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GDPR

《一般資料保護規則》(英語: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縮寫作GDPR;歐盟法規編號:(EU) 2016/679),又名《通用資料保護規則》,是在歐盟法律中對所有歐盟個人關於資料保護和隱私的規範,涉及了歐洲境外的個人資料出口。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洲議會首邀台灣立委參與公聽會促簽雙邊經貿協定,吳欣盈「回嗆」歐盟官員強調台灣立場

會後吳欣盈說,歐洲議會和歐盟執委會對台灣「一個踩油門,一個踩剎車,很尷尬的狀況」。她坦言台歐雙邊投資協定短期內不可能發生,「但有些東西可以先談,像樂高堆積木那樣的模組化」。她也透露公聽會後施卓絲卡找她攀談,提到會中提及的醫療健康領域,過去執委會其實未想過可以與台灣合作,因此有一個新的進展機會。

2022/12/08 | 賴冠伶

歐洲資料委員會決議:禁止Meta未經允許使用個資投放個性化廣告,專家建議改變商業模式

對此,Meta的其中一位發言人強調,目前公司正在與愛爾蘭監管機構進行接觸。「《GDPR》允許在超過同意或履行合約的範圍之外,有一系列可以處理資料的法律依據。而根據該法規,這些法律依據之間沒有等級之分,因此並沒有其中一個依據是比較好或應該是優先的。」

2022/09/06 | 賴冠伶

Instagram違反GDPR遭重罰4億500萬,主因為未善盡對兒少個資保護義務

英國資料諮詢公司的所有者卡羅琳・卡魯特斯(Caroline Carruthers)表示,Instagram 在讓青少年設立商業帳戶時,沒有考慮到對青少年的隱私責任,並且在使用者的隱私設定中也「明顯缺乏關注」。

2022/07/27 | 讀者投書

Amazon收購One Medical擴大布局智慧醫療,但個資與隱私保護是否經得起考驗?

美國參議員Amy Klobuchar對於Amazon這次收購可能引發的個資問題之擔憂其來有自,Amazon的資安問題已非首次浮上檯面,旗下的智慧家居用品Ring即為前例。

TNL+ 2022/04/06 | 簡志峰(峰哥)

清大「AI鷹眼」數位監考技術值得肯定,但防弊心態與行為資料收集,是否符合評量的原意?

雖然AI鷹眼數位監考的高科技值得肯定,但收集個人行為數據有侵犯隱私的疑慮。考試僅是多種評量方式的其中一項,社會應該更強調學生如何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透過評量讓學習更精進,學校或學生間不是只為了在名次和分數之間爭輸贏,而單獨將考試公平性擺在最前面。

2021/10/11 | 讀者投書

當你看到落落長的隱私權政策點下「OK」時,你知道自己同意了些什麼嗎?

謂「同意」,依《個資法》規定,是指「當事人」經「蒐集者」告知《個資法》法定應告知事項,而「允許」的表示,而且只要當事人未表示拒絕,並已提供個資時,則推定當事人已表示同意。不過,蒐集者需要對當事人同意的事實,負責舉證證明。

2021/09/03 | TNL 編輯

隱私政策僅向用戶揭露41%,WhatsApp違反歐盟個資法遭罰74億

愛爾蘭本次開罰的2.25億歐元,約佔Facebook於2020年利潤的0.8%,是歐盟自從執行GDPR以來第二大筆的罰款。過去罰款金額最高是亞馬遜的7.46億歐元(約249億新台幣)。

2021/05/07 | 廣編企劃

後疫情時代超前部署MarTech!awoo執行長林思吾:零售轉型「數據導向」將是勝出關鍵

2020年MarTech Asia,邀請24位重磅講師登台演講,鎖定零售業在疫情改變消費者購物習慣的過程中,如何採用MarTech解決方案邁向全通路的最佳體驗。

2021/01/09 | TenMax ADTech Lab

Cookie消失後如何找受眾(上):媒體商應開始建構屬於自己的「高牆花園」

第三方cookie遭到各家瀏覽器的全面打壓,唇亡齒寒的便是數位廣告業了。少了過去廣告鎖定必備工具——第三方cookie,這是否代表我們將失去了解受眾、針對受眾「對症下藥」、追蹤廣告成效的能力呢?

2020/12/30 | TenMax ADTech Lab

2020數位廣告趨勢總回顧:GDPR、Podcast興起、TikTok捲入美中貿易戰

回顧2020年,數位廣告世界經歷了驚奇改變與風風雨雨,從使用者的隱私權、廣告投放的技術、如Podcast之類的媒體新茁壯等等,也令人期待明年數位產業的新一波變化。

2020/10/19 | 廣編企劃

Engagement Lab計畫上線,將數據控制權交還給每一個人

目前使用者所面臨的窘境是,儘管有個資意識,卻無法拿回自己的資料並取得所有權。而Engagement Lab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建立全新的數據應用生態,讓人們得以將數據資產變現,並創造更多價值。

2019/11/08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假新聞」是社會的疾病,還是法律規範的漏洞?

現在有兩種看待假新聞的方式:一種是把它當成現代社會的疾病,另一種是將它當作民主社會中,要用法律工序處裡的對象,而後者除了歐盟所訂GDPR規範外,德國、法國、美國又各自有什麼因應措施呢?

2019/10/10 | 精選書摘

史諾登《永久檔案》:我們必須確保自己過去的紀錄不會被用來對付我們,或者我們的子孫

現在,我們稱為隱私的自由已獲得新世代擁護。他們在九一一事件時尚未出生,一輩子都活在這種無所不在的監控幽靈之下。這些未曾見識過其他世界的年輕人決心去想像一個那樣的世界,而他們的政治創造力與科技獨創性給了我希望。

2019/09/04 | TenMax ADTech Lab

【一週科技趨勢】網路隱私權之戰,臉書Google各推不同「追蹤」方案

面對日益高升的網路隱私權爭議,臉書承諾推出的「消除歷史紀錄(Clear History Tool)」功能終於上線,Chrome則強調在保障用戶隱私的同時,也會維持廣告生態系中各方的盈利模式。

2019/05/07 | TIME

國家級網絡審查的最新形態︰俄羅斯擬設立「主權網絡」

若干新興經濟體將密切關注俄羅斯的進一步測試。如果俄羅斯真的成功阻斷了域外網絡,這些政府或將群起效尤。但俄羅斯當局對於此事件最大的誤解就是:俄國人民會乖乖接受一套即將與中國一樣受限制的網絡。

2019/02/25 | 讀者投書

當個人資料「殘留」在虛擬空間,會有甚麼風險?

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賦予了民眾「可攜權」、「被遺忘權」與「反對權」,讓個人資料及私隱保護邁向前所未有的重要里程碑,也促成當事人在使用個資時更隱密、彈性、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