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7 |
2020台北雙年展(後記):「接近實地、認識蓋婭」,透過植物與城市了解你我與環境的關係
此篇文章將透過舉出在《植物城市》一書中所提到的案例,討論與你我直接相關的城市設施、空間、植物與歷史。
2021/02/02 |
2020台北雙年展(三):《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以藝術展覽為表現方式的思想展覽
2020台北雙年展透過展覽與藝術作品的詮釋,認識你我的存在皆是透過經年累月的細胞、細菌、空氣等等元素的堆積與相互依存。
2020/01/10 |
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偶然與巧合的原創性,無中生有的再思考
朱銘美術館的「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中,由策展人王弘志策劃的「偶然與巧合」一展, 邀請自日本、韓國、以色列及臺灣的13 位藝術家。本文藉此探討兩位相繼被當代藝術「吸納」、「邀請」成為雙年展策展人的兩位學者如何看待「創新」、「原創」的概念。
2017/06/07 |
政治經濟學叛變:要是塔德替代馬克思?
如果我們永遠不需要在市場和國家這兩種組織之間做選擇,不用周旋在自由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之間,而只須抉擇是否相信創造既定和諧的種種奇蹟,那又會如何?難道我們不能回顧過去,重讀過去兩百年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那些我們太快地就用「資本主義」一概而論的事情?
2017/06/07 |
政治經濟學叛變:要是塔德替代馬克思?
如果我們永遠不需要在市場和國家這兩種組織之間做選擇,不用周旋在自由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之間,而只須抉擇是否相信創造既定和諧的種種奇蹟,那又會如何?難道我們不能回顧過去,重讀過去兩百年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那些我們太快地就用「資本主義」一概而論的事情?
2017/04/13 |
文化人類學第三課:從新幾內亞的馬鈴薯,思考社會的成熟度
馬鈴薯在新幾內亞的土著文化中不但是維持生命的食材,同時也是家人。所以當人們成親的時候,來自不同譜系的馬鈴薯還因為聯姻而彼此成了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