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英語:Consumer Price Index,縮寫:CPI),中國大陸稱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香港稱為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經濟學上,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1/07 | 陳冠州

台灣名列富有國家排行榜第12名,這個數據是怎麼算的?台灣人真的這麼有錢嗎?

11月初財經網站將台灣列為全球第12富有的國家,引發各界討論,許多人覺得「錢都是企業賺走」、「一般人明明很窮」、「數字作假」,但這個「國際元」的概念是怎麼算的?我們該如何判斷看到的經濟數據是否可以相信?

2023/10/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龔明鑫:今年經濟成長1.5%左右,有把握第4季脫離藍燈,CPI中長期希望在2%以下

對於國發會最新公布的8月景氣燈號連續第10個月亮出低迷藍燈,追平史上次長藍燈紀錄,外界關注何時可以脫離藍燈,龔明鑫今日回應,9月出口已經轉正,9月變燈是最樂觀情況,不過變燈標準要17分,目前綜合判斷分數僅15分,還要再觀察,但「第4季一定會變燈」。

2023/10/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9月CPI年增率2.93%創8個月新高;物價漲幅將達調整門檻,綜所稅標扣額可望調升7000元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幅度,估計將達2024年綜所稅免稅額等調整的門檻,若先以累計至今年9月的漲幅試算,免稅額可望調升新台幣5000元、標扣額調高7000元、薪資及身障扣除額調升1.1萬元,2025年報稅時全民有感減稅。

2023/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央行:台灣經濟面臨4大不確定性,留意中國貿易壁壘調查;學者憂「二次通膨是現在進行式」

孫明德提醒台灣跟美國不一樣,他指出,台灣不只有外部的油價壓力,還有內部需求爆發,而且利率水準遠比別人低,建議央行第4季仍應審慎觀察國內物價走勢,不能過早放棄升息選項,否則二次通膨一旦來襲,通常會比第一次更嚴重,「好比小朋友發燒,醫生開了3天藥,如果只吃一天就不吃,後面可能燒得更厲害」。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央行利率「連2凍」下修經濟成長率至1.46%,楊金龍暗示明年暫不考慮降息,7大關鍵問答一次看

央行理監事會昨天決議不調整利率,「連2凍」,符合市場預期,但總裁楊金龍「大展鷹姿」,直言目前的利率水準可能「for longer」,暗示明年沒有降息可能。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環境部長薛富盛:碳費費率擬考量CPI避免「綠色通膨」,談四接環評爭議「尊重意見但不應杯葛」

環保署(現已改制環境部)環評審議運行多年,從台塑六輕四期擴廠環差案、深澳電廠更新改建環差案、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差案(三接),到基隆協和電廠改建及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四接)等爭議案件,環評會議常成為各方角力場域,不時遭杯葛而流會或中斷。薛富盛8月22日接掌首任環境部長,將面臨如四接等的爭議案件,如何在不同意見中確保環評會議順利進行?

2023/09/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基本工資拍板月薪調至2萬7470元、時薪183元,勞陣肯定仍呼籲盡速完成《最低工資法》立法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教授李健鴻則說,因勞動部長許銘春在會前致詞就指出,國內外研究預測第4季景氣將越來越好,且基本工資是要照顧低薪勞工、讓弱勢勞工有足夠購買力,因此自己就預測,調幅會略高於上半年CPI漲幅,否則對基層勞工來說只是打平,沒有「增加購買力」。

2023/08/18 | 莊貿捷

主計處最新報告,台灣經濟外冷內熱,今年經濟成長「保2」無望創8年新低

今(18)日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數據,確定台灣今(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保2%無望。不過,朱澤民說,未來隨全球景氣緩步回溫,終端需求可望回穩,尤其因人工智慧(AI)帶動的國內半導體出貨,將進一步擴大出口。

2023/08/17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經濟面臨「通貨緊縮」危機?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罕見下跌引發擔憂

