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5 |
不要被激怒,若惡言相向反而中了圈套──遇到「網路霸凌」務必把握這5點原則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與其負向地抵制害怕或抗拒改變,倒不如正向的了解新科技的利與弊,積極地發揮網路功能,同時謹慎使用。
Cindy cyberbullying More... Cyberbullying Research Center Justin Patchin NCVS Sameer Hinduja Twitter Youth Internet Safety Survey YouTube 人身安全 以暴制暴 低自尊 備份 加害者 博碩士論文 反社會 受害者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名人 報復 報警 家扶基金會 憂鬱症 成人 故事 暴力 期刊 校園犯罪調查 校園犯罪調查(School Crime Supplement 楊又穎 檢舉 法律 照片 留言 社工師 社福團體 社群媒體 科技 簡訊 網路 網路實名制 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研究中心 美國 臉書 自殺 自殺防治 藝人 言論自由 詛咒 諮商心理師 防治教育 隱私 電子郵件 霸凌 青少年 青少年網路安全調查
2015/04/27 |
網路霸凌與「匿名發言」制的兩難:助長言語暴力 vs. 守護民主價值
最重要的其實仍是養成民眾的網路民主素養,學會珍惜網路所帶來的多元民主價值,了解理性言論的價值與重要性,並且在無論匿名與否的狀態下都學會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
AnonyMonkey Cindy More... Huffington Post moderation New York Times Popular Science pseudonymity The Washington Post thumbs down thumbs up 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 世界報紙與新聞出版協會 中傷 住址 傳播學者 公民 公眾人物 公眾討論 匿名 反對 名人 大眾科學 媒體 審核 弱勢族群 攻擊性言論 新聞 新聞爆料 新聞網站 楊又穎 極化 歧視 毀謗 民主價值 理性 留言 留言審核 社群 立法管制 粉絲專頁 粗話 紐約時報 經濟學人 網友 網路帳號 網路文化 網路暱稱 網路民主素養 網路言論 網路霸凌 美國 群媒體 臉書 臉書帳號登入 自殺 英國廣播公司 華盛頓郵報 言論自由 註冊 謾罵 負面言論 資訊安全 贊成 身分證號碼 身分辨識 輕生 部落格 電子信箱 霸凌 靠北部落客
2015/04/23 |
網路霸凌遍及全球:歐盟發起網路安全日、美國催生反霸凌法…其他國家怎麼做?
網路受害者常因而遭同儕排擠,不被群體接受,導致深深孤獨感和社會隔離感。這些人更容易有低度自尊和抑鬱症,而學校時期遭霸凌的影響也都會持續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