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
《後殖民的賽伯格》:釐清「我們」的島嶼書寫旅程
我將從界線、批判、抵抗這三條交互纏繞的向度去貫穿哈洛威和史碧華克的思想。這三條軸線乃是關於知識的基礎、倫理的可能以及行動的方向,試圖去面對三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活成這樣?我們要如何共同生活?我們該怎麼辦?
賽博格(英語:Cyborg),又稱生化人、改造人或半機器人,是控制論有機體(cybernetic organism)的簡稱,是擁有有機體(organic)與生物機電一體化(biomechatronic)的生物,該詞最早由曼菲德·克萊恩斯和內森·克萊恩在1960年創造。 --來自 維基百科
如果這些機器臂可以成功被使用,將對義肢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人造四肢可以變得更加靈活,可被病患更直接的操控,自然與身體一同運作。
藝術要做的就是去擁抱、反映「當下」現實,並向「未知」開放,科技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藝術與藝術的未來永遠也不會有一個關於本質的確切形象。
我將從界線、批判、抵抗這三條交互纏繞的向度去貫穿哈洛威和史碧華克的思想。這三條軸線乃是關於知識的基礎、倫理的可能以及行動的方向,試圖去面對三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活成這樣?我們要如何共同生活?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