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地理資訊系統(英語: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縮寫:GIS)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結合地理學與地圖學,已經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是用於輸入、儲存、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資料的電腦系統,可以分為以下五部分:

人員,是GIS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8/06/08 | InVisibleCities 在看得見的城市

台中高齡友善空間(下):如何滿足「高齡健康」人口的空間需求?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政府長照2.0政策欲將醫療及社會福利資源整合,將各級照護據點、社區中心相互結合,各據點間相互支援並落實「在地安老 (Aging in Place) 」的理念。本文以地理空間的角度檢視現有服務設施分佈現況,並設想可能提升城市高齡友善度的方式。

2018/05/25 | InVisibleCities 在看得見的城市

台中高齡友善度(上):現有長照資源能否落實「在地安老」?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政府長照2.0政策準備將醫療及社會福利資源整合,將各級照護據點、社區中心相互結合、支援並落實「在地安老(Aging in Place)」的理念。本文以地理空間的角度,檢視現有服務設施的分佈現況,並設想可能提升城市高齡友善度的方式。

2017/06/09 | If Lin

【圖表】梅雨來臨,細探台北市高風險淹水區塊在哪裡

隨著全球暖化,近幾年的降雨量越來越多,而城市內原本的排水設施,來不及排放雨水,最終造成淹水。在全球暖化還無解,排水設施也還增加排水能力前,若能夠知道哪裡是容易淹水的地點,至少能幫助我們預先防範可能的淹水,增加自身安全與減少損失。本文利用政府的淹水模擬圖,與實際的淹水地點,結合成一份台北市的可能淹水地圖。

2017/06/01 | InVisibleCities 在看得見的城市

雨天步行地圖、晴天綠蔭地圖、夜晚街燈地圖——更切合都市慢活的地圖應用

地圖的應用可能,不只是告訴我們兩地之間,怎麼走距離最短,怎麼走最省時。它還可以有更多可能,更多符合人們步行需求的可能。本文利用騎樓、綠蔭、路燈等資料,帶我們思考,地圖應用與人們需求之間的更多可能。

2017/05/18 | InVisibleCities 在看得見的城市

共享都市空間:YouBike站點閒置車位再利用,能產生多大價值?

YouBike站點這些空間是否可能在停車之外,提供更多利用的可能性呢?這篇文章通過分析台北市YouBike使用動態,跟實地觀察,為我們提出YouBike站點的可能再利用方式。

2017/05/03 | InVisibleCities 在看得見的城市

角落翻轉(上):看得見的台北,看不見的「消極空間」

城市內各區塊會有不同特性,在功能與空間利用上也有所不同,但常也因此造成許多的閒置空間,這些閒置空間都是值得再活用的資源。本文利用地理資訊分析方式,帶我們找出台北市的消極(閒置)空間,並且提出可能的再活化方式。

2017/03/10 | 芭樂人類學

從地圖到自治:魯凱族傳統領域的實踐願景

魯凱族總人口雖然只有13,000人左右,但在台灣的傳統領域推動歷史上卻扮演重要的先驅角色,無論從傳領的調查工作、地方組織的培力,可說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與基礎。

2016/07/20 | 精選轉載

畫專屬經濟區,有可能嗎?試繪「南沙群島島礁權利劃界示意圖」

倘若台灣今日執意在此畫設專屬經濟區,並且投入執法,先不考量台灣到太平島有約1600公里的距離以及所耗費的經費,光是想到其他權利聲索國也會卯起來畫界,就覺得頭很痛了,也可能為臺灣已經很嚴峻的外交處境,再添一把不受控制的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