多高?過去有哪些人成功過?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獨立參選,為2024總統選舉投下震撼彈。除了郭台銘,台灣還有哪些人曾經獨立參選過?獨立參選有什麼門檻?門檻很高嗎?透過圖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台灣選舉史上曾經成功獨立參選的紀錄。

2023/04/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朱立倫駁郭朱配傳言、盼組「非綠大聯盟」,柯文哲:有本事就去整合民進黨

朱立倫指出,現階段要拉各方支持國民黨,包括郭台銘,未來也一定希望柯文哲支持,目前正在進行藍軍整合團結的工作,下1階段會努力做到非綠大聯盟的整合。柯文哲對此表示,反對「非綠聯盟」政治口號,「有本事就去整合民進黨」。而被問到2024是否有搭檔參選的機會時,朱立倫與郭台銘皆表示不可能。

2022/11/27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2022九合一選舉】侯友宜看起來是國民黨2024的「辣個男人」,但他的考驗不比朱立倫少

短期內民進黨必然是氣虛、內鬥指數上漲、高度混亂,但現下握有中央執政和國會多數席次,黨內民主深化、定於一尊後炮口對外盤勢的民進黨,並不會因為縣市長席次、票數的差距而受到重創。

2022/11/19 | BBC News 中文

川普宣布再度競選美國總統,BBC採訪曾投票給他的選民「是否仍會支持」?

《BBC》採訪了曾投票給川普的美國選民,包含共和黨人,問他們這一次是否還會支持川普。此外,隨著更多的共和黨人表態參選,包含該黨的新明星——現任佛州州長羅納德・迪翁・迪尚特(Ronald Dion DeSantis),川普將面臨一些競爭方能通過黨內初選,進而再次角逐美國總統。

2022/11/18 | BBC News 中文

川普宣布再戰2024,六大不利因素讓他重登大位更加艱鉅

雖然川普在其四年任期內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政策成就,包括減稅和刑事司法改革,但他也有一些明顯的失敗。共和黨人會記得他無力廢除民主黨的醫療保健改革,以及他一再承諾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從未實現。還有就是川普對新冠疫情的處理,這可能使他受到多方面的攻擊。

2022/11/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大革命化身瑪麗安娜頭上所戴的「弗里吉亞帽」,獲選2024巴黎奧運吉祥物

選擇法國大革命化身「瑪麗安娜」(Marianne)頭上所戴帽子作為吉祥物,巴黎奧運組織委員會再次回顧共和國及革命時代歷史。例如,馬拉松路線是1789年10月5日法國婦女從巴黎前往凡爾賽(Versailles)的路線,該行動主要是為抗議麵包價格上漲。組委會稱:「我們希望吉祥物體現法國精神。」

2022/02/06 | TNL特稿

【南北流】2024年的國際樣貌,將決定新潮流的台獨「路線」與「出線」

民進黨2024年總統大選中,賴清德、鄭文燦是新系代表,而蘇貞昌也意欲出戰,屆時誰出征、誰輔佐,象徵綠營「暫時」團結在某條願意妥協的路線上,而各方人馬對「台獨」的理想與務實路線,也將看2024年誰更能契合國際環境,進而得到台灣選民的心。

2021/09/01 | 讀者投書

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四種結局,將如何影響藍營2024推出「最強候選人」?

誰才是對的人,可以預先從黨主席選舉的幾種結果,推測後續發展,分別為「江壓倒勝」、「江險勝」、「朱壓倒勝」、「朱險勝」等4種,這些結果也將不同程度的影響國民黨組成和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並造成不同的結果......

2021/08/20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劉泰英獻計「2024侯柯配」才能贏過民進黨,但政治未必是「一加一等於二」

先不談侯友宜現在布局2024言之過早,屆時也要「侯大於國民黨」,才有出馬可能,那既然侯友宜有機會靠一己之力撂倒小英接班人,他幹嘛跟柯合?柯文哲又是那種甘於做侯友宜副手的人嗎?

2021/08/05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關鍵時事】朱立倫說2024推出最強人選「不包括我自己」,其實仍隱含一絲期待

朱立倫的2024推出最強人選「不包括我自己」,其實仍隱含一絲期待,希望藉由取得黨主席寶座、2022縣市長選舉勝利,能夠迅速挹注民調聲望。第二個至為關鍵的是,他不會重蹈吳敦義的覆轍,讓沒有表態、不願表態的侯友宜「被動參選」。

2021/07/14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捐疫苗後2024總統之路看漲」,對這類發言郭董一定要當心

捐了500萬劑BNT的郭董,和2020年挑戰總統大位,在國民黨內初選敗給韓國瑜時的他,並沒有太不一樣。郭台銘若該選總統,那麼同樣捐了500劑疫苗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呢?一個人的善行和他的野望該不該掛勾,答案呼之欲出。

2021/02/24 | 《思想坦克》

國民黨與民眾黨正聯手「泛藍最大化」,民進黨卻離「進步陣營」越來越遠

公投的結果,不僅將會大幅的衝擊民進黨及能源轉型等既有的政策,如果公投戰場失利,這個氣氛也將會延續到2022年底,結果端看民進黨能否重新找回2014-16年的合作模式,對抗國民、民眾兩黨的分進合擊。

2021/02/08 | TNL 編輯

趙少康:有意代表國民黨參選2024總統,目標促進兩岸和平、藍綠和解

趙少康分析,對中共來說「反獨重於促統」,只要台灣不獨,就不會發生戰爭,然而現在蔡政府雖不宣布台獨,私下卻透過修改課綱、提名大法官等政策,以此靠近美國,往獨立方向走。

2020/09/09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關鍵時事】為什麼朱立倫該選台北市長?先從蔣萬安「贏定了」說起

就算輸了台北市長,我覺得朱立倫nothing to lose。從老朱的傳統戰法和老派裝年輕的形象看來,他一直走下去未必能攀登2024高峰,這樣看來朱立倫選台北市長並非笑話一則,而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2019/11/07 | 讀者投書

宋楚瑜來了,台灣民眾黨就要逐漸邊緣化了

宋曾和柯文哲合作,也曾出任過小英的APEC代表,但這些「非藍」合作卻讓原本支持群眾因水土不服而油水分離,因此,「偏綠」的柯文哲若與宋採取合作方案,會不會反讓柯文哲的支持群眾油水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