如果中國通縮繼續,潛在的積極面是這將對全球其它地方應付通膨有幫助,包括英國。但是,如果降價的「中國製造」充斥全球市場,可能會對其它國家的製造業帶來負面影響,比如衝擊商業投資,影響就業。它還可能導致作為全球主要市場的中國需求減弱,在能源、生產資料、食品等方面衝擊全球出口貿易。

2023/08/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7月CPI年增率升至3.2%為13個月來首升,逐月通膨持穩,升息疑慮減退

勞工部昨天公布,美國7月CPI年增率3.2%,高於6月創2年多來新低的3%,也是去年7月起連12降後首度反彈,但低於市場預期的3.3%。如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價格,核心CPI年增率從4.8%降至4.7%,符合市場預期。

2023/08/10 | 商益

美國10日公布7月CPI指數:預測微幅上升,聯準會或將終結升息循環

美國將於當地時間8月10日公布7月份的CPI指數,雖然外界已預期不論月增率或是年增率都會微幅上升,核心CPI指數也同步溫和上揚,但不同於以往的風聲鶴唳,市場對於此次CPI的公布顯得平靜以對。

2023/08/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7月CPI轉負,市場憂通縮風險經濟陷惡性循環,恐步日本失落30年後塵

康乃爾大學中國金融專家普拉薩(Eswar Prasad)分析指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陷入通貨緊縮的嚴重風險,這可能會導致民營部門經營信心下降等惡性循環。通貨緊縮指整體物價水準呈現普遍性、持續性下滑現象,多以CPI作為主要衡量指標。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定義,CPI年增率連續2季負成長,技術定義上符合通貨緊縮。

2023/07/24 | BBC News 中文

分析中國經濟疫後半年數據,「三駕馬車」裡的出口和投資表現低迷

通縮就是需求不足或者貨幣供應減少,而帶來的物價下跌。在經濟學家看來,一定程度的通脹遠好過通縮,後者對經濟的傷害更大。而中國實際上在過去幾個月都在加大貨幣供給量,CPI下降的原因指向了需求不足。

2023/07/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6月通膨年增3%創2年多來新低,聯準會7月底仍可能恢復升息

聯準會去年3月啟動升息後連10次例會調高利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達16年來最高的5%至5.25%。官員6月決議維持利率不變,觀察一年多來政策緊縮效果,但多數官員預期下半年將升息2碼(0.5個百分點)。

2023/07/11 | 莊貿捷

出口疲軟、內需放緩,PPI出現2016年以來最大降幅,中國經濟恐出現螺旋式通縮危機

近日中國公布,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較5月下滑0.2個百分點,是近28個月來新低。外界指出,中國面臨通貨緊縮的威脅日益明顯。

2023/06/21 | 精選書摘

《獲利冠軍的價值股交易法則》:當政府出手挽救景氣,就是富人累積財富的時候

超過20年基金經理人經驗的價值型機構投資人金兌洪,認為投資股票獲利並不難,他也不認為只有大型投資機構才有辦法跑在股價風向之前;只要抓住產業的週期和景氣(趨勢)的循環變化,散戶也能安心投資、穩定獲利。

2023/06/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高利率恐維持更長時間,台灣通膨推力為何?服務類CPI漲勢趨緩了嗎?解析一次看

儘管央行預測,今年第4季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可分別回落至1.95%及1.90%,降至2%的通膨警戒線之下,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直言「太樂觀,我覺得很難」。考量房租仍是重要推力,加上疫後娛樂需求復甦,周雨田認為,偏高的通膨率恐怕得維持一段時間,今年底前很難看到降至2%以下。

2023/06/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央行暫停升息終止利率連5升,表示通膨降溫了嗎?7大關鍵問答一次看

中央銀行昨天舉行第2季理監事會議,考量國內通膨緩步回降,且應檢視緊縮貨幣政策的累積效果,決議暫停升息,利率終止連5升。不過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貨幣政策維持緊縮基調,不排除後續仍有升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