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09/08 | 丁肇九

【關鍵專訪】拍謝少年 X 阿華師:為什麼在台灣,「百分之百」講台語好像是個奇怪的事?

或許對拍謝少年和阿華師來說,台語文就像是虱目魚的旗幟、蚵仔寮的表演、700年歷史的土礱、只用台灣米和台灣砂糖做的米香一樣,是一種出自草根而值得守護的台灣特色,透過培養茁壯,或許有一天這樣的瑰寶就能像音樂藝術創作或蚵仔煎一樣,成為一個讓外國人願意坐飛機來台灣了解擁抱的特有文化。

2022/09/05 | 游家權

【關鍵專訪】人生百味 X 新巨輪協會:「弱弱相助」向社會輸出新的文化,打造具有修復力和包容性的社群

新巨輪協會和人生百味除了提供貧窮者工作外,也嘗試讓這些遭到社會排除而失業、無家或關係瓦解的人,都能在這個社群中找到安身之處,舒緩疲憊緊繃的身心,並獲得連結感。

2018/08/30 | flyingV

《靈山》導演蘇弘恩專訪:回家,紀錄片躲不開的宿命

《靈山》故事非常簡單,導蘇弘恩伴隨身為獵人的外公早起,餵養牲畜、照護農地、修建房舍、和族人串門子、上診所健康檢查、在各個季節祭祀祖靈,過著年復一年的日子,時時刻刻替狩獵做準備。

2018/08/03 | 巷仔口社會學

台灣捐款文化與公民社會:「禮物經濟」在社會改革的角色

台灣民眾積極參與捐贈等公益活動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民間宗教信仰,或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與同情心。然而另一方面,台灣普遍存在民眾對於政府和企業的強烈不信任感,也因此民眾希望透過自己,而不是政府或企業,來為台灣社會的改善做出貢獻,而諸如捐款等「禮物經濟」行動,或許是台灣公民社會精神的表現。

2016/04/01 | 香灣人

本庄後輩做前鋒,全島志士同圍庄——《圍庄》音樂運動的誕生

從美濃反水庫運動及其催生孕育出來的交工樂隊,以至之後生祥發展出來的客家新民謠,到現在這張包含北管和龐克搖滾元素的《圍庄》,不只是音樂風格獨樹一幟,更是永豐和生祥從過去累積的運動能量,而衍生出前所未有、生生不息的跨界創作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