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

二十大工業國(英語:Group of Twenty,縮寫: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9月2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由七國集團(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七個重要經濟體(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韓國、印度尼西亞、澳洲)及歐洲聯盟組成。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1/22 | BBC News 中文

習近平G20「報復性會面」會見11國領袖,中國能否擺脫國際孤立感?

去(2021)年以來,各國放開防疫限制的步伐不同,但都陸續走出「冷和平」,參加到「外交派對」裡來,而還在孜孜不倦堅持「清零」的中國,成了最晚抵達派對的客人。再加上中國與西方關係緊張,俄烏戰爭又進一步考驗中國的外交站位,專家形容為「國際孤立感」。而這正是此次「外交派對」上想要擺脫的,因此找了最多人敘舊。

2022/11/19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印尼主辦G20落幕呼籲俄烏停戰|APEC峰會泰國登場|緬甸國慶軍政府釋放近6千囚犯

印尼也趁著峰會吸引外國投資,尤其是電動車電池生產、基礎建設、再生能源以及新首都努山達拉的建設。佐科威、拜登以及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於峰會上宣布,將持續深化「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合作,並在印尼展開多個新計畫。

2022/11/18 | Abby Huang

與習近平會談之後,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不太可能支持「經濟體」台灣加入CPTPP

澳洲學者表示,總理在與習近平會面後3天做出此評論「時機不當」,「他的言論有可能看起來像是對中國政府的讓步、也可能被視為北京的勝利」。澳洲前財政部長也稱,澳洲總理的發言讓他與日本意見相左,因為日本已對台灣加入CPTPP表示支持。

2022/11/18 | BBC News 中文

杜魯道被習近平公開「教訓」:G20印尼峰會罕見影片反映的中加關係

德拉科特還指出,從片段可見,當杜魯道從翻譯得知習近平其實在教訓他之後,「總理馬上直接盯著習近平,並走近了他——杜魯道每逢遭遇挑戰時都這樣做」。「加拿大人普遍喜歡看到他們的總理緊張應對充滿爭議的世界領袖。」

2022/11/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Politico》:習近平在G20上演外交復出秀,單獨會晤各國領袖釋出利多分化歐盟

這次峇里島峰會,中國採取精明的一對一戰略,分別與法國總統馬克宏、西班牙首相桑傑士、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荷蘭總理呂特會晤。然而中國不滿歐盟將其形容為「體制對手」,決定針對個別歐洲國家運用影響力,不和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外交界預期將對話的歐盟高峰會主席米歇爾會面。

2022/11/17 | Abby Huang

習近平G20場邊指責杜魯道,學者分析:拿加拿大開刀「後果小」,做給其他國家領袖看

習近平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的對談內容被洩漏給媒體,習近平罕見公開展現憤怒。渥太華卡爾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卡文表示,習近平大概不滿他和杜魯道會談的新聞洩露給媒體,於是採取了衝突的方式以「挽救顏面」,「加拿大不是歐洲或美國,習近平知道他可以公開採取更激進的立場。」

2022/11/17 | BBC News 中文

G20峇里島峰會宣言:以「最強烈措辭」譴責俄羅斯,下一屆會不會變成「G19」?

印尼總統佐科威用力敲下木槌,並遞給下一屆主席國印度的領導人莫迪,掌聲、笑聲、快門聲同時響起,但下一屆G20峰會如何,還會不會有俄羅斯?2014年,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使其被G8開除,成為G7;那麼2022年俄烏戰爭,是否會使G20變成G19?

2022/11/17 | 德國之聲

拜習會雙方都帶著明顯意圖,意在表明中美仍是負責任的大國

習近平與拜登在峇里島的面對面會談是否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果?中美雙方的對話是否能有助於理解對方的意圖?就此,德國之聲採訪了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部專注美中關係的資深研究員馬安洲(Andrew Small)。

2022/11/16 | Abby Huang

英國首相蘇納克與習近平會談遭取消:會談前對中態度髮夾彎,不再稱中國為「威脅」

蘇納克對中立場軟化,引來前保守黨領袖鄧肯・史密斯痛批,認為這種轉變會被習近平視為英國首相的一種軟弱。史密斯說,看到中國駐英國曼徹斯特總領事館對抗議者的襲擊,以及中國海外服務站的警察脅迫中國公民回國,「(蘇納克)還需要什麼證據來證明,中國正在威脅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生活方式?」

