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

執行長(英語: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CEO),又稱為行政總裁、首席執行官,是許多公司或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的頭銜,亦是在一間企業集團、財閥或行政單位中的最高行政負責人及管理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1/22 | 王祖鵬

迪士尼前執行長Bob Iger回歸震驚影視產業,接下Bob Chapek被「無故」解雇後的燙手山芋

近日,震驚歐美影壇的產業消息,就屬Bob Iger回歸擔任迪士尼執行長。而時間回到2020年,前迪士尼執行長Bob Iger確定卸任,引領全世界娛樂產業的米老鼠掌舵手,則交由當時負責迪士尼樂園、體驗與產品的董事長Bob Chapek接任。事實上,在這短短的兩年期間,Bob Chapek過得並不順遂,碰上了一連串的燙手山芋。

2020/12/16 | TNL 編輯

中芯人事地震成「前台積電師徒大戰」?蔣尚義接任副董,執行長梁孟松稱「不受尊重」請辭

外界認為,原先蔣尚義曾擔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不會插手公司的研發及運營管理,也不屬於擔任聯席CEO的梁孟松的上司。現在蔣回來擔任副董事長,等於梁孟松突然多了個上司,還要向其匯報業務。

2019/02/17 | 孫婕

那些年我跟過的老闆:個性海派的演講高手,拉丁天王卡洛斯

成為全球產品線的CEO,等於進了公司未來總裁的選秀會,當然都不是省油的燈。業務能力強是必備條件,能言善道當然也是基本要求之一。基本上這些CEO級的大佬,每個都有即席演講數小時,在台上談笑風生、而台下沒有人會打瞌睡的本事。但如果這幾個演講高手來一次同場競技的話,我可以打賭,冠軍一定非卡洛斯莫屬。

2018/11/01 | FORTUNE

為何Facebook的外部投資者,無法逼朱克伯格辭去董事長職位?

就現階段而言,不論外部投資者多麼希望祖克柏無法再一手掌控Facebook和公司未來,他們是不可能成功的。

2018/11/01 | FORTUNE

為何Facebook的外部投資者,無法逼祖克柏辭去董事長職位?

就現階段而言,不論外部投資者多麼希望祖克柏無法再一手掌控Facebook和公司未來,他們是不可能成功的。

2018/09/30 | 周雪君

Elon Musk三年內不得任Tesla主席 

馬斯克與監管機構達成協議,三年內不得出任特斯拉主席,在社交平台上發帖談公司事務前,要獲得批准。分析認為,雖然對馬斯克來說是頗丟臉的,卻是好事。

2018/09/27 | 廣編企劃

新北市的CEO─侯友宜談市長角色與管理經驗

作為一位經理人,必須要有合適的個人特質及足夠的經驗值,侯友宜指出,領導力、協調力、執行力是必須具備的三大能力要素,帶領新北市百萬居民,將如何運用這些能力、規劃治理新北市。

2018/01/23 | 精選書摘

即使雲端技術已發展到一定規模,許多政府仍想從頭建立自己的雲端

我們有沒有成長?成長有沒有均等?科技的角色又是什麼?當然,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但每一次我考量所有證據、回顧自身經驗,都一直回到這個簡化的公式:Σ(教育 + 創新)x 科技使用的強度 = 經濟成長

2018/01/21 | 精選書摘

即使雲端技術已發展到一定規模,許多政府仍想從頭建立自己的雲端

我們有沒有成長?成長有沒有均等?科技的角色又是什麼?當然,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但每一次我考量所有證據、回顧自身經驗,都一直回到這個簡化的公式:Σ(教育 + 創新)x 科技使用的強度 = 經濟成長

2017/09/24 | 精選書摘

對於你的職涯要帶點偏執狂的警覺,時時進行心理上的消防演習

你需要培養不斷質疑本身工作狀況的好習慣。檢視你日常工作所依據的默而不宣的假設,你會磨銳自己認清和分析變動的能力。換句話說,養成習慣,和你自己在內心論辯你的工作環境。

2017/08/07 | FORTUNE

你拚死工作一年的薪資,CEO賺兩天就超過了

EPI報告指出,高層主管的薪酬在過去幾十年中增長快於利潤或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這也顯示了他們能夠多賺錢是因為有權力決定自己的薪資。

2017/07/10 | 英語島

點亮一個火種,延燒整個世界!這些30歲以下的CEO有什麼特別之處?

為什麼要關注這些CEO?因為他們有個人魅力?因為他們掌握最新科技?也許以上皆是,除此之外,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點,新創。

2017/07/10 | 英語島

點亮一個火種,延燒整個世界!這些30歲以下的CEO有什麼特別之處?

為什麼要關注這些CEO?因為他們有個人魅力?因為他們掌握最新科技?也許以上皆是,除此之外,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點,新創。

2017/03/06 | 余宛如

【余宛如專欄】如何走出大政府的財政窘境?德國公廁給台灣的啟示

我提出長照險扣除額,用稅賦減免來鼓勵民間加入商業長照險,既提高整體社會的長照安全網,也分攤彼此的風險。這就是我所謂「沒收進來卻花出來」的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