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18/10/21 | TIME

劍橋分析案的「抓耙子」如何替自己贖罪?

劍橋分析事件中的吹哨者懷利很希望能繼續過他的人生,也想透過提高社會對社交軟體的認識為自己贖罪——但這並不那麼容易,因為他至今仍被禁止使用Facebook。

2018/06/06 | TIME

攸關臉書未來的「清除歷史紀錄」新功能

朱克伯格認為臉書蒐集使用者資訊的行為將帶給使用者較佳的體驗,而清除歷史紀錄的功能將會讓使用者的體驗將不如以往良好,然而他也意識到公司有必要提供使用者選擇的權利,在個人化和隱私之間取得平衡。

2018/05/03 | 周雪君

劍橋分析宣布結業 英媒:部分董事或已另起爐灶

面對排山倒海的負面報道和高昂訟費,劍橋分析宣布結業。不過有報道指其英國分公司的高層,早已成立一家新公司,疑似暗渡陳倉。

2018/04/19 | TIME

劍橋分析醜聞後,這些公司已與臉書斷絕關係

劍橋分析醜聞被揭發之後,臉書的股價暴跌,聯邦貿易委員會介入調查,許多公司也已經決定切割與臉書的關係。

2018/04/16 | 精選轉載

針對臉書隱私外洩、假新聞和仇恨言論,美國輿論界提出幾種辦法

議員們很在意的是「臉書做的不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不是合法不合法,技術不技術,而是隱私外洩這件事很嚴重,一切解釋、理由、說詞、技術問題⋯⋯都掩蓋不了隱私外洩這件事造成的傷害。

2018/03/28 | FORTUNE

「劍橋分析」不如它聲稱的有影響力

臉書在大家發現數據政策有缺陷後隨即成為箭靶,似乎非常合理,但是事實是劍橋分析不過是間操著英國口音的數位行銷公司,根本不用引起大家對於數位化分析影響的焦慮。

2018/03/26 | 周雪君

仍未決定是否同Facebook分手?不如先看看自己「獻出」了什麼資料

Facebook表示,用戶可以隨時在帳戶設定及活動日誌(activity log)中查看及刪除已上載的資料,亦可以在Messenger app的設定,選擇終止持續上載資料功能。

2018/03/25 | 彭振宣

對Facebook「戒嚴」感失望?朱克伯格其實比你更灰心

從特朗普當選以來,可以看到很多自由派認為Facebook有責任替這個平台上的出現的訊息負責。但無論是在理念上還是現實上,Facebook無意、且無力替這些訊息負責。

2018/03/24 | 王陽翎

Facebook做壞事的潛力驚人 專家:我們知道的太少

一位從事數據分析多年的科學家說:「它們(Google、Facebook)做壞事的潛力是驚人的」,為何她這樣說?作者藉「劍橋分析」事件綜合其他角度,剖析有關社交網路風險的各種問題。

2018/03/23 | 王陽翎

Facebook做壞事的潛力驚人 專家:我們知道的太少

一位從事數據分析多年的科學家說:「它們(Google、Facebook)做壞事的潛力是驚人的」,為何她這樣說?作者藉「劍橋分析」事件綜合其他角度,剖析有關社交網絡風險的各種問題。

2018/03/22 | Kayue

Zuckerberg承認犯錯,但未解釋Facebook當初為何相信劍橋分析

Zuckerberg終於為劍橋分析不當使用Facebook用戶數據一事,公開作出回應,承認犯錯及承諾作補救措施。但他仍然未能解釋,為何當初Facebook沒有嚴格確認對方已刪除數據。

2018/03/22 | 周雪君

Zuckerberg終破沉默:有責任保障用戶資料,做不到不配為你們服務

這次堪稱FB最隆重其事的補救行動。Mark Zuckerberg道歉、接受媒體訪問、首提監管、會推多項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