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

FTA可以指: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美國聯邦交通管理局(Federal Transit Administration)
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即在系統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可能造成系統故障的各種因素(包括硬體、軟體、環境、人為因素等)進行分析,畫出邏輯流程圖(即故障樹),從而確定系統故障原因的各種可能組合及其發生概率,以計算系統故障概率,採取相應的糾正措施,提高系統可靠性的一種設計分析方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9 | Abby Huang

台美將簽署斷交以來最完整貿易協定:「21世紀貿易倡議」涵蓋哪些議題?哪些對象受益?

此協定不僅是台美自1979年斷交以來所簽署結構最為完整的貿易協定,也有助台灣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這份協議涵蓋了12項議題,預料支撐台灣經濟最重要骨幹的中小企業將受益。

2023/03/30 | 梁敏萱

【圖表】台灣蝦蟹類自給率僅23.1%,跟宏都拉斯斷交後,我們會吃不到白蝦嗎?

你知道每天餐桌上的蝦子是哪裡來的嗎?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有超過3分之1的進口白蝦來自前邦交國宏都拉斯。在與宏都拉斯斷交以後,台灣白蝦供應量會出問題嗎?過去曾是「草蝦王國」的台灣,目前蝦蟹類的產量如何?讓我們透過數據一起來了解

2023/01/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輪談判結束,多領域達成共識,學者:證明台灣有條件加入CPTPP

鄧振中表示,過去台美經貿往來都是應美方提出的要求,但經此次倡議談判,將來台美經貿合作會站在平等基礎上進行,應該可以避免過去美國單方面的要求。而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談判章節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高度吻合,一旦台美順利簽署,將進一步證明台灣有能力、有意願接受高標準,對加入CPTPP有很大幫助。

2023/01/11 | 精選書摘

《亞洲大未來》:APEC在這個新時代中,究竟會被邊緣化或是得以重生?

APEC是否可以成為巨型FTA的培育者,以及發展出擁有21個經濟體參與的「亞太自由貿易區」,這將是決定APEC在新亞洲區域主義中究竟會被邊緣化還是得以重生的關鍵。

2022/11/23 | 莊貿捷

印度取消出口關稅震撼鋼市,挑戰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鋼鐵出口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和消費國,後面依序是印度、日本、美國和俄羅斯,而印度近日取消鋼鐵關稅,坐二望一要問鼎全球鋼市。

2022/07/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政委鄧振中: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數週內啟動談判,類「台美FTA」,爭取加入CPTPP、IPEF

台美6月1日啟動21世紀貿易倡議,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以及非市場經濟等11項議題的貿易談判。

2022/05/24 | 《思想坦克》

開放萊豬與解禁日本五縣食品,都是解決台灣低FTA覆蓋率困境的重要布局

身為一個經貿學者,筆者認為萊豬與日本5縣食品解禁、以及CPTPP的申請,都是蔡總統第二任期重要的成果,是解決台灣低FTA覆蓋率之困境的重要佈局。然而筆者也必須坦言,蔡政府的這些佈局,短期內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恐怕難度很高。

2022/04/13 | 新社會政策雜誌

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印太經濟框架」有哪些地緣政治意涵?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有何不同?

2022年2月國務卿布林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危機未解之際,再次造訪亞洲展現美國持續投入印太的承諾。而從這些行程中官方接受專訪與公開演講的內涵、美國印太戰略中對「印太經濟框架」的闡述、以及白宮近期所準備的新聞稿中,也能歸納出特點。

2021/04/18 | TNL 編輯

對「電子零組件產業」依賴不斷加深,外媒:台灣顯露初期「荷蘭病」症狀

有外媒報導台灣身為半導體製造大國,在全球晶片供應短缺時對微小電子元件的依賴不斷加深,已顯露初期「荷蘭病」症狀。對此央行表示,若傳產持續提升競爭力,發展高值化、數位轉型及多元生產布局,或許可降低荷蘭病的疑慮。

2021/01/06 | 多維TW

靠「吃播」維繫台美關係,應該把「豬隊友」看成一種「斗內」

民進黨政府過去四年來,一路一面倒向美國的歷史,急忙三個月匆匆錄製「吃播」給美國看,圖的也不過是美國這個最大的金主可以給予台灣「斗內」,只可惜台灣並不在美國自貿協議的談判順序前列,蔡英文政府過分看重了自己之於美國的地位。

2020/11/27 | 《思想坦克》

疫情改變巨型FTA影響力,台灣沒加入RCEP實質影響真的不大

RCEP原本對台灣的影響就比較有限,但即便CPTPP加進來,以現在國際經濟活動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巨幅影響來看,仔細分析疫情可能帶來的變化以及掌握其所提供給台灣的機會,可能會比試圖加入巨型經濟協議會更直接與更有效。

2020/11/21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從「東協+1」到RCEP,解析「全球最大規模貿易協定」對各國的長期影響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歷經8年、31輪談判後,終於在11/15正式簽署,待RCEP正式生效後,經濟規模將達到23兆美元,約占全球GDP三成,成為全球最大規模貿易協定,對亞洲乃至全球影響深遠。

2020/10/15 | 多維TW

沒有籌碼的梭哈:美國終究是老大,老大要做什麼,台灣小弟不能不跟

台美友好歸友好,以商業立國的美國,在貿易上卻仍謹守「在商言商」的態度,在中美兩強間的對外政策已明顯失衡時,究竟是美國需要台灣這名盟友的支持,抑或是台灣除了美國之外已「一無所有」?

2020/10/14 | 讀者投書

面對美中交惡與全球供應鏈巨變,台灣如何藉此站穩國際地位?

在經濟上,擁有領先全球半導體技術、良好工具機製造業的台灣,將是疫情過後全球供應鏈脫鉤不可或缺的要角,在政治上,美國的印太戰略、世界各國逐漸形成圍堵中國的形勢,位處東亞第一島鏈重要位置能協助防堵中國在中南海擴張的台灣,將也是各國重要的戰略夥伴。

2020/09/02 | 張宇韶

美中經貿大戰下,美豬是台灣進入「無紅供應鍊」的門票

蔡英文彼時就批評馬英九單純將美牛議題單一處理,沒有透過談判爭取國家利益最大化,如今因為美中經貿大戰之故,台灣在國際地位與貿易環境上擁有「天時」與「地利」的絕佳優勢。

2020/08/31 | 廣編企劃

開放美豬美牛,推動簽署台美簽訂 BTA 邁大步

台灣政府於 8 月 28 日下午,由總統蔡英文正式宣佈,將擴大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標準。此次台灣若能掌握與美國簽訂 BTA,為台灣業者消除關稅障礙,無疑是對台灣經濟成長注入另一劑強心針。

2020/08/29 | TNL 編輯

開放美牛美豬進口,美國兩黨讚許並稱「應立即與台灣洽簽FTA」

台灣解禁美豬美牛進口消息一出,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商務部長羅斯及農業部長帕度等多位美國高層官員,紛紛推文表示歡迎這項措施,並期許美台經貿關係能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