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 精選書摘 《為什麼不愛了》:「性外包」既是解決性慾不能滿足的一種方案,也是不確定感的根源 伊娃.易洛斯潛心二十年研究,深入探討資本主義與現代文化如何轉變我們對浪漫、情感與性愛的看法——最重要的人權精神「自由」,讓人們用「不選擇」做為一種選擇態度,卻也讓傳統的感情形式被「不確定性」所挑戰,使性愛與感情脫鉤,逃避對生活與自我的承諾,最終成為「不愛了」的肇因。 為什麼不愛了 Eva Illouz More... 性行為 離婚 性對象 一夫一妻制 性外包 親密關係 資本主義 性慾 社會學家 2021/05/03 | 精選書摘 《製造快樂公民》:強調人生要正向思考,是對受苦者的誤解與冷漠無情 將負向情緒重新框架為正向,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有益的做法,因為這可以讓你的頭腦變得冷靜、清醒。然而,當正向思考成為一種專制態度,認為人們多數的不幸和無能為力都該由他們自己負責,這就大有問題。 製造快樂公民 Eva Illouz More... 快樂 正向心理學 心理韌性 Barbara Fredrickson 正向思考 痛苦 樂觀 正向 痛苦 受苦 2021/05/03 | 精選書摘 《製造快樂公民》:美國夢與功績主義,崛起的正向心理學與「快樂產業」 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一再表示很愛《當幸福來敲門》中的主角,因為他是「美國夢的具體化身」。但是史密斯漏講了一點:像主角這樣的人其實是少數特例。美國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也是最不平等、底層脫貧極困難的國家之一。 Eva Illouz 製造快樂公民 More... 正向心理學 快樂 心靈雞湯 功績主義 成功 美國夢 當幸福來敲門 勵志 歐普拉 白手起家 2019/01/22 | 精選書摘 《為什麼愛讓人受傷?》:情色是一種浪費虛擲的行為 社會上之所以無法接受政治正確語言,是因為政治正確語言將傳統性別關係所賴以存續的基礎——情感幻想和歡愉享受——排除掉,但它又無法真正端本正源,從根本上撼動或改變性別不平等,眼睜睜看著性別不平等啃噬兩性關係的核心——情感。 情色 女性主義 More... 兩性關係 性愛經驗 性慾 政治正確 性別不平等 為什麼愛讓人受傷 Eva Illouz 2019/01/22 | 精選書摘 《為什麼愛讓人受傷?》:基於四個理由,我對人類擇偶能力抱持懷疑 現代人由於無法將慾望固著在單一對象上、無法追求內心真正渴求的東西,致使內在一分為二,造成自我衝突。 婚姻市場 愛情選擇 More... 親密關係 婚配模式 性伴侶 婚配決策 認知偏差 理性評估 矛盾 自我衝突 為什麼愛讓人受傷 Eva Illo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