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
《像藝術家一樣開發創意》:將想法視覺化,以「歐威爾式」的概念來作畫
想跟達文西、愛因斯坦一樣擁有創意腦?你只需懂得「如何看」!一本兼具啟發性及實用性的創意開發指南,教你輕鬆切換思考、打開視野,看見充滿創造力的解答。
2020/10/17 |
《動物農莊》譯後記:從政治、思想、文學三個層次解讀歐威爾,躍入他剝開的人性淵藪
歐威爾的小說,是哲學也是文學,是文學卻更飽含哲思。從他寫作之時至今,我覺得,這些作品裡,不停上演著一場詭譎的時間魔術。
2020/09/01 |
【影片】《1984》對2020年的三個哲學提示
70多年前的作品《1984》對2020的我們有何提示?「好青年荼毒室」從語言、歷史和自由三方面解釋George Orwell的洞見。
2019/10/12 |
《邱吉爾與歐威爾》:「後九一一」時代,促成歐威爾死後第三次的聲譽崛起
一些專家偶爾會爭論,二十世紀中葉的作家中,哪個人預測的未來最準?究竟是赫胥黎,還是歐威爾。其實這種比較是錯的,他們兩人預測的未來都是對的。
2019/10/12 |
《邱吉爾與歐威爾》余杰推薦序:一生躍過兩道深淵,與法西斯和共產主義正面對決
美國作家湯瑪斯・瑞克斯(Thomas E. Ricks)將邱吉爾和歐威爾合在一起作傳,使得生前未曾謀面兩人彼此互補與對照,共同構成一部二十世紀人類尋求自由的精彩歷史。
2017/01/05 |
支持祖國?庫斯勒的「足球民族主義」
歷史上足球與民族主義有著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足球民族主義無疑帶動球場濃厚的競技氣氛,亦帶出更多歷史與社會話題,但即使如此,由民族主義所引發的種族歧視卻是值得正視的問題。
2017/01/05 |
支持祖國?庫斯勒的「足球民族主義」
歷史上足球與民族主義有著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足球民族主義無疑帶動球場濃厚的競技氣氛,亦帶出更多歷史與社會話題,但即使如此,由民族主義所引發的種族歧視卻是值得正視的問題。
2016/07/01 |
八首靈感來自文學的歌曲:音樂人用創作向作家的偉大心靈致敬
歌手也追星嗎?那當然。只不過,當他們著迷某部文學作品時,不是追著作者要簽名,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追星,那就是用他們的音樂語言,創作出一首歌,向作者和作品致敬。
歌手 文學 More... 音樂 創作 作家 凱特布希 咆哮山莊 艾蜜莉勃朗特 Kate Bush Emily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1984 大衛鮑伊 一九八四 喬治歐威爾 David Bowie George Orwell Firework 凱蒂佩芮 傑克凱魯亞克 在路上 Katy Perry Jack Kerouac On the Road 湯姆威茲 Tom Waits 4.Banana Co 電台司令 百年孤寂 馬奎斯 Gabriel Garcia Marquez Radiohead Paranoid Android 銀河便車指南 道格拉斯亞當斯 Marvin the Paranoid Android Hurricane 三十秒上火星 烏鴉 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The Raven Thirty Seconds to Mars Atticus 喧囂薔薇 梅岡城故事 哈波李 The Noisettes Shingai Shoniw Harper Lee To Kill a Mockingbird 齊柏林飛船 Ramble On 魔戒 托爾金 Led Zeppelin J.R.R. Tolkien Robert Plant Strider Aragón Sympathy for the Devil 滾石樂團 大師與瑪格麗特 布爾加科夫 The Rolling Stones Mikhail Bulgakov Pilate 珍珠果醬 Pearl Jam Mick Jagger 米克傑格 波特萊爾 Charles Baudelaire
2016/06/21 |
牛奶要先加還是後加?紅茶研究權威教你不可妥協的正統英式奶茶沖泡法
主張應該先倒牛奶的一方認為,如此一來當之後再加入紅茶時,可以藉由分散作用讓兩者混合得更均勻,香氣更容易散發。而堅持先倒紅茶的人則認為,牛奶之後再加比較容易掌控添加的分量。如此無謂的爭辯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
2015/04/30 |
臉書創辦人讀書會的第9本書:科技是「老大哥」的密友,還是對手?
Peter Huber在《Orwell's Revenge》中反覆提問,George Orwell對機器化和烏托邦極度警惕,但他是如何得出資本主義與資訊科技將會成為極權的密友,而不是對手?
2015/04/30 |
臉書創辦人讀書會的第9本書:科技是「老大哥」的密友,還是對手?
Peter Huber在《Orwell's Revenge》中反覆提問,George Orwell對機器化和烏托邦極度警惕,但他是如何得出資本主義與資訊科技將會成為極權的密友,而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