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
歐盟徵收碳關稅,半導體業「淨零」打群體戰,工研院協助SEMI打造「碳盤查平台」
工研院綠能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表示,透過數據透明化,可以促進廠商積極減碳作為,增進投資與改變,提升競爭力,並形成良性調整。產業鏈一起打「群體戰」,可以不畏歐盟的CBAM和美國的CCA,與國際廠商競爭,並展現台灣產業努力成果,引領全世界調整改變。
2023/09/13 |
【專訪】環境部長薛富盛:碳費費率擬考量CPI避免「綠色通膨」,談四接環評爭議「尊重意見但不應杯葛」
環保署(現已改制環境部)環評審議運行多年,從台塑六輕四期擴廠環差案、深澳電廠更新改建環差案、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差案(三接),到基隆協和電廠改建及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四接)等爭議案件,環評會議常成為各方角力場域,不時遭杯葛而流會或中斷。薛富盛8月22日接掌首任環境部長,將面臨如四接等的爭議案件,如何在不同意見中確保環評會議順利進行?
2023/09/08 |
歐洲安全論壇:如何型塑一個多邊的世界,擺脫美中對立結構?學者指出歐盟難主導
台灣面臨國際體系愈來愈分立,價值觀雖靠向美國,但地理上緊鄰中國,該如何自處?艾希布魯克指出,台灣在險惡的地緣政治情勢中也取得好處,包括美國的支持日益明顯,歐洲也更看重台灣,加上經濟重要性,在國際上可將台灣議題更大範圍的「安全化」(securitization)。她建議台灣關心所有面向的安全議題、接觸多邊機構的行為者,而台灣與美國的成熟關係將會對此帶來幫助。
歐洲安全論壇 歐盟 More... 多邊主義外交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Garima Mohan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German Marshall Fund 智庫 Romana Vlahutin 聯合國安理會 UNSC 世界銀行 Pierre Vimont 歐洲卡內基 Carnegie Europe 俄烏戰爭 北約 NATO 美國 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Reinhard Bütikofer 戰略性自主 戰略性團結 博德曼基金會 Bertelsmann Stiftung Cathryn Clüver Ashbrook 中國 一帶一路 亞洲投資開發銀行 AIIB 全球門戶 Global Gateway 地緣政治
2022/09/21 |
【數位轉型】CBAM將上路,裴有恆籲:台灣企業再不做綠色轉型,可能會被碳稅壓垮!
面對企業迫在眉睫的需求與焦慮,專擅 AIoT 數位轉型的「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理事長裴有恆認為,碳關稅一旦開徵,不符規格的企業可能因不敷成本退出競爭,也可能遭供應鏈捨棄。特別呼籲不在「以大帶小」行業的中小企業即刻行動,繼續觀望恐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