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國內生產毛額(英語: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國內生產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在描述地區性生產時稱地區生產毛額,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4/06 | 精選書摘

《少即是多》:「棄成長」的意思不是縮小GDP,而是打造一個不依賴成長的後資本主義經濟體

人類未來與經濟發展的啟示之書,一部橫跨人類學、哲學、經濟、科學與生態的前瞻巨作。透過傑森.希克爾的宏觀視野帶領讀者橫跨了幾個世紀和大陸,整合了學科,全面探討經濟發展於對於當代人類與環境的影響。

2022/03/14 | Roy Ngerng

台灣人均GDP追上日韓沒什麼好開心的,因為我們的基本工資仍遠遠落後於鄰國

數據顯示,台灣的人均GDP即將趕上韓國與日本,但這樣的數字,對台灣勞工的好處卻微乎其微,因為台灣的基本工資目前只有約日韓的一半,可見勞工並無法從經濟成長中受益。

2022/01/11 | 莊貿捷

陳志武:中國民營企業已躺平,投資、民間消費與出口「3駕馬車」經濟下行壓力大

中國經濟逐漸趨緩,受到各國矚目,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表示,中國投資、民間消費以及出口,數據已經下行,並直言民營企業已經「躺平」,中國經濟挑戰大。

2022/01/01 | TNL 編輯

蔡英文元旦談話:台灣人均GDP首次超過3萬美元,未來強化歐洲鏈結計畫、力抗中國打壓

總統蔡英文於今(1)日,去(2021)年台灣每人GDP,首次超過了3萬美元,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每人GDP已經超過了許多OECD國家的水平。

2021/12/31 | 財訊

謝金河:不用等到2026年,台灣基本上已經算是「全球20大經濟體」了

在CEBR提出預測之前,台灣已經是排名第二十一的經濟體,排在台灣前面的有印尼、荷蘭、瑞士、土耳其及沙烏地阿拉伯,但我們在國際上得到的認同,與台灣的經濟力卻完全不相稱。

2021/12/17 | Y.t.Chan

從「倒轉地球」到躺平香港——問香港往何處去(一)

如果年輕人想返工返得有意義,或捱一份起碼捱得來有前景的工,但找不到,他只見到在上位者無料到,卻也文也武,於是索性追求低物慾的生活,減少消費和把負債減至最低——不要忘記很多大學生一畢業便周身學債——這樣躺平有甚麼不對?

2021/12/17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2021年聯準會年底會議,確認加速縮債、明年升息

2021年最後一次聯準會利率會議,如市場預期宣布明年1月加速縮債,但利率點陣圖意外傳遞明年將升息 3 碼訊號,整體會議該如何解讀?

2021/12/06 | 《思想坦克》

2032年的中國經濟會是什麼樣子,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超越美國嗎?

比較重要的是,10年後中國經濟會是一個什麼狀態。雖然此刻中國經濟似乎充滿不安定因素。但就長遠結構上來說,中國經濟依舊有相當發展潛力

2021/10/29 | TNL 編輯

監督機構稱脫歐對英國經濟影響大於疫情,財政大臣:「我們看到脫歐對經濟帶來好處」

英國正式脫歐已經步入第二年,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主席休斯指出,退出歐盟將使英國的長期GDP減少約4%,疫情的部分則只會減少2%。長遠來看,英國脫歐的影響恐怕比大流行的影響還要更大。

2021/10/15 | 莊貿捷

中國「房市維穩」下修指導價,北上廣深部分中古屋價格腰斬,新買房民眾欲哭無淚

中國為了維穩房價,已有10餘個城市祭出「中古屋指導價」,並擴及一線大城市,而從房市低迷、電力能源危機、消費者信心疲軟到原物料成本飆升,外資銀行紛紛預估,第3季中國GDP成長將放緩。

2021/08/30 | nippon.com 繁體字

2020年日本軍事支出5.3兆日圓位列全球第九,美中印高居前三名

2020年全球軍費總支出為19810億美元(約213兆日圓)。日本的支出相當於其中的2.5%,為491億美元,位列全球第9名。

2021/08/27 | 巷仔口社會學

奧運獎牌的跨國政治社會學:各國選手的表現與哪些國家社會指標有關?

民主國家大多有一致的發展模式,亦即各種與民主相關指標表現越好,則會出現正向交互作用,在奧運獎牌表現上也往往更好。然而,威權國家奧運表現較差且其效果相對發散不容易分析,其中兩個例外俄國跟中國在前述四個指標都敬陪末座,卻在奧運獎牌分數的表現優異。

2021/07/26 | UBI Taiwan

基本收入常見的稅制問答:台灣有對大企業加稅的本錢嗎?

稅率和GDP成長率單純比較時,基本上稅加得越多,對GDP成長影響越大,那如果從重視GDP的成長角度來說,不是不該收稅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稅率並不是企業唯一的考量。

2021/06/22 | Jack Huang

經濟成長愈高愈好?政治人物與經濟學家,如何攜手「增加GDP」?

政府若光以GDP作為終極目標,很容易忽略了「值」而僅顧到「量」。例如製造大量的污染反而會增加整體的GDP,因為會需要去清潔,打掃,乃至清運,如果你僅追求數字,那都被計入了年度的GDP裡面。

2021/05/04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中國Q1出口數據,已跟不上亞洲其他國家的復甦進度

整體來看,中國今年第一季出口的狀況,以年複合成長率來看雖然保持強勢,但部分商品已逐漸進入高原期。

2021/04/04 |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目前接近歷史高點的「巴菲特指標」,真的可以用來預測股災嗎?

在過去曾經出現嚴重高估的2000年.com泡沫,「巴菲特指標」確實準確預測股災的來臨,不過在2007年的雷曼兄弟事件,當時候指標顯示的是合理價格,不過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則是發生在高估的時候,整體說起來,好像準又好像不太準?

2021/03/05 | 德國之聲

人大會議看點:中國GDP年成長目標6%,李克強宣示增加產業鏈自主可控力

就在外界關注世界疫情下,北京會否做出比較保守的經濟增速估計,但看起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依舊有信心能夠重振雄風。

2021/02/05 | 林宜萱

拜登凍結川普撤走駐德美軍命令:軍費應佔GDP多少比例才合理?

美國前總統川普(港譯「特朗普」)多次指責德國軍費太低,不到GDP的2%,去年下令撤回9500名駐德美軍,新任總統拜登決定凍結此命令。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一篇文章指出,用GDP佔比衡量一國國防支出,就像「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不是個非常完善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