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ATP

ATP是個縮略語,在不同的領域指不同的事物,它可以代表: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03 | 李秉芳

普悠瑪出軌案高院駁回檢方上訴,列車駕駛員尤振仲「過失致死」判刑4年半定讞

根據行車事故鑑定結果,確認尤振仲在事故發生時時速超過140公里,致列車翻覆,二審因此認定尤過失行為與此事故造成眾多死傷間具相當因果關係,仍判刑4年6月。至於2名台鐵官員,則因為罪證不足皆判無罪。

2022/10/26 | 精選書摘

《生命為什麼如此神奇?》:為什麼生物體要用「氫離子濃度差」的方式來儲存能量?

氫離子濃度差儲存的能量在單細胞生物中還有許多不同的用途,合成ATP只是其中之一。這個能量還可以用來把環境中有用的分子轉移到細胞內,或是把想要排除的廢物丟到細胞外。

2022/09/12 | 劉亭妤

西班牙「小蠻牛」艾卡拉茲美網奪冠,以19歲又4個月成為史上最年輕球王

報導分析艾卡拉茲與魯德比賽戰略:魯德將自己高而重的擊球放平,並對艾卡拉茲進行全場反手壓迫;艾卡拉茲則透過打出一連串的「跑動正手」對抗魯德,他將97次的地面擊球由反手改為正手。魯德的戰略險些成功,艾卡拉茲的跑動正手成為本場比賽勝負關鍵。

2022/07/24 | 精選書摘

盧彥勳《生於奮鬥》:難以撼動的大恐龍,台維斯盃事件提出建言卻被網協封殺

20年來,他五度代表台灣參加奧運比賽,在亞運、台維斯盃等國際賽事中也看得到他的身影,他更是台灣男網第一位打入溫布頓大賽前八強的男子球員!在這些驚人紀錄的背後,有哪些酸甜苦辣是我們沒看到的?他又為何會在東京奧運後宣布退休?未來的他又有哪些計畫?

2021/12/29 | TNL 編輯

黃國昌指EMU900型電聯車平均每月故障近百次,台鐵:684件缺失、含2件影響列車延遲10分鐘

前立委黃國昌說,684次故障中,可能影響行車安全的故障,多達177次,比例高達25.8%,可能影響行車安全的故障,再細分為「嚴重故障」與「中度故障」,嚴重故障的比例超過27%。其中,更不乏「空壓機故障」、「主風泵故障」、「韌機嚴重故障無法緊韌」等嚴重情形。

2021/10/18 | TNL 編輯

普悠瑪出軌案一審宣判:司機員判刑4年6個月、台鐵官員無罪,宜蘭地院說明理由

台鐵普悠瑪出軌案至今快3年,宜蘭地方法院今(18)日宣判,意外事故是因司機員沒有依照規定、擅自關閉ATP導致,台鐵2官員則與此案無因果關係,均判無罪。

2020/12/20 | 精選書摘

《能量、性、死亡》:生命、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的終極解答並不是「42」,而是粒線體

本書作者尼克.連恩是榮獲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的生化學家,在這本《能量、性、死亡》中,他以一個非常微觀的角度(十億個粒線體只有一粒沙那麼大),來回答生物學的重大問題——也就是我們的生、老、病、死。

2019/10/09 | 《科學月刊》

普悠瑪列車為何翻覆?高中物理告訴你

本文對於普悠瑪翻車事故根據物理定律找出翻覆的原因,並以高中物理知識與牛頓力學進行剖析,讓大眾真正了解事故的真相。

2019/07/12 | 精選轉載

回顧普悠瑪出軌:咎責,究竟怎樣才能滿足所謂的「負責」?

我們同情這位駕駛的不幸遭遇,但是真相不等於想像,現實的殘酷是無可奈何。我們看到立法委員的爆料打臉,覺得大快人心,但是再精良的設備,也敵不過毫無風險意識的駕駛方式。

2019/06/06 | 羊正鈺

【全文】普悠瑪出軌案:為何除了司機員,還有2人遭過失致死罪起訴?

台鐵產業工會秘書蕭農瑀表示,社會大眾都知道尤振仲是邊開車邊修車,他也是非常盡力地想完成運輸任務,最後卻被這麼嚴重的罪名起訴,而負責普悠瑪列車驗收案的范植谷卻沒有被起訴,非常不合理。

2018/11/26 | 李秉芳

普悠瑪調查報告出爐:多重因素與異常湊巧,黃國昌怒批「避重就輕」

黃國昌說,調查小組說「要確實找出主風泵異常原因並予改善」,就是說到目前還沒找出原因,那現在每天都還在跑的普悠瑪列車,簡直就是把乘客安全當做玩笑。

2018/11/02 | 李修慧

日本製造商坦承所有普悠瑪都有設計疏失,但卻通過台鐵驗收

日本車輛製造公司承認,由於設計疏失,切斷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後,並不會自動回傳訊息給行控中心。且賣給台灣的所有普悠瑪列車都有這個問題。

2018/10/28 | TNL特稿

ATP問題在所有列車都可能發生,為何獨獨普悠瑪發生高速翻覆事故?

從採購到驗收一路急就章的普悠瑪號,在台灣軌道的的過彎性能明顯不足,而台鐵雖然降低了普悠瑪號的過彎速度,但是排點與太魯閣號相同,讓駕駛員有在直線區間加速趕點的壓力,使得意外發生機率大增。

2018/10/26 | TNL特稿

從大里事故到新馬翻覆,下一次台鐵「意外」仍可能是人禍

普悠瑪翻覆事故的種種因素並非個案,設備妥善率低落、操作SOP沒有落實、列車趕點,都已經是「台鐵日常」,但高層總採取隱瞞逃避的態度因應,以僥倖的心態歷經無數次大小事故後,埋下的錯誤種子終究引發211人死傷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