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英文: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或者簡稱為ECFA)是海峽兩岸(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雙邊經濟協議,由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提出,總統馬英九視為加強臺灣經濟發展的政策;後於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簽訂第一次協議,後續有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以及爭端解決協議協商從此展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24 | 讀者投書

從貿易壁壘調查到ECFA中斷傳言,兩岸經貿「最壞的打算」面臨選邊站

台灣過去對中貿易確實站了不少便宜,20年時間過去,此次審查將檢驗政府是否有積極輔導企業轉型以提升競爭力,期間也將成為重倚中國市場之企業做避險決策的緩衝期。而中國進行制裁手段的動作既成事實,台灣企業可能需要做出「最壞準備」。

2023/04/18 | 賴詩涵

郭台銘:不論是「郭侯配」或是「侯郭配」,我都有信心能贏得大選

郭台銘自美國之旅返台後,又馬不停蹄到日本進行訪問,與日方政要交流經濟與政策心得。郭台銘表示,台日雙方最關注的議題就是台海安全,而在中美競爭下的現在是「大談判時代」,他認為自己能為台灣走出一條不用「選邊站」的路線,也認為中國在對兩岸經貿關係的處理上是理性的。

2023/04/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宣布貿易壁壘調查,市場憂有意終結ECFA讓利,學者:大選年以經濟威脅對台施壓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分析,中國的公告表面上看來,是從產業利益的角度出發,而台灣基於國家的經濟安全考量,禁止中國2000多項產品進口也確實存在,但已經持續20多年的措施中國現在才提出調查,「這件事情的時機比較敏感,看起來不太像是為了產業損害而展開」。

2022/11/02 | BBC News 中文

「九二共識」30週年:「一中各表」下的和平紅利,與窄化後的「一國一制」之憂

黃兆年認為,從台灣民意和地緣政治兩方面看,「九二共識」都已經沒有發揮的空間。「現在美國跟中國之間在爭霸,不只是在安全上,也在經濟跟科技上。安全上,我們面對一個有武力威脅的這個敵對陣營,台灣必須要強大自己,然後跟美國在一起。經濟上,美中之間針鋒相對,台灣為了要確保自己的經濟自主性和政治自主性,也必須和美國合作,已經沒有不選邊站的空間,不能夠『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黃兆年分析。

2022/08/17 | 財訊

不止針對石斑魚和台商!中國對台灣干擾的下一步,可能瞄準ECFA

ECFA早收產品對中國出口占台灣整體對中國出口比重,在2021年只占台灣總出口4%,衝擊台灣經濟不大;但是早收清單篩選初衷是優惠傳統產業、照顧中小企業,若有改變,恐怕將是中小企業業主受災最深。

2022/08/17 | BBC News 中文

台海危機之經貿大變局:互打貿易戰可能性不大,但無疑將進入一個棘手的新階段

隨著台海局勢的持續緊張,是否會牽連兩岸經貿交流,演化成一場「非對稱」的貿易戰?更重要的是,從2008年開始,中國通過自由貿易協議將台灣整合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供應鏈中,以期「以商促統」,這種策略是否在裴洛西訪台後徹底改變?

2022/06/28 | BBC News 中文

中國「暫緩」台灣石斑魚輸入:兩岸貿易爭端再起,「以農逼政」養殖戶生計陷挑戰

光是廈門一個城市的石斑消費量,就是台灣的內需數量。因此,此次中國宣佈禁止輸入,引發養殖業者焦慮。農民表示,現在石斑魚在台灣的價格已經開始下跌,大陸不買,中盤商就開始殺價,所以魚價已經開始跌了。

2022/06/15 | 德國之聲

解讀中國石斑禁令:ECFA紅利耗盡,是回應朱立倫「九二沒有共識」的政治訊號

中國突宣佈暫停輸入台灣石斑,在台引發熱議。從水果到石斑,北京為何又禁台灣農水產?德國之聲整理公開數據與各方分析,試圖爬梳台灣石斑是如何成為一尾映照兩岸關係的「政治魚」。

2022/01/05 | 精選轉載

聰明如趙少康,怎麼會連ECFA是兩岸「互惠」,而不是中國「恩賜」都搞不清楚呢?

我們更坦白點說吧,中國真要跟台灣鬧翻了,那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恐怕絕不下於美國的制裁吧。到那時候,到底誰該向誰「磕頭」啊?

2021/05/10 | 柳金財

國民黨若為了「去標籤化」拋棄九二共識,兩岸還有什麼「通關密語」?

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立場應是深化其內涵,而非一再「虛化」、「邊緣化」,「九二共識」應成為指導兩岸政策指導原則。若捨棄這個概念,台灣還能找到等量齊觀的兩岸對話的「通關密語」嗎?

2020/07/09 | 多維TW

ECFA「十年到期」是否中止?放任兩岸關係「火車對撞」還會有其他影響

若是兩岸關係繼續放任火車對撞,台灣只能越加在美日身上孤注一擲,卻未理解到美日的國家利益與台灣自身利益從來都不是等號關係,台灣真的有足夠的實力去承擔後果嗎?

2020/05/25 | 柳金財

兩岸無「共識」,沒有ECFA的台灣會造成哪些影響?

ECFA至2020年6月29日將屆滿10周年,依據「國際貿易規則」,過渡期間若超過10年,整個ECFA恐怕自動失效。雖然民進黨當局宣稱「希望陸方不要因政治因素而片面毀約」,但民進黨當局執政前後對ECFA立場並不一致,就種下了這個因。

2020/01/31 | 財訊

用817萬張選票向北京説不的台灣,該開始思考沒有ECFA的下一步

如果沒有ECFA,台灣會如何?這個衝擊極大化影響貿易金額約200億美元,影響是會有,但衝擊沒有想像中大。

2019/10/24 | 讀者投書

蔡英文該顫慄的不是「敗選」,而是「勝選」後該怎麼辦

美國關心的是軍火的銷路,蔡英文關心的是實質性的台美友好協議,不過按照川普的慣性思維,在台灣沒有「經濟利用價值」的情況下,蔡英文連任之後,CPTPP,RCEP,ECFA這三個英文縮寫,將會壓在蔡英文頭上揮之不去。

2019/06/08 | 讀者投書

我們從未如此接近統一,也從未如此接近獨立

監督執政黨還要手下留情,在公民意識抬頭的時代,感覺有夠彆扭,但畢竟難以否認,我們還沒完成國家正常化的任務,台灣的政治處境,根本堪稱畸形。

2018/12/11 | 羊正鈺

曾簽署ECFA、8次兩岸會談——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85歲辭世

前立法院副院長、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10日在台北病逝,享壽85歲。他曾自稱「拚命三郎」,經常身處重大事件的中心,在台灣經貿發展史、兩岸關係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