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5 |
Yahoo核心業務48億美元售予美電訊商 22年營運歷史正式告終
一旦出售網路事業,雅虎手中只剩股權資產包括日本雅虎(Yahoo Japan)35.5%及阿里巴巴15%,將成為一家控股投資事業,不再是一家營運公司,作為營運事業的歷史正式告終。
2016/07/25 |
雅虎網路事業48億美元售予美電信商 22年營運歷史正式告終
一旦出售網路事業,雅虎手中只剩股權資產包括日本雅虎(Yahoo Japan)35.5%及阿里巴巴15%,將成為一家控股投資事業,不再是一家營運公司,作為營運事業的歷史正式告終。
2016/01/10 |
「我們儘管被資訊給淹沒,卻仍舊渴望智慧」──關於知識、媒體與公共生活的幾點筆記
歷史學者應該成為文化的中介者(cultural mediators),因為需要有人去帶領大家認識這個世界和他的過往。
Battle Cry of Freedom Carlo Ginzberg More... cultural mediators David Armitage Emmanuel Le Roy Ladurie Highline Huffington Post Hugh Trevor-Roper James McPherson Jill Lepore Jo Guldi Jonathan Zimmerman Le Retour de Martin Guerre long read media Montaillou Natalie Zemon Davis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History Manifesto 乳酪與蟲 互動式敘事 人文 印刷書 大眾史學 媒介 媒體 學術刊物 學術圈 寫作 專業 慢新聞 故事 文化的中介者 新媒體 新聞 日本 普及史學 歷史 歷史學宣言 知識 社會科學 紐約時報 網路 蒙大猶 調查報導 長文章 閱讀 馬丹.蓋赫返鄉記
2016/01/10 |
「我們儘管被資訊給淹沒,卻仍舊渴望智慧」──關於知識、媒體與公共生活的幾點筆記
歷史學者應該成為文化的中介者(cultural mediators),因為需要有人去帶領大家認識這個世界和他的過往。
Battle Cry of Freedom Carlo Ginzberg More... cultural mediators David Armitage Emmanuel Le Roy Ladurie Highline Huffington Post Hugh Trevor-Roper James McPherson Jill Lepore Jo Guldi Jonathan Zimmerman Le Retour de Martin Guerre long read media Montaillou Natalie Zemon Davis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History Manifesto 乳酪與蟲 互動式敘事 人文 印刷書 大眾史學 媒介 媒體 學術刊物 學術圈 寫作 專業 慢新聞 故事 文化的中介者 新媒體 新聞 日本 普及史學 歷史 歷史學宣言 知識 社會科學 紐約時報 網路 蒙大猶 調查報導 長文章 閱讀 馬丹.蓋赫返鄉記
AOL Ars Technica More... banner ad BleacherReport Boston Business Insider buzzfeed c|net Chicago Tribune Chron CNN Network comScore Digital Advertising Revenue digital native Digital News Entities display ads engadget Gawker Gigaom Google Huffington Post Live Science Mashable Pandora Pew Research Center Politico PopMatters print ad Salon Slate State of the News Media TechCrunch USA Today Vice video ad Vox Yahoo 不重複訪客 信箱 公共電視 哈芬登郵報 報告 報社 報章雜誌 報紙 媒體 平面廣告 廣告營收 影片廣告 微軟 應用程式 推特 數位原生新聞網站 數位廣告 數位新聞 數位新聞機構 數位顯示廣告 新聞 新聞網站 有線電視 桌機 橫幅廣告 洛杉磯時報 流量排名 無線電視 營收 當地新聞 發行量 皮尤研究中心 社群媒體 科技新聞 紐約日報 紐約時報 紙本 網路巨擘 線上造訪者 編輯 美國 臉書 華爾街日報 華盛頓郵報 蘋果 行動廣告 行動裝置 訂閱收入 讀者
AOL Ars Technica More... banner ad BleacherReport Boston Business Insider buzzfeed c|net Chicago Tribune Chron CNN Network comScore Digital Advertising Revenue digital native Digital News Entities display ads engadget Gawker Gigaom Google Huffington Post Live Science Mashable Pandora Pew Research Center Politico PopMatters print ad Salon Slate State of the News Media TechCrunch USA Today Vice video ad Vox Yahoo 不重複訪客 信箱 公共電視 哈芬登郵報 報告 報社 報章雜誌 報紙 媒體 平面廣告 廣告營收 影片廣告 微軟 應用程式 推特 數位原生新聞網站 數位廣告 數位新聞 數位新聞機構 數位顯示廣告 新聞 新聞網站 有線電視 桌機 橫幅廣告 洛杉磯時報 流量排名 無線電視 營收 當地新聞 發行量 皮尤研究中心 社群媒體 科技新聞 紐約日報 紐約時報 紙本 網路巨擘 線上造訪者 編輯 美國 臉書 華爾街日報 華盛頓郵報 蘋果 行動廣告 行動裝置 訂閱收入 讀者
2015/04/27 |
網路霸凌與「匿名發言」制的兩難:助長言語暴力 vs. 守護民主價值
最重要的其實仍是養成民眾的網路民主素養,學會珍惜網路所帶來的多元民主價值,了解理性言論的價值與重要性,並且在無論匿名與否的狀態下都學會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