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 |
Gap Year 2.0:不是只有出走才能找到答案,你的人生本就是一場旅行
旅行,它可以是逃離工作的出口、找尋生活靈感的方法,或只是單純收起包袱,說走就走,但我們也慶幸,因為有這幾位旅人們的書寫,讓我們對「出走」這件事,多了不同的的解讀。
2015/11/17 |
寫在打工度假結束前:如果我能夠在紐西蘭四處流浪,又何必害怕回台灣?
當時我並不覺得去打工度假需要什麼勇氣,而是就是一段時間較長的出國而已,直到時間近出發時才開始緊張與害怕,從未離家這麼久的我,真的要自己出去一個我從來不認識的地方生活了,當時的日記還寫了自己提起勇氣的心情,無論出國之後是好還是壞,我都要完成這一段Gap Year...
2015/11/15 |
旅行歸來的減法人生:如果人生從沒為自己活過,那麼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原本以為當一個「工作旅人」也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工作中要好的同事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他的一生,那個衝擊讓讓我遲遲無法自己,才發現當你一直為別人而活時,靈魂也會慢慢消失,當你回過頭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時,對於未來也不會抱持任何希望,如果人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那麼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存在?。
2015/11/15 |
旅行歸來的減法人生:如果人生從沒為自己活過,那麼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原本以為當一個「工作旅人」也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工作中要好的同事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他的一生,那個衝擊讓讓我遲遲無法自己,才發現當你一直為別人而活時,靈魂也會慢慢消失,當你回過頭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時,對於未來也不會抱持任何希望,如果人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那麼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存在?。
2015/11/13 |
在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意外流浪,撞見傳說中「一卡皮箱跑天下」的台灣前輩
我總幻想自己體內滾著流浪的血液,卻怎麼也料不到流浪的起點,竟是在出發後的第十天。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我的夢幻城市後,我們搭了一整夜火車到布蘭卡港(Bahia Blanca),清晨步出車站,還有點昏昏沈沈。我羞怯地在公路上伸出大拇指,生平第一次嘗試搭便車.......
2015/11/10 |
真正的生活就在你所到之處,所以不要急,旅行後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回家」吧
去捷克當交換學生前,我也假裝很懂的讀了米蘭昆德拉,想要把《生活在他方》嚼出滋味來。嗯,是的,我就要去歐洲了,那個我幻想中地球上最懂得生活、最懂得愛、最懂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地方。(而我對於捷克或布拉格一無所知)
2015/11/10 |
真正的生活就在你所到之處,所以不要急,旅行後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回家」吧
去捷克當交換學生前,我也假裝很懂的讀了米蘭昆德拉,想要把《生活在他方》嚼出滋味來。嗯,是的,我就要去歐洲了,那個我幻想中地球上最懂得生活、最懂得愛、最懂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地方。(而我對於捷克或布拉格一無所知)
2015/11/09 |
90後的Gap Year:就因咽不下那口氣,學測前我做了個走向世界的決定
「出走」,可能沒那麼瀟灑,也沒那麼壯麗,對我來說,它是「暫時放逐自己」的方式與「追隨心之所向」過程,借由離開理所當然的一切,重拾三歲孩子般的好奇心,以及試探自己的可能。
2015/11/09 |
90後的Gap Year:就因咽不下那口氣,學測前我做了個走向世界的決定
「出走」,可能沒那麼瀟灑,也沒那麼壯麗,對我來說,它是「暫時放逐自己」的方式與「追隨心之所向」過程,借由離開理所當然的一切,重拾三歲孩子般的好奇心,以及試探自己的可能。
2015/10/30 |
屬於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林正盛的壯遊:「那天,我下定決心,拿了我爸口袋裡的500元,來到台北」
不甘願只做工的林正盛,想到小時候曾因開刀上臺北,那座就如林強寫的歌詞「什麼好康都在那裡」的城市,某天,他下定決心拿了爸爸口袋裡的500元去火車,到臺北延平北路,看到麵包店招學徒就進去報名,「那年農曆年回家,我爸沒說什麼,就說『回來啦』。」
2015/10/28 |
Gap year 2.0活動攻略:「壯遊之後,你帶回了什麼?」活動辦法
我們想聽聽你的故事!快把你的圖文故事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就有機會得到由聯合航空提供的台北—舊金山的來回機票或TutorABC提供的旅遊英文線上課程唷!
2015/10/28 |
Gap Year 2.0:不是只有出走才能找到答案,你的人生本就是一場旅行
這一年間,曾發生一位女孩的旅行分享,引起諸多的批判和討論,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或許單純談論旅行、分享祕笈已不足夠,而我們也好奇,當初那群跨出舒適圈的旅者們,他們如今又去了哪裡? 因此,我們想嘗試的,不單是告訴讀者「出走後的體悟」,更希望聆聽的,是「歷劫歸來」後,誰又在家鄉啟動了一個更大的冒險。
2015/10/28 |
Gap Year 2.0:不是只有出走才能找到答案,你的人生本就是一場旅行
這一年間,曾發生一位女孩的旅行分享,引起諸多的批判和討論,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或許單純談論旅行、分享祕笈已不足夠,而我們也好奇,當初那群跨出舒適圈的旅者們,他們如今又去了哪裡? 因此,我們想嘗試的,不單是告訴讀者「出走後的體悟」,更希望聆聽的,是「歷劫歸來」後,誰又在家鄉啟動了一個更大的冒險。
2014/10/06 |
20個最動人的壯遊故事,在路上追尋旅行與人生的意義
一天一票,支持你最喜歡的壯遊故事,最高票的兩位將獲得「聯合航空提供的臺北-美國來回機票」,繼續他們的壯遊行,寫下續集與你分享。
2014/09/27 |
【旅人對談】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在幾歲時展開你的「壯遊」?真正的旅行,在歸來後才開始
他是Terry,29歲帶著一把烏克麗麗,因著對朋友的承諾,從一位遊學打工的背包客,到途經澳洲、紐西蘭收集微笑,2011年313大地震後,又前往日本替災民打氣。 她是雪兒,29歲那年的分手,領她走上一趟未知的旅程;她沒想過自己能扛上背包走過千山萬水,人生風景從此天寬地闊。 她是換人,22歲那年因著交換學生的身份前往異地,她帶著寫有「愛」字的紋身貼紙,交換了60個故事,開始以世界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