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英國廣播公司(英語: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原文縮寫及通稱為BBC,是英國主要的公共媒體機構,世界第一家由國家成立的廣播機構,亦是全球最大的廣播業者(按照雇員人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5/13 | 留德趣談

看別人的出生地,細味上一代的飄泊歲月

認識一些德國出生的亞洲人,他們都在德國讀過幼稚園,但其後隨父母搬回家鄉,長大後又回德讀大學。有些港人的父母當年在德國留學,並誕下他們,其後回到香港定居。這些子女卻一直有學習德文,對德國有份獨特的感情,中學或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生活。

TNL+ 2023/03/21 | 謝達文

主持人不能在私人推特批評政治?BBC面對政府和右翼媒體的進退失據

BBC雖是獨立的公共媒體,平時的運作獨立於政府,但因為BBC終究是公共媒體,所以每隔幾年,還是要與政府協商撥款。新聞引述BBC內部人士的說法,認為這使得高層特別擔心「政府會怎麼想」。尤其,2016年脫歐公投之際與之後,保守黨內許多人攻擊BBC太偏向留歐派、自由派,更是加深了保守黨對BBC新聞製播的不信任。

2023/03/20 | TNL 編輯

「發文罵政府」爭議落幕:李納克重回主持台,BBC承諾檢討社群內規

上週足球節目主持人李納克因在個人推特批評英國移民政策,遭BBC要求暫停主持節目,引發軒然大波,對從業人員「私下也要中立」的要求也再度引發爭議,而宣布李納克回歸後,BBC表示將對其社群媒體規範進行獨立審查。不過上週日,他又再一次「被噤聲」了......

2023/03/11 | 丁肇九

發推批評政府後被奪節目主持棒,BBC「私下也要中立」內規再次於英國炎上

2020年時,BBC宣布禁止員工在社群媒體進行政治表態的內規,引發喧然大波。最近幾天,前英格蘭國家隊隊長李納克(Gary Lineker)在個人推特批評政府移民政策後,遭BBC暫停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引發批評,李納克的同事們也拒播抗議,讓這個1964年至今的節目面臨播出時無主持人的狀況。

2023/02/23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推動公廣集團數位轉型,公視董事長胡元輝:我要讓《公視+》成為國人最常用的本土串流平台

在國際串流影音平台大舉入侵台灣的現在,社會被這些外來商業平台限制了想像,台灣應該建立「數位公有領域」,讓我們的內容、個人數據不會為外國商業平台所控制,同時能擴大公共參與。而公共電視,就身負了建立「公共OTT平台」的重責大任。

2023/0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土耳其敘利亞強震逾1萬1200人喪命,台灣搜救隊馳援登聯合國搜救官網、BBC報導封面

台灣派出2組搜救團隊前往土耳其協助救災。《英國廣播公司》(BBC)在IG發文以台灣搜救隊照片為封面,報導中以「國家」稱呼台灣。聯合國也正式將台灣搜救隊列入官方搜救隊網站。然而台灣派遣搜救隊前往救災,卻遭中國媒體及網友吃豆腐,稱「中國人向土耳其伸援手」。

2023/02/08 | Abby Huang

英國西敏寺基金會:台灣人對媒體的信任低於警察和宮廟,2024大選前須嚴防假訊息

英國西敏寺民主基金會在去(2022)年3月、12月分別做了兩次民調,針對1068位受訪者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對於媒體的信任程度,遠低於對警察、地方政府的信任,甚至低於宮廟和教會,是台灣民眾「最不信任的機構」第2名,最不信任的則是由台灣政黨墊底。調查也發現,「假訊息干擾」、「低落的媒體素質」是台灣民眾認為台灣民主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2022/12/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獲選《時代》雜誌2022年度風雲人物、伊朗女性獲選年度英雄;證嚴法師獲選BBC 2022百大女性

《時代》(Time)雜誌昨(7)日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以及「烏克蘭精神」評選為2022年年度風雲人物,以表彰該國在面對俄羅斯入侵時所展現的抵抗意志;爭取自由的伊朗女性獲選為「年度英雄」。而BBC則發布2022年全球最具啟發性與影響力的百大女性名單,台灣的證嚴法師入列。

2022/11/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白紙運動」遍地開花:白宮、聯合國呼籲尊重和平抗議權利,陸委會:中共應儘速回應人民要求

中國民間反封控抗爭演成「白紙運動」,在北京當局試圖遏止全國各地連串示威之際,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發言人勞倫斯(Jeremy Laurence)告訴記者:「我們呼籲(中國)當局依照國際人權法律及標準對抗議活動作出回應。任何人都不應因為和平表達意見而被任意拘留。」

2022/10/19 | BBC News 中文

要做得更少,又要盡量接近所有人:BBC成立100週年,盤點走向未來面臨的五大挑戰

BBC誕生於廣播時代,並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電視,但網路、智慧手機、社交媒體等一系列技術革命,已經不可逆轉地削弱BBC對英國文化的把握與聯繫。這些革命也密切關係到BBC今天面臨的五大主要挑戰。

2022/10/19 | BBC News 中文

BBC成立100週年紀念:塑造英國廣播公司的十個人事物

英國廣播公司(BBC)正在慶祝100歲生日。這家現今全世界最大的廣播機構,於1922年10月18日正式在英格蘭倫敦成立,迄今已走過了一段漫長、多元而激動人心的歷史。在BBC慶祝百年之際,回顧歷史上的一些特別瞬間和最具標誌性意義的事物,也對一些塑造了BBC的顯赫人物致敬。

TNL+ 2022/09/28 | 留德趣談

劉家傑在批評《BBC》新聞字幕,顯示了甚麼?

與德國人談到劉家傑和蕭叔叔,他們多會驚嘆有華人如此認識西方文化。

2022/08/10 | 廣編企劃

從小打底美感力!babybabycool 100%有機棉童裝用愛創造安全永續新美學

「當你摸到、穿到面料好的衣服,身體會記住那種舒服的觸感。」孩子的美感力無須刻意培養,而是讓孩子有意識地沈浸在美的環境裡。

2022/07/27 | TNL 公司

更多元、深入的國際觀點!BBC News中文網內容於關鍵評論網正式上線

關鍵評論網自2022年7月起正式轉載BBC News 中文網的文字與圖像內容,BBC News 中文網提供客觀即時和準確的內容且對新聞故事的深入分析與評論,更緊追全球脈動,也讓關鍵評論網耕耘已久的國際內容版圖更趨豐富。

2022/07/19 | 廣編企劃

為什麼該替孩子選擇有機棉?營養師高敏敏「3招」挑對敏感肌衣物,毒物不殘留

穿在孩子身上的衣服,除了品牌、版型、舒適度以外,別忘了注意染料及材質,尤其是敏感肌膚型的孩子,往往對於透氣性和有毒化學物質特別敏感。到底該如何挑選,才能好穿、時尚又親膚不致敏呢?

2022/07/07 | BBC News 中文

【專訪】香港前特首梁振英: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更高自治,台灣應該仿效

梁振英在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前夕,表達了這番支持北京的言論,從雨傘革命、反送中,到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行,這位前特首如何在BBC的訪問中,站在今天的香港來評斷過去。

2022/06/08 | 《卓越新聞電子報》

英國實驗:80戶家庭連續九天不能使用任何BBC的內容,才發現對它的依賴有多深!

那些最初表示BBC對他們來說沒太大意義的人,常將費用與串流影音Netflix和Disney+等訂閱費用進行比較,但許多人在9天不能看BBC後發現「BBC能提供的比自己想像得要多」,費用相對來說也十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