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15/04/23 | Sid Weng

網路霸凌遍及全球:歐盟發起網路安全日、美國催生反霸凌法…其他國家怎麼做?

網路受害者常因而遭同儕排擠,不被群體接受,導致深深孤獨感和社會隔離感。這些人更容易有低度自尊和抑鬱症,而學校時期遭霸凌的影響也都會持續到成年。

1950年證據法令 Beat Bullying Mor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Bully Free Montana Act Chloe Madeley Cindy COFACE Columbine High School Criminal Justice and Courts Bi Cyber Security Agency cyberbullying Doordarshan Facebook GOA Google IFFI INSAF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IT Act Jamey Rodemeyer Lady Gaga Line McAfee MySpace Pavan Duggal Rutgers University Steve Bullock Twitter Tyler Clementi Yaacob Ibrahim Yahoo YouTube 人權 低度自尊 保護令 修法 兒童 全印電視台 刑事 刑事司法與法庭法案 刑責 印度國際影展 即時通訊 反霸凌立法 取笑 口誤 台灣 同儕 同志 名譽毀損罪 告訴乃論罪 國會 女主播 女神卡卡 孤獨感 安華 家庭組織聯盟 密蘇里州 尊重 州長 年輕人 影片 批評 抑鬱症 推特 新加坡 新澤西州 期刊 果阿省 校園霸凌 楊又穎 模特兒 歐巴馬 歐盟 民主黨 民事 法辦 漫畫家 煽動 猥褻照 異議分子 研究 研究指出,網路受害者 社群網站 科倫拜高中 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局 網路安全日 網路法 網路霸凌 網路騷擾 緬甸 總統 美國 臉書 自卑 自殘 自殺 色情報復 英國 英國精神病學 蒙大拿州 蒙大拿無霸凌法案 觸愛網路健全服務 言論自由 謾罵 谷歌 資訊科技法 跳樓 輕生 通訊及新聞部長 關注網路安全網 防止騷擾法案 隱私 雅虎 雙重人格 霸凌 青少年 青少年暴力防治中心

2015/01/04 | 歐北來

「他們才看起來就是韓國人吧。」你人在國外也會看人就猜國籍嗎?

為什麼旅行路上遇見的那些人會那麼的特殊,溫暖的讓人難忘?也許是因為明白彼此一輩子可能只有這次見面,不久後便會各奔東西,便在這短暫的相遇中盡量給予彼此所需。也許是微笑,也許是溫暖的善意,也許是對方需要的協助。但其實他們做的就只是,不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