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CODEX

CODEX是CO-Detection by indEXing的縮寫(暫譯:索引協同檢測染色法),是一種新型態的高維度多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由Akoya Biosciences公司所開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12/11 | 李芯

【公投意見發表會】林應然醫師:氣管擴張劑噴一下是10公斤萊劑的量,難道我幾十年來是用毒藥殺人?

林應然強調劑量的差異。豬一個月吃的萊克多巴胺的量,人來吃要一萬年,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鹽、味精、香腸裡的亞硝酸鹽,吃過量就有毒、少量就沒問題,從毒物學的原理來看,同一種東西可以有毒、可以沒毒,就看劑量為何。

2021/11/18 | Louis Lo

【公投意見發表會】趙少康:誰說反萊豬就是反美豬、就是反美,我就愛美國愛得要死!

中選會今(18)日開始舉行第二輪的意見發表會,這次「反萊豬」公投案的正方代表為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反方代表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

2020/09/11 | 食力foodNEXT

美豬其實早已開放進口,爭議焦點「萊克多巴胺」毒性強嗎?

我國早於2005年就已經全面開放豬肉進口,目前爭議的重點並不是在「是否開放『低價美豬』進口」,而在於「是否要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而萊克多巴胺是什麼,它的毒性很強嗎?

2020/09/05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美豬美牛萊克多巴胺的「國際標準」,其實爭議很大

不論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有多少風險,從歷史來看,其實所謂的「國際標準」,不完全是純科學論證而已,還是牽扯到國家之間的政治與商業利益。就連高度重視科學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也無法自外於國際政治力的影響。

2018/05/22 | 新社會政策雜誌

三聚氰胺已過十年,台灣進口食品安全決策有長進嗎?

要解決國人信任問題並與國際接軌,就必須執行獨立客觀的風險評估且透明公開科學資訊,落實食品風險分析或是食品的安全治理,而歐盟與日本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

2015/12/03 | 羊正鈺

在台灣,誰能告訴我們:「精煉後」的餿水油能不能吃?

「食安辦公室目前是臨時編制的組織,若沒有這次的食用油風暴,也不會有它的誕生。因此成立目的就像救災一樣,執行食品安全危機處理的工作。既然只是危機處理,能做的只是將傷害降到最低,而不能解決食品安全的根本問題。」

2015/10/12 | 羊正鈺

食藥署明年將「正名」規範:以後不純不能叫巧克力

繼果汁含量不足的果汁須加註「口味」或「風味」,非純米製造的米粉須正名「炊粉」或「調合米粉」後,下一波食品標示正名鎖定巧克力。

2014/11/09 | 讀者投書

看看日本,台灣的豬油標準為什麼那麼低?

最近黑心油的事件不斷延燒,所影響的廠商也越來越多,為什麼這些廠商大量的進這些飼料油進來當食用油?這單純的只是廠商黑心?而關務系統沒做好管理,這麼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