2022/11/15 | BBC News 中文

拜習會晤後雙方怎麼說?美官員稱「俄羅斯入侵讓中國感到有點尷尬」

在私人關係層面,很少有領導人能像拜登和習近平那樣熟悉對方,很難說這兩位能否稱為「老朋友」,但至少可以稱得上老熟人。後來在川普時代,中美關係急轉直下,拜登上台後也未得到更多改善。這次習拜會,是兩人時隔九年再次面對面。

2022/11/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習會談3小時:學者分析「護欄」成為關鍵詞,需定義「到什麼程度不會出軌」

紐時報導形容,拜登與習近平「謹慎承諾」嘗試改善美中處在數十年來最充滿敵意的關係,但兩人發言顯示台灣仍是最有可能引爆兩國衝突的因素。拜登警告習近平,中國對台咄咄逼人的姿態威脅區域穩定,最終可能危及全球經濟。習近平則回應,北京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和平穩定,但台獨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

2022/11/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習會談3小時:拜登表明反對中國脅迫台灣,習近平稱中美關係不該是零和博弈

拜登在隨後的記者會談及與習近平的會談時表示,他們兩人就雙方的意圖與優先事項進行公開坦誠的對話。習近平清楚美國將捍衛美方利益與價值觀、促進人權、捍衛國際秩序,並與盟友與夥伴同在。在談到台灣議題時,拜登重申美方「一個中國」政策不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將致力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TNL+ 2022/11/15 | TNL國際編譯

全球338名宗教領袖出席印尼R20峰會,尋求消弭歷史恩怨、推廣「溫和式伊斯蘭教」理念

本次R20大會,討論的面向著重在「消弭歷史恩怨、講真話、和解與寬恕」、「辨認及接受世界主要宗教與文明,共有的價值觀」、「針對過往有爭議的宗教教義,重新進行詮釋」,以及「共同發展全球能和平相處的普世價值觀」。印尼學者敏・法德利(Hadza Min Fadhli R)對此表示,印尼希望能藉由R20宗教會議,向全球穆斯林推廣「溫和式的伊斯蘭教」理念。

2022/11/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習會14日登場,拜登試圖界定美中關係紅線,學者:台灣問題就是中方的紅線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長邵育群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這場會晤將是拜登(Joe Biden)任職美國總統以來首次和習近平碰面,在中美關係較為艱困情況下,這場會晤有助於穩定雙邊關係不再惡化,尤其美國期中選舉結果,也讓拜登在談中美議題上可以處在「較有信心」的位置。

2022/11/13 | BBC News 中文

G20峰會前四大看點:疫情終章、俄烏同台、拜習會面、經濟危機

任何一個問題放在以前,都是大事件,當它們疊加在一起,任誰都會焦頭爛額,可能更需要全球政治領袖們坐在圓桌前申明立場、達成妥協,拿出方案。

2022/11/13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東協峰會聚焦緬甸議題|普亭是否出席峇里島G20峰會成焦點|馬國大選19日登場

面對國際批評聲浪,緬甸選擇缺席區域重要會議。此次峰會,緬軍拒絕派出非政治代表出席。除了緬甸和即將舉行大選的馬來西亞,另外8個東協成員國領導人都已飛抵金邊。

2022/1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習會14日登場,拜登將關切中國對台海和平穩定威脅,吳釗燮希望有助於區域和平

美國資深官員昨天指出,期望這次會談能有深入且實質性的對話,預期拜登會坦率表達對某些議題的關切。吳釗燮表示,若美國高層或總統、副總統,能夠與中國領導人交談,處理對台海和平與穩定或中國違反現狀的擔憂,他認為這將非常有助於地區和平。

2022/1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尹錫悅禁MBC記者隨行採訪,韓媒群起反彈促撤禁令,總統辦公室:問題在於假新聞

5個媒體團體發表聲明提到,總統專機由國民繳稅營運,採訪費用也是各家媒體自行負擔,將總統專機當作私有財產,認為讓媒體搭乘專機是施予恩惠,是有違時代潮流的錯覺;若尹錫悅政府不採取能讓人接受的措施,將就此事定調為對言論自由及民主制度的嚴重威脅,強調不惜與尹錫悅政府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