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2/08/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關於《人慈》的思索:先射箭再畫靶的論述方式,我們真能如此斷言人性本善?

《老子.第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人慈》中理想的人性,或許在這樣的小社會才可行?現在地球上已有超過七十七億人,現在台灣直轄市的一個區都可能比春秋時期的一國人口更多,我們似乎不可能再回到小國寡民的熟人社會中了,那我們還能寄望人性的良善嗎?即使是真的?

2021/06/06 | 精選轉載

「封城」是否為必要選項?《真確》提醒我們避免陷入「急迫型直覺偏誤」

面對嚴峻的疫情,許多小道消息會引起群眾恐慌,擾亂我們的思考,例如最近的疫苗、封不封城的議題。因此除了努力防疫之外,我們更要培養求真習慣,在收到任何訊息時要多思考,避免陷入直覺偏誤,更理性的面對這一波疫情。

2020/01/26 | 精選書摘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這不是什麼該死的企業社會責任,而是攸關未來的重大商機!

中國與印度的總人口數,遠超過任何單一的西方富裕國家。我總覺得該論點真是愚不可及,那等於是在宣稱:中國的總人體質量超過美國,所以中國人體重過重的問題比美國人嚴重。在各國之間人口數量差異巨大的前提下,討論單一國家的總排碳量是無濟於事的。

2018/09/1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真確》:台灣人比日本人富裕、台灣治安也比多數國家優良?

做為一本談論世界真實狀況的好書,《真確》的可讀性高到違反直覺,不僅一丁點也不枯燥乏味,而且有趣到我只讀了前言,就超想找把劍來呑吞看,相信我,你也會有這個衝動的,如果沒有,我就把劍吞下去!

2018/07/18 | 精選書摘

基於「宿命型直覺」,我們很難接受非洲有可能趕上西方

在過去60年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大多告別殖民,獲得獨立,也穩定提升教育、供電、供水與衛生基礎建設,就像當年歐洲國家展現奇蹟那般。撒哈拉以南的50個非洲國家統統降低了兒童死亡率,比當年的瑞典速度更快。這怎麼不能稱為驚人進步?

2018/04/15 | TIME

比爾蓋茲說這本書是「他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

在這本書的尾聲,作者提到他這一生對於世界的瞭解絕大部分「不是來自數據的研究,而是與他人相處的時光」。希望他的書能夠讓更多人懷抱好奇心和開放的態度面對世界,就跟漢斯本人一樣。

2018/04/15 | TIME

比爾蓋茲說這本書是「他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

在這本書的尾聲漢斯提到他這一生對於世界的瞭解絕大部分「不是來自數據的研究,而是與他人相處的時光。」我希望他的書能夠讓更多人懷抱好奇心和開放的態度面對世界,就跟漢斯本人一樣。

2015/09/09 | Kayue

為甚麼明明較便宜,難民卻不乘飛機?瑞典教授拍片解釋

很多難民選擇花上2-3倍的金錢經地中海偷渡,也不買機票到歐洲。瑞典教授漢斯·羅斯林解釋,這是因為歐盟為打擊非法移民的規定,令難民無法上機。

2015/09/09 | Kayue

為甚麼明明較便宜,難民卻不乘飛機?瑞典教授拍片解釋

很多難民選擇花上2-3倍的金錢經地中海偷渡,也不買機票到歐洲。瑞典教授漢斯·羅斯林解釋,這是因為歐盟為打擊非法移民的規定,令難民無